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22)
- 2023(3384)
- 2022(3021)
- 2021(2865)
- 2020(2553)
- 2019(6053)
- 2018(6245)
- 2017(11916)
- 2016(6357)
- 2015(7248)
- 2014(7322)
- 2013(6947)
- 2012(6029)
- 2011(5409)
- 2010(5671)
- 2009(5247)
- 2008(4976)
- 2007(4371)
- 2006(3774)
- 2005(3307)
- 学科
- 济(26073)
- 经济(26057)
- 管理(17305)
- 方法(16436)
- 业(16318)
- 数学(15258)
- 数学方法(14781)
- 企(14472)
- 企业(14472)
- 学(5883)
- 理论(5738)
- 农(5734)
- 中国(5424)
- 业经(4834)
- 财(4645)
- 贸(4101)
- 贸易(4095)
- 制(4077)
- 教学(4024)
- 易(3994)
- 技术(3751)
- 壤(3659)
- 土壤(3646)
- 划(3544)
- 和(3449)
- 银(3432)
- 银行(3424)
- 农业(3410)
- 地方(3348)
- 策(3254)
- 机构
- 学院(89309)
- 大学(87794)
- 管理(35571)
- 济(31923)
- 经济(31171)
- 理学(31072)
- 理学院(30763)
- 管理学(29741)
- 管理学院(29609)
- 研究(27109)
- 中国(20872)
- 科学(19101)
- 京(18628)
- 农(16195)
- 业大(15582)
- 所(14144)
- 财(13514)
- 研究所(13176)
- 中心(13037)
- 江(13005)
- 农业(12784)
- 北京(11764)
- 技术(11470)
- 财经(11044)
- 州(10606)
- 范(10570)
- 师范(10434)
- 经(10026)
- 工程(9954)
- 院(9843)
- 基金
- 项目(63569)
- 科学(49689)
- 基金(45699)
- 研究(42616)
- 家(41214)
- 国家(40964)
- 科学基金(35085)
- 省(25930)
- 自然(25483)
- 社会(25105)
- 自然科(24964)
- 自然科学(24957)
- 自然科学基金(24468)
- 社会科(23839)
- 社会科学(23830)
- 基金项目(23682)
- 划(22167)
- 教育(21368)
- 资助(20244)
- 编号(17227)
- 重点(14897)
- 创(13331)
- 部(13267)
- 计划(13202)
- 成果(12919)
- 发(12780)
- 科研(12494)
- 创新(12448)
- 课题(12420)
- 大学(11719)
共检索到123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丰 杨潇 吴叔赢 帖西宁 王瑞
为探讨深层坑渗灌双灌水器土壤水分入渗特性,采用Hydrus-2D软件,建立深层坑渗灌双灌水器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并通过机理试验对比分析,推求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水平、垂直向上以及垂直向下3个方向湿润锋的拟合结果和实测结果的误差分别为1.28%,3.73%和4.04%,观测点土壤含水量拟合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9.1%,说明所建模型模拟的湿润锋和土壤含水量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采用该模型分析了湿润体内的土壤水分运动过程,结果表明,随入渗时间的增加,土壤水分运动速度逐渐变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涛 张建丰 张江辉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容重条件下深层坑渗灌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方法】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为基础,建立深层坑渗灌的数值模拟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单元法进行数值求解,用5种不同土壤容重的试验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容重不同的5种土壤在不同时刻湿润锋的模型值均略小于实测值;非边界上土壤含水量模型值的相对误差为1.98%,边界上土壤含水量模型值的相对误差为10.97%,且上边界的模型值普遍偏小,下边界的计算值普遍偏大;基于研究资料建立了土壤含水量的上、下边界修正方程。【结论】该模型结合修正方程,可以作为一种预测深层坑渗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及其含水量分布的有效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禄 戴洪文 杨培岭 曾德超
通过间歇供水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动态模拟,探讨了间歇供水的入渗机理,提出了描述波涌灌效果的指标──—后续供水入渗速度的折减系数。利用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灌水技术参数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参数的影响,给出了各供水段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参数的求解方法,为田面行水流动模拟时入渗过程的描述提供了参数依据。
关键词:
波涌灌溉 间歇供水 入渗模型 入渗模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择福 洪玲霞
由达西定理和能量守恒原理推导了土壤水分入渗的数学模型,水平土柱法实测了模型中的基本运动参数:土壤水分扩散率D(θ),推求了土壤水分非饱和导水率K(,经过计算机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六块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实地试验检验了模拟结果。结果表明计算的累积入渗量和入渗率与实测值非常一致。经过模拟结果绘制的入渗时水分随时间变化的剖面图,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入渗的全过程。
关键词:
土壤水分入渗,动态模拟,不同林地类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蓓蓓 姜艳丽 邵明安 温明霞
论文基于田间坡地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料浆石覆盖及嵌入对入渗过程的影响,对比了其入渗速率及拟合参数的变化趋势。其结果表明,随料浆石覆盖度及料浆石嵌入含量的增加,入渗补给系数逐渐减小,且后者对其影响显著;料浆石嵌入小区的平均入渗速率及稳定入渗速率随料浆石含量的增加而缓慢减小。Kostiakov入渗经验公式和Ph ilip方程均可以对降雨入渗过程进行描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丰 帖西宁 杨潇 王瑞 刘晶 张天福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与理论分析,探究4种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条件下深层坑渗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对入渗特性有显著影响。相同入渗时间,初始含水率越大,累积入渗量越小,入渗率也越小;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加;初始含水率越大,湿润体也越大,且相同位置的含水率也越大。建立了改进的Kostiakov入渗模型,以及初始含水率与湿润锋运移距离的幂函数关系,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精度较高。
关键词:
土壤初始含水率 深层坑渗灌 入渗 湿润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涛 张建丰 杨艳芬 程慧娟 李剑
为了揭示土壤容重对深层坑渗灌入渗量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内均质土模拟试验,采用非线性回归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以土壤容重为参数深层坑渗灌的Kostiakov和Philip改进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入渗时间相同时,入渗量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减小;Kostiakov入渗模型和Philip入渗模型都适用于模拟深层坑深灌的入渗过程,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建立的2个改进模型计算精度均很高,效率系数分别为99.7%和99.9%。相比较而言,深层坑渗灌的Philip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计算精度较高且模拟效果好,可作为计算深层坑渗灌入渗量的有效模型。
关键词:
土壤容重 入渗量 入渗模型 模型效率系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云成 何娜 王展 张玉龙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变水头条件下一维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的边界处理方法,采用隐式差分法对基本方程进行差分离散,用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在结合室内实验验证模型可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变水头条件下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不同初始水头高度下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初始水头对水分运动都有较大影响,作者提出的变水头边界处理方法可用于水分入渗历时和湿润锋的预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厉玉昇 申双和
以土壤水动力学原理为依据,在河南省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网和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垂向一维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河南省三种主要土壤类型的耕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对模拟的结果验证后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自然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的抗旱能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动 一维 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道西 彭世彰
利用能模拟地下滴灌系统水流二维运动的HYDRUS - 2D计算机模型在不同的地下滴灌灌水设计参数条件下 ,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简便、快速、灵活 ,不受试验条件限制。模拟结果表明 ,土壤质地、土壤初始含水率、滴头出流量、滴头埋深等均是影响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的重要参数
关键词:
地下滴灌 土壤水分运动 灌水设计参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安定 喻理飞 韦小丽
通过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典型峡谷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模拟实验及野外实地造林的对比研究,了解喀斯特地区水分变化规律及保墒技术。结果表明:在控制实验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消耗除了与覆盖物及覆盖程度有关外,还与有无植物有关,且以完全覆盖最好;薄膜覆盖保水效果优于石块覆盖,枯枝落叶覆盖的保水效果较差。但实地人工造林试验结果证明,覆盖程度需达植苗穴的60%以上;石面覆盖存活率最高,其次是枯枝落叶覆盖。尽管薄膜覆盖保水效果最好,但存活率最差,因而薄膜覆盖在喀斯特典型峡谷区植苗造林值得进一步研究。图6表2参11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晓梅,严昌荣,徐振剑
土壤水分是土地持续利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基础,土壤水分的监测与模拟已经成为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土壤水分监测、空间变异和预测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土壤水分研究的现状,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3S”技术在土壤水分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实现土壤水分监测的实时化、网络化,以及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而国内同类工作相对滞后;地统计学理论已被广泛用于分析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但多局限于相对小的空间尺度,对大尺度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及其变异性研究还有待深入;已有模拟模型各有长处与不足,以“3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为手段,应用非参数化方法建立综合性的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将是土壤水分模拟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监测 空间变异 模拟 进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冠华 沈荣开
在田块尺度条件下的层状土壤中,土壤水力特性及土壤水分变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可以看作是一维随机空间函数的实现。利用AR(1),MVAR(1)和NNM等3种随机生成模型分别生成饱和水力传导度、孔隙大小分布参数和容水度的随机样本,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模拟法对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进行了随机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参数的空间变异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土壤参数的方差越大,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越大;土壤参数的空间变异尺度越大,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越大;随机模拟计算所得的水分变量的一阶矩与大尺度模型计算结果甚相一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富仓 康绍忠
通过水平和垂直土柱入渗试验,定量研究了温度对两种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实验土柱含水率分布及土壤水分入渗特性速率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由 Philip 扩散理论和 Swartzendruber 毛管模型所产生的推导式对其温度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用理论模式计算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耀明
本文根据黄淮海地区1993~1995年麦季实测土壤水分、农业气象资料和卫星监测资料,试验了区域性土壤水分模型,以便模拟区内土壤水分及其相关要素的动态变化过程,解决以往土壤水分遥感模型只确定土壤水分含量不能确定水量结构的缺点。试验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成功地利用遥感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达到土壤墒情监测、水文水利分析和农作物遥感估产的目的。模型在输出水量结构的同时还提供了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影响的信息。
关键词:
土壤水分监测,水循环,模拟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