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56)
2023(12428)
2022(10261)
2021(9194)
2020(7192)
2019(16267)
2018(15920)
2017(29420)
2016(16248)
2015(17992)
2014(18035)
2013(17665)
2012(16565)
2011(15165)
2010(15422)
2009(14384)
2008(14147)
2007(12893)
2006(11659)
2005(11002)
作者
(47508)
(39710)
(39452)
(37447)
(25171)
(19009)
(17806)
(15209)
(15044)
(14334)
(13622)
(13393)
(12871)
(12615)
(12455)
(12185)
(11758)
(11707)
(11473)
(11360)
(10146)
(9789)
(9547)
(9064)
(8989)
(8970)
(8874)
(8867)
(7971)
(7836)
学科
(68994)
经济(68898)
管理(48008)
(45177)
(35306)
企业(35306)
中国(23286)
(22196)
地方(20621)
方法(20524)
业经(18888)
(17922)
数学(17141)
(16907)
数学方法(16905)
农业(15092)
(13533)
银行(13503)
(13201)
金融(13198)
(13134)
环境(12650)
(12576)
(12331)
(12315)
(11860)
贸易(11845)
技术(11734)
(11413)
地方经济(11179)
机构
学院(233491)
大学(231005)
(95944)
经济(93808)
研究(85042)
管理(84130)
理学(70909)
理学院(69988)
管理学(68864)
管理学院(68408)
中国(64003)
(50203)
科学(50029)
(47221)
(42955)
(40526)
(38413)
中心(38394)
研究所(38327)
财经(35478)
(33952)
师范(33620)
业大(33492)
北京(32091)
(31970)
农业(31192)
(30817)
(30235)
经济学(29002)
(28049)
基金
项目(150290)
科学(119064)
研究(115204)
基金(106346)
(92004)
国家(91121)
科学基金(77761)
社会(73466)
社会科(69606)
社会科学(69593)
(61343)
基金项目(55580)
教育(53650)
(51071)
编号(47448)
自然(46818)
自然科(45672)
自然科学(45663)
自然科学基金(44860)
资助(41840)
成果(40045)
(38397)
课题(35054)
重点(34743)
(33087)
(32920)
(32263)
发展(31011)
(30486)
国家社会(30394)
期刊
(119538)
经济(119538)
研究(75695)
中国(59805)
(40025)
(36266)
教育(35992)
学报(35036)
管理(34152)
科学(33105)
大学(27620)
农业(26982)
学学(25778)
(25529)
金融(25529)
技术(21254)
业经(21215)
经济研究(18400)
财经(17894)
(15491)
问题(15232)
(13291)
(11497)
科技(11379)
(11138)
(10967)
论坛(10967)
技术经济(10808)
现代(10698)
世界(10634)
共检索到376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南昌   覃稔   梁慧芳   刘晓艳  
在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常面临“传授知识还是发展素养”的两难选择。事实上,知识和素养并非两极对立的,关键是如何“化知识为素养”。深度学习作为“过程-结果”的统一体,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有效路径。基于现有文献和学习科学理论视角,本研究认为深度学习促发“素养生成”是以“知识—素养—行动”为主线、学习者内部认知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前提是设计基于情境活动的学习经历,通过“情境化与去情境”的迭代学习不断优化学习者面向迁移的认知模型。因此,教师应抓住深度学习“化知识为素养”的内在机制和关键路径,创建技术赋能的真实性学习环境,开展面向迁移和专家思维发展的情境化教学,实施基于整合情境的素养评价,推进课堂教学从传统“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变革。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南昌   覃稔   梁慧芳   刘晓艳  
在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常面临“传授知识还是发展素养”的两难选择。事实上,知识和素养并非两极对立的,关键是如何“化知识为素养”。深度学习作为“过程-结果”的统一体,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有效路径。基于现有文献和学习科学理论视角,本研究认为深度学习促发“素养生成”是以“知识—素养—行动”为主线、学习者内部认知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前提是设计基于情境活动的学习经历,通过“情境化与去情境”的迭代学习不断优化学习者面向迁移的认知模型。因此,教师应抓住深度学习“化知识为素养”的内在机制和关键路径,创建技术赋能的真实性学习环境,开展面向迁移和专家思维发展的情境化教学,实施基于整合情境的素养评价,推进课堂教学从传统“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变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良  靳玉乐  
素养的内涵决定了核心素养发展路径的逻辑起点,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变革的实践本身旨在促进对素养的理解。国外相关素养的研究已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即作为知识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内蕴生成、实践取向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其发展路径一定是在知识运用过程之中。知识运用促进素养发展体现为过程性、生成性原理。探寻知识运用发展素养的教学策略至少包括:学科观念的知识理解、真实生活的问题情景与协作探究的学科实践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亚茹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我国产业不断升级,中国企业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向高层次、可持续方向发展。高职院校如何通过产业文化育人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水平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也具有紧迫性。其路径的选择不仅是对传统职业教育的继承,更是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叶颖涵  刘姝瑾  
批判性信息素养蕴含发展元认知、情境下的知识建构、面向问题解决的批判性思维、采用批判性教学法四个核心理念。文章在辨析批判性信息素养与深度学习内在耦合性的基础上,完成批判性信息素养核心理念下深度教学逻辑的探索,提出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强化知识关联的结构化教学、创设问题探究的情境化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估的深度学习实践路径,以期为信息素养教育转型深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莎  张天添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从技能型社会的视角看,高素质农民以"高技能"展现"高素质",是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者、新经济新政策的实践者和新产业新业态的开拓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力和学习力构成技能型社会下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基于"穿越—进阶—循环"生成机制,以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为本源,以创新力为旨归,以学习力为手段。为提升培育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的效率,应采取注重高阶思维训练、拓宽终身学习渠道、加强实践场域教学和构建"政行校企协"协同育人模式等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伊慧  
在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社会对语言类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高中院校需要构建全新英语授课体系,全面激发高中生的学习潜能,继而使其更高效、更深层次地运用所学内容,提升自己运用英语语法的综合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松  夏阳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手段。成人教育作为学习型社会实现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有赖于学生学习质量及学习能力的增强,而深度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解决专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困惑。但实际成人教育在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选择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需要借助尊重学生主体性、优化教学环节设计、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优化教师培训机制等措施,来推动深度学习状态的实现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位星  朱进杰  
信息化浪潮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深度学习作为学生胜任21世纪生活与学习必备的能力,已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教育议题。深度学习思维被公认为深度学习能力的重要表征。本研究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对北京某高校626名硕士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深度学习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借助SPSS21. 0和Mplus7. 4探究影响网络深度学习的因素及作用机制,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信息素养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深度学习、信息素养及环境支持是影响在互联网环境下深度学习思维的核心因素。深度学习能够在传统教学环境与互联网环境之间发生有效迁移。信息素养对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深度学习与互联网环境下的深度学习思维发挥中介效应。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扩展了深度学习影响机制的适用情境,引入学习迁移理论、关联主义及信息加工理论为深度学习思维的实证研究增添理论解释力,相关研究发现亦为增强网络深度学习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良  
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应处理好知识与素养的关系。素养作为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蕴含的知识论意义在于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交往协作的媒介以及自我实现的资源。传统知识观以现成性、实体性的知识信念为旨趣,却封闭了知识迁移、运用的空间,难以构成素养生成的知识基础。知识生成为素养的知识观策略在于重建知识的情境特征、实现知识的实践意义以及彰显知识的个人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一虹  张雪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对气候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作为一种对受托责任进行经济监督的活动,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需要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全球气候治理需求。碳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分支对我国实现碳中和战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以碳审计为研究对象,耦合气候治理的复杂适应系统,系统深入考察碳审计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内在逻辑,得出识别、匹配、评估反馈和预控四项具体作用机制,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现路径,主要包括碳政策审计、碳经济责任审计、碳减排审计和碳汇审计。研究将以碳中和为共同目标的全球气候治理纳入审计理论框架中,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丁德科  丁巨涛  
西部省份国防技术积累深厚、产业领域宽广。面对国防科技经济优势,西部省份应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军地合作技术创新的思路,探索实现路径与发展机制,加强国防科技与地方科技之间的各种合作,促进科技和生产要素在军地之间合理流动,打造军地合作技术创新的强势产业,实现区域科技经济与国防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红燕   古秀蓉  
未来素养实验室是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设计开发,旨在提升未来素养的一种实践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实践,该实验室已推广至全球44个国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方法论和富有成效的实践原则。本研究围绕未来素养何以可学、未来素养实验室创生着怎样的新型学习方式等话题,探讨了未来素养实验室的方法论基础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未来素养实验室是不断制造假设、开展实验、收集证据、形成行动的创新型学习模式,它通过预期将未来当下化,以对未来预期假设的反思与批判为前提,以混合性方法为指导,基于揭示、重构和再审思三大阶段,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和与未来的深度连接,获得对当下涌现未来的洞察力,从而提升学习者运用未来的能力,为构建更为美好、去中心化的未来世界提供行动指导。然而,未来素养实验室仍面临学习内容上大而化之、学习机制平面化、学习效果缺乏评价,以及实验室内结果与实验室外行动间存在鸿沟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本土化实践时注入更多的教育与课程思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葳  刘月霞  
深度学习针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化、浅表化、碎片化、机械训练等问题,将教学改进的目标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向增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实践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是信息时代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智慧之旅。深度学习是发展素养的学习,是理解性学习,是符合学习科学基本原理的学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仲小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逻辑分析法,对大数据时代下教师生存空间的转变进行一系列的解读,并对教师大数据时代专业素养核心的新结构要求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习分析与数据利用是核心要素中的两个重要维度,从而提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促进的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