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8)
2023(5302)
2022(4417)
2021(3835)
2020(2886)
2019(6586)
2018(6432)
2017(11930)
2016(6419)
2015(7101)
2014(7200)
2013(7235)
2012(7209)
2011(6797)
2010(7028)
2009(6382)
2008(6268)
2007(5733)
2006(5400)
2005(5237)
作者
(19902)
(16525)
(16521)
(15422)
(10586)
(7926)
(7423)
(6414)
(6365)
(6026)
(5720)
(5488)
(5444)
(5379)
(5238)
(5068)
(4907)
(4760)
(4749)
(4732)
(4360)
(4165)
(4034)
(3865)
(3833)
(3764)
(3708)
(3703)
(3435)
(3306)
学科
(35623)
经济(35593)
(16147)
地方(15988)
管理(14952)
中国(14049)
(11200)
(10487)
企业(10487)
业经(9425)
地方经济(9293)
(8507)
农业(8038)
(7421)
金融(7421)
(7147)
银行(7139)
(7081)
方法(6581)
发展(6360)
(6341)
环境(6192)
(5923)
贸易(5913)
(5711)
(5665)
(5607)
技术(5590)
数学(5247)
数学方法(5210)
机构
学院(95234)
大学(91651)
(41049)
经济(40124)
研究(39496)
管理(32382)
中国(30458)
理学(26167)
理学院(25781)
管理学(25402)
管理学院(25214)
科学(23423)
(21367)
(20777)
研究所(18479)
(18380)
(17564)
中心(17396)
(16399)
(15088)
师范(14942)
北京(14380)
(14240)
(13741)
(13467)
财经(13389)
农业(13340)
业大(12750)
科学院(12241)
(12189)
基金
项目(56499)
研究(44360)
科学(44159)
基金(37858)
(32579)
国家(32216)
社会(27732)
科学基金(26951)
社会科(26283)
社会科学(26280)
(24188)
(19727)
(19660)
基金项目(19549)
教育(19314)
编号(18664)
发展(16296)
(15970)
成果(15627)
自然(15178)
资助(15135)
自然科(14775)
自然科学(14773)
自然科学基金(14478)
课题(14358)
重点(13171)
(11971)
(11712)
(11530)
创新(11189)
期刊
(57436)
经济(57436)
研究(34150)
中国(26762)
(18417)
教育(14615)
管理(13985)
(13176)
金融(13176)
科学(13089)
学报(12894)
农业(12848)
(12499)
业经(11372)
大学(9890)
技术(9261)
学学(9126)
经济研究(9067)
问题(7262)
(6517)
财经(6428)
(5605)
商业(5571)
世界(5500)
(5428)
(5282)
(5259)
论坛(5259)
改革(5074)
(5074)
共检索到167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建功  
安徽省阜阳市近几年努力做大做活农业开发的文章,有效地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增值、增量、增效,走出了一条深度开发、广度拓展的有效途径。一、特点 1.构建了特色型基地。阜阳农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长期以来形成了若干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区域。近几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各地的种养习惯和优势,积极培植和构建十大农业生产基地,推进了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扩大了生产规模,形成了产品批量,提高了市场占有率。这十大基地是:颖上、阜南60万亩优质米生产基地;临泉3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焕喜  王策之  
论农业深度开发高焕喜王策之深度农业开发是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从单位面积、空间、时间上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产品产出率、商品率的农业生产形式。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模式。1.立体农业。立体农业是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清  石向实  王唯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古籍数字化实践为基础,论述对古籍数字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目前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至少可从三方面加强:提供基于超文本的立体阅读环境,建立强大的智能化检索系统,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和信息分析。最后指出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有赖于跨学科的合作,同时也为跨学科合作基础上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提供了平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锡桐  
本文认为,我国农业在资源短缺,资源后备十分有限,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不可能走外延式扩大自然资源投入之路,而只能走内涵式节约资源,珍惜和保护好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的道路。因此,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以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十一五"以来,阜阳市从战略高度重视并坚定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发展模式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顾永良  肖飞  
对苏南古镇旅游深度开发的思考作者:顾永良肖飞单位:江苏省旅游局(南京,210003)现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西递古民居建筑群,120多幢明清邸宅至今仍保存完好,整体拆迁复原而成的潜口民宅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这同我省苏南的许多古镇有诸...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素华  
宁夏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誉称。黄河流经自治区的12个市县,流程397公里.婉如一条玉带,染绿了塞上江南的千里沃土,使宁夏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纵观宁夏的发展中、是一部开发、利用黄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继军  
本文通过课题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专利数、专利转化率和自主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增加值)差异明显。金融对阜阳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方式较少和支持总量严重不足,且对阜阳经济开发区六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方式和支持总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金融支持低下也间接地阻碍了阜阳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阜阳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贵平  
金湖县农业综合开发的调查与思考杨贵平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委、县政府坚持“大调整、快开发、抓三富、奔小康”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视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富县富民步伐的新的增长点,向耕地索宝,向湖水取金,成绩斐然。从198...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师帅帅  
本文在对阜阳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监管不到位、定位模糊、风险防控能力弱化、贷款质量下降、客户集中度较高和偏离经营宗旨等。因此,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还学东  赵为民  孙毅强  杨增玉  卢克松  
在农业资源保护区苏北平原的东台市富安镇,运用“龙型开发结构”的经济发展格局,集市场、科技、生产、服务于一体,为搞活镇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实行封闭型的自然经济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转化,走出了一条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高效农业的新路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桂秋  
绿色、壮乡文化是南宁市旅游目的地的精髓和灵魂,南宁市旅游目的地依托其得到稳步发展; “中国-东盟博览会”对目的地的大发展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形成的“加速器”作用,加快目的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实现目的地跨越式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豫川  
本文从农业自然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开发的形式,论述了实现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并提出了实现农业资源深度开发的五项措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健  张西林  方躬勇  
通过对浙江省普陀山旅游开发现状的调查 ,认为该地区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存在着旅游文化主题还不够突出 ,旅游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欠有力等不足 ,并由此提出普陀山的旅游应围绕佛教文化为核心进行深层次开发 ,其中包括导入CIS (企业形象系统 )理念、导游人员专门培训、创造条件推出“一日僧侣游”和如何营造普陀山的佛教文化在全国佛教文化中的特色等设想。同时还提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各项建议及加强旅游管理的一些设想。参 8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付晓东  徐涵露  
近年,对于文化遗产的讨论焦点,已经由关注保护转移到注重开发,如何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经济开发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内外都有相当成熟的经验和办法;而对于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虽有了一些方式,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浅层面的、单一的旅游为主的开发利用阶段上。当前,借助文化遗产进行新产业的塑造和实现对原有产业的整合,以创建新兴产业,重组原有的区域产业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深层次的、网络化的开发模式却不多见。本文以经济开发的视角,通过对一个特定的文化(殷墟文化遗产)的认知,探讨文化遗产的深度开发,建立起一个产业网络,最终,形成文化推动产业、经济的巨大内生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