- 年份
- 2024(6287)
- 2023(8788)
- 2022(7049)
- 2021(6647)
- 2020(5319)
- 2019(12215)
- 2018(11438)
- 2017(22078)
- 2016(11456)
- 2015(12402)
- 2014(12024)
- 2013(12110)
- 2012(11135)
- 2011(9802)
- 2010(10042)
- 2009(9909)
- 2008(8660)
- 2007(8072)
- 2006(7401)
- 2005(6672)
- 学科
- 农(50693)
- 济(49912)
- 经济(49853)
- 业(45170)
- 农业(34636)
- 管理(26563)
- 融(25238)
- 金融(25237)
- 银(23330)
- 银行(23326)
- 行(22590)
- 企(22141)
- 企业(22141)
- 中国(20105)
- 财(18909)
- 业经(18044)
- 地方(15788)
- 方法(14861)
- 制(14664)
- 数学(13788)
- 收入(13732)
- 数学方法(13692)
- 农业经济(12561)
- 中国金融(10973)
- 发(10260)
- 务(10155)
- 财务(10140)
- 财务管理(10126)
- 体(9836)
- 企业财务(9833)
- 机构
- 学院(158198)
- 大学(150567)
- 济(72390)
- 经济(71103)
- 管理(59605)
- 研究(52567)
- 理学(51610)
- 理学院(51159)
- 管理学(50438)
- 管理学院(50180)
- 中国(50039)
- 农(47369)
- 农业(35484)
- 财(33671)
- 京(29896)
- 科学(28764)
- 业大(28574)
- 中心(28377)
- 财经(26220)
- 所(25460)
- 经(24046)
- 江(23661)
- 研究所(22754)
- 经济学(22715)
- 农业大学(21463)
- 银(21127)
- 经济学院(20847)
- 银行(20386)
- 经济管理(19975)
- 州(19759)
- 基金
- 项目(105193)
- 科学(83513)
- 研究(82506)
- 基金(77292)
- 家(66141)
- 国家(65413)
- 科学基金(56477)
- 社会(55579)
- 社会科(52310)
- 社会科学(52297)
- 省(41867)
- 基金项目(41223)
- 编号(35277)
- 教育(34789)
- 划(32979)
- 自然(32340)
- 自然科(31581)
- 自然科学(31576)
- 自然科学基金(31044)
- 资助(29818)
- 农(29013)
- 成果(28135)
- 发(25027)
- 国家社会(24086)
- 部(23724)
- 重点(23078)
- 制(22670)
- 性(22622)
- 课题(22431)
- 创(22162)
共检索到246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汉杰 温涛 韩佳丽
基于社会福利函数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采用2018年中国深度贫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实证检验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正规金融显著降低了农户内部收入差距,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则扩大了农户内部收入差距;从内部结构差异来看,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收入不平等效应主要表现为扩大了农户的非农收入差距与财产性收入差距。建议深度贫困地区在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过程中切实保障金融扶贫资源的精准投入,合理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培育深度贫困群体的发展能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宁 张兵
本文从微观视角阐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与贫困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120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以及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道义小农的属性使得非正规金融市场上生活消费借款通常不收取利息,而其理性小农的属性又使得生产投资借款一般收取高利息,且借入零息非正规借款的多为低收入农户;基于社会网络,农村非正规金融主要服务于低收入农户,一个村的非正规金融发展规模对该村基尼系数以及贫困人口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农户纯收入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农村非正规金融通过为低收入农户提供金融服务而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及贫困具...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农户内部收入差距 贫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汉杰 温涛 韩佳丽
基于深度贫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异质性视角实证考察了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1)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正规金融有效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但这一增收效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精英农户"的增收效应远高于"贫困农户";(2)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户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贫困农户"群体当中。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益富"特征。因此,必须提高深度贫困地区金融资源投入的精准性,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夯实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增收的基础性条件。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农村金融 收入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夏秀梅
农民收入的多少受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是紧密相关的。在现在这个阶段上,我国在发展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以及调整收入方面多在全国范围或是我国中东部的个别省市进行重点考察,并没有普适性,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如果简单的将在试点地区得出的结论总结出来的方法应用到贫困地区,则会收效甚微。因此,探讨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分配的效应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村金融发展 收入分配 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夏秀梅
农民收入的多少受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是紧密相关的。在现在这个阶段上,我国在发展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以及调整收入方面多在全国范围或是我国中东部的个别省市进行重点考察,并没有普适性,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如果简单的将在试点地区得出的结论总结出来的方法应用到贫困地区,则会收效甚微。因此,探讨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分配的效应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村金融发展 收入分配 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莹 王娟
解决好农户收入差距问题,是新时代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匹配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缓解了农户收入差距,此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理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涓滴效应”缩小了农户间的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但是,由于“门槛效应”扩大了农户间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均能缓解农户收入差距;数字信贷在缩小农户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的作用最大;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缩小西部地区的农户收入差距,但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户收入差距 收入结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罗喆 骆伦良
广西属于全国深度贫困地区,全区有20个深度贫困县,是全国重点扶贫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河池、百色两地是广西扶贫的主战场。广西辖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一直在延续,从1996年底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算起,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期间经过两轮较大的改革。每次改革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取得不同的成效,也面临不同的问题,需要我们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凤羽 冉陆荣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于相对贫困治理,成为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重要助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程度和方式尚未可知。选取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减缓农村相对贫困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缓解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有效缓解农村相对贫困,覆盖广度对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要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手段,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硬件条件;建立信用评估机制,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供给广度;基于"三农"发展视角,营造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良好环境;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在缓解相对贫困中的风险规避能力。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贾玮 黄春杰 孙百才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收入导向型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方法识别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越深,教育维度受到剥夺的概率也越大;教育减贫效应显著,越是贫困的群体,教育的减贫效应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减贫效应越大;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在教育减贫中发挥中介作用,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社会资本取代自然资本的地位,发挥中介作用;教育的减贫效应随着居民年龄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相比于东部和中部,教育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减贫的影响更大。进入"后扶贫时代",在充分发挥教育对缓解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作用的基础上,应将教育资源向相对贫困的个体、家庭和地区倾斜。
关键词:
教育 多维相对贫困 农村家庭 减贫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汉杰 温涛 韩佳丽
金融扶贫是助推脱贫攻坚目标实现的重要利器,然而,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合理的产业发展基础。鉴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我国贫困地区的县域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的产业结构门槛效应。研究结论表明:(1)随着第一产业比重的不断上升,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减贫效应不断减弱;(2)贫困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农村金融减贫效应的发挥;(3)贫困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减贫之间尚未形成有效协同,但随着第三产业发展,农村金融减贫效应逐渐显现;(4)相比贫困地区而言,非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的产业发展协同效应明显优于贫困地区。因此,在未来我国金融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真正形成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精准扶贫 金融减贫 产业结构 门槛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罗荷花 伍伶俐
本文选取了武陵山区、罗霄山区和秦巴山区516户农村居民家庭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知识对农村居民家庭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居民整体金融知识水平偏低,贫困比非贫困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更低。(2)金融知识对农村居民家庭创业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创业类型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能原因在于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受各级政府扶贫政策影响,反而促使金融知识水平越低的贫困农村居民进行创业活动。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制定差异化扶贫政策、普及金融和创业知识,对农村居民高质量创业、提高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金融知识 创业行为 创业类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莎莎 郑循刚
基于农户相对贫困缓解的内生动力视角,引入非认知能力和生计策略选择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I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增强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所有解释变量中影响系数最大,各维度按照影响程度高低依次为积极自我、情绪稳定和社交能力;与纯粹农业策略相比,选择非农就业策略或农工兼业策略的农户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分析影响机制发现,非认知能力通过非农就业策略和农工兼业策略影响农户相对贫困。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户非认知能力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加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引导农户优化生计策略,最终实现相对贫困的缓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明贤 唐文婷
本文基于局部知识、制度变迁和金融成长三者与内生成长的关系,论述农村金融内生成长的优势,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的相关特征,分析农村金融内生成长的必然性以及内生金融的融资约束缓解机制、自履约实施机制和农户金融参与的积极性。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内生成长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内生成长 融资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