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82)
- 2023(19690)
- 2022(16195)
- 2021(15107)
- 2020(12284)
- 2019(27830)
- 2018(27225)
- 2017(52122)
- 2016(27788)
- 2015(30808)
- 2014(30544)
- 2013(30101)
- 2012(27577)
- 2011(24726)
- 2010(24853)
- 2009(22891)
- 2008(22387)
- 2007(20320)
- 2006(18025)
- 2005(16232)
- 学科
- 济(124094)
- 经济(123958)
- 业(104304)
- 管理(86450)
- 企(83750)
- 企业(83750)
- 农(53515)
- 方法(47723)
- 业经(38298)
- 数学(38201)
- 数学方法(37744)
- 农业(36113)
- 中国(34945)
- 财(34624)
- 地方(30958)
- 制(24301)
- 务(23086)
- 财务(23033)
- 财务管理(22991)
- 技术(22668)
- 企业财务(21800)
- 贸(20880)
- 贸易(20860)
- 理论(20447)
- 易(20190)
- 和(19895)
- 策(18835)
- 学(18530)
- 银(18527)
- 银行(18510)
- 机构
- 学院(392810)
- 大学(381308)
- 济(166446)
- 经济(163171)
- 管理(155773)
- 理学(133305)
- 理学院(131951)
- 管理学(129989)
- 管理学院(129240)
- 研究(126108)
- 中国(99845)
- 京(79183)
- 财(76520)
- 科学(72979)
- 农(69725)
- 江(61967)
- 所(61166)
- 中心(60314)
- 财经(59850)
- 业大(56618)
- 研究所(54651)
- 经(54279)
- 农业(52670)
- 州(50921)
- 范(50776)
- 师范(50346)
- 经济学(50168)
- 北京(49202)
- 院(45639)
- 经济学院(45342)
- 基金
- 项目(258078)
- 科学(205904)
- 研究(197137)
- 基金(186450)
- 家(159489)
- 国家(157938)
- 科学基金(138232)
- 社会(128298)
- 社会科(121337)
- 社会科学(121310)
- 省(104098)
- 基金项目(98908)
- 教育(89396)
- 自然(85170)
- 划(84509)
- 自然科(83169)
- 自然科学(83151)
- 编号(81763)
- 自然科学基金(81679)
- 资助(73570)
- 成果(64749)
- 发(60713)
- 重点(57413)
- 部(56622)
- 创(56438)
- 课题(55987)
- 国家社会(53079)
- 创新(52041)
- 制(50408)
- 性(49580)
- 期刊
- 济(197448)
- 经济(197448)
- 研究(114480)
- 中国(82764)
- 农(70842)
- 财(61548)
- 管理(60673)
- 科学(52812)
- 学报(52139)
- 农业(47865)
- 教育(43086)
- 大学(42272)
- 融(40242)
- 金融(40242)
- 学学(40138)
- 业经(38842)
- 技术(38216)
- 财经(29424)
- 经济研究(28795)
- 问题(26609)
- 经(25551)
- 业(24817)
- 技术经济(21060)
- 版(19232)
- 现代(19207)
- 商业(19110)
- 世界(19032)
- 经济问题(18038)
- 贸(18007)
- 科技(17879)
共检索到598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常瑞 金开会 李勇
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当前"三农"发展的差异化、不均化、滞后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要求,也为更好地巩固与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战略性指导。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是帮助贫困村实现产业"从无到有""从稀少到量增",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帮助脱贫村实现产业"从弱到强""从单一到丰富",这是脱贫成果的延续。当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决胜阶段,深度贫困地区成为攻坚克难的"最后一公里",本文以国家层面"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采用实证分析与案例剖析研究农业产业资本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选择不同产业项目的脱贫乡村在摘帽以后巩固扶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静 武彤 王志章
当前,中国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叠加,深度贫困地区既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又要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探索统筹衔接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凉山彝族自治州3个县的366份农户、36份村干部访谈文本,根据多维贫困理论、按照乡村振兴建设总要求,分别建立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用交互耦合的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两者统筹衔接现状。研究发现凉山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二者的统筹衔接处于低协同低发展水平下的低耦合状态,协调度落入0.10~0.19的严重失调区域。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衔接共识、制度设计、优势产业培育、人力建设四个维度提出了二者统筹衔接路径。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统筹衔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聂凤英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开红 付宗平 李鑫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既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从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来看,面临着"两山困境"的苦恼:一是苦守"绿水青山",无缘"金山银山";二是既无"绿水青山",也无"金山银山";三是有了"金山银山",丢了"绿水青山"。于是,将深度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便成了深度贫困地区生态脱贫的重点和难点。在"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底线原则基础上,文章建立适度开发与充分保护相结合、创新生态移民手段与移民后期扶持相结合、创新生态补偿机制与生态追责相结合、就地碳中和与绿水青山保卫计划开发相结合等模式,以期能对深度贫困地区走出"两山困境",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其仔 伍业君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中,产业振兴是两者衔接点和关键。根据产品空间理论,通过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模式的剖析,可得到贫困村通过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而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二者的有机衔接。结合乡村振兴成功案例,使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提炼出实现二者衔接的一般性机制和关键要素,包括人力资本及村民能力的演进、基于资源禀赋的产业选择及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邱密 张伟达 贾广宇
2020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为“三农”工作的重心,构建有效的农业产业发展治理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视角,认为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并可划分为政府决策引导型、企业市场化主导型、社会组织资源整合型三种农业产业多中心治理模式。通过对具体实践的分析,探讨了明晰多中心治理目标、构建有效沟通协商机制、灵活匹配适宜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农业产业治理路径。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 多中心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晴 卢凤君 姚建忠 黄怡博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关键词:
脱贫地区 乡村产业振兴 路径 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振国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分布广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加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地区经济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导向,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产业发展 路径 多元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军帅
语言扶贫机制曾在助力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脱贫地区区域语言能力的持续提升,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议脱贫地区从壮大语言文化产业、完善语言培训体系、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健全监测与帮扶机制、完善社会动员机制等方面,走语言能力提升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剑 荀关玉
接续减贫与实现乡村振兴是云南省乌蒙山片区下一阶段工作重心。以文化与农业要素的融合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要素间的深度有机融合,实现全要素递增式生产效率和高附加价值,以此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效应,从根本上转变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是现实且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
文化 三农 要素融合 对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立新
广西在助力深度贫困地区产业脱贫时,由于这些地区区位环境、资源开发、人才、技术、市场对接,特别是发展产业时相关决策者观念的问题,产业扶贫工作处于一定的困境中,如有政策却达不到相应目标、有资源却无法规模开发、有资源却无人力、有产业却无市场、有产品却无品牌、缺投入、缺渠道,一部分产业无法可持续发展。要破解这个困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产业扶贫政策,加强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服务,特别是各种对接性服务,加大投入和培训力度,采用适当的运营模式推动深度贫困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产业 广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金灼
新时期,国家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对农村产业发展提出了深层次的要求。地处福建省东北的宁德,一直致力于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向农业多层次、深层次进军。宁德发挥山海资源优势,立足农村特色产业,不断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为宁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更加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强各产业间的交叉渗透,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产品,探索多种形式企农利益联结机制。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产业振兴 休闲农业 福建宁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和平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新时期我国实施的两大重要战略。在国家的政策体系支持下,农业发展为上述战略的有效推进和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一书以公共政策、农业发展和减贫效应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减贫—乡村振兴"的逻辑框架和相应理论体系,着重分析了公共政策在农业减贫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程度,探讨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对减贫和乡村振兴的作用。该书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位和持续推进政策落地这两大导向,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农业发展 政策创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俊健
论文以河池市深度贫困县为研究视角,着重分析了金融机构支持河池市深度贫困地区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金融支持河池市深度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五大关键因素,并从金融服务体系、产业发展、金融生态环境、金融风险防范、信贷政策调整等视角提出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建议。
关键词:
深度贫困 乡村振兴 金融支持 河池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边慧敏 张玮 徐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亦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地。面对未来两年此两大战略交汇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本文将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思考,系统梳理二者内涵关联,深入分析其互促共进面临的挑战。探析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路径,以期形成两者有机衔接、长效互促、协同发展的良性联动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