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67)
2023(9811)
2022(7756)
2021(7422)
2020(5746)
2019(12751)
2018(12377)
2017(22872)
2016(11696)
2015(12486)
2014(11721)
2013(10906)
2012(9639)
2011(8569)
2010(8991)
2009(8809)
2008(7734)
2007(6792)
2006(6238)
2005(5614)
作者
(27970)
(23433)
(22859)
(22169)
(14825)
(10931)
(10262)
(8940)
(8581)
(8113)
(7870)
(7826)
(7421)
(7311)
(7272)
(7041)
(6700)
(6664)
(6653)
(6212)
(5733)
(5466)
(5345)
(5338)
(5291)
(5232)
(5126)
(5109)
(4573)
(4484)
学科
(40323)
经济(40272)
(39573)
管理(37710)
(35768)
企业(35768)
(25822)
金融(25821)
(23293)
银行(23288)
(22683)
中国(21005)
(15441)
技术(15360)
(15091)
业经(13586)
方法(12601)
(12305)
技术管理(11779)
中国金融(11079)
地方(11072)
(10401)
数学(10349)
数学方法(10246)
(9420)
财务(9405)
财务管理(9386)
企业财务(9077)
体制(9056)
理论(8767)
机构
学院(146587)
大学(143308)
(65115)
经济(63824)
管理(56971)
研究(48929)
理学(48290)
理学院(47858)
管理学(47333)
管理学院(47018)
中国(44866)
(34278)
(28487)
财经(25810)
中心(24703)
科学(24412)
(23549)
(22789)
(21970)
经济学(21066)
财经大学(19444)
研究所(19427)
(19406)
(19117)
经济学院(18939)
金融(18720)
银行(18688)
(18683)
(18362)
北京(18330)
基金
项目(95793)
研究(78456)
科学(77875)
基金(68761)
(57749)
国家(57153)
社会(52002)
科学基金(50931)
社会科(49503)
社会科学(49493)
(39342)
教育(36098)
基金项目(35787)
(31658)
编号(31543)
自然(28467)
(27861)
自然科(27859)
自然科学(27856)
自然科学基金(27415)
成果(26301)
资助(25566)
创新(24885)
课题(23063)
(22473)
国家社会(22096)
重点(21902)
(21816)
(21072)
(20832)
期刊
(74154)
经济(74154)
研究(51457)
中国(36526)
(32702)
金融(32702)
(26925)
管理(24818)
教育(23241)
(17138)
科学(16029)
学报(14953)
技术(13667)
财经(13262)
大学(13241)
经济研究(12400)
业经(12395)
学学(12145)
(11520)
农业(10473)
科技(8844)
问题(8397)
(7514)
论坛(7514)
技术经济(7414)
职业(7393)
理论(7223)
(6947)
现代(6920)
改革(6704)
共检索到239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郑联盛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成功典范,金融业在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市40年来,深圳金融业大致经历了依托优惠政策、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外贸金融、金融创新、机构积聚、资本市场发展和区域金融合作等是深圳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圳金融改革创新的成就在于利用国家的改革开放战略,立足深圳经济金融社会发展的现实,以改革、开放、创新为灵魂,基于金融体系资源配置功能,通过"三个最优"政策创新、多个发展规划引导,金融机构、产品与市场相融合,发挥深港金融要素集聚效应,构建了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新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云兴  何渊源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走出了一条"需求牵引、市场主导"的科技创新之路,并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的新星。面向国家"未来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和自身科技创新发展新阶段的使命,深圳要正视自身基础研究能力弱、尖端人才建设有待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学研用融通创新存在梗阻等短板,面向产业高端引领,大力发展应用基础研究;聚焦产业发展痛点,集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面向产业创新根本,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创新制度供给,促进产学研用融通;服务产业协同创新,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聚焦提高创新效能,推动政府服务改革突破,高质量引领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邢毓静  
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节点回望过去,深圳改革开放历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深圳金融改革开放则是这个时代缩影最绚丽的华章之一。深圳经济奇迹归因于市场化和民营资本集聚的优势、毗邻港澳的开放优势、年轻人才的优势;深圳金融改革始终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推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红喜  姜春  罗利华  陈涛涛  杨兴龙  
科技创新通过引领产业技术范式转变,驱动一国发展方式、动力供给的周期迭代。研究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一时代议题,是学术界对实践迫切需求的回应。从产业科技政策视角,借助扎根理论方法,对"深圳模式"这一典型产业科技创新的中国样本进行解构,考察改革开放40年其产业科技创新演化过程,系统概括"深圳模式"形成的逻辑与经验。研究发现,40年来,深圳产业科技创新先后经历了科技体制调试、发展高科技、区域自主创新、综合创新生态系统和引领式全面创新五大阶段,并进一步地构建了针对深圳产业科技创新演变过程的理论模型。抚昔望远,在新时代,"深圳模式"的核心经验是:适时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能力建设;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关注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善于统筹区域优势科技资源。结论对地方政府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高质量创新发展引擎具有重要理论蕴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瑜  
深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创新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当前改革存在着非国有股权对企业创新投资的效力提升能力不够,国有资产监管运营受层级设置限制,控制股东权利制衡机制需完善等问题。应树立落实混合所有制企业经济与社会责任法治理念,完善员工持股制度、实施优先股和黄金股制度,同时建立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深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推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俞颖  苏慧琨  李勇  
本文研究了中国包含区域差别的"分化多重曲线"型金融差异演进路径的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及市场与政府的交互影响,并运用1978—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以后,中国总体和东部地区金融差异沿倒"U"型轨迹演进,中西部地区则由于金融资源的大量外流和回流障碍而长期锁定于金融均齐发展的低差异状态。上述分化路径在以边际报酬为导向的金融资源自由流动中伴随着区域间和区域内的金融集聚与扩散形成:市场机制作用越强,越易形成倒"U"型路径,反之则会锁定于低差异状态。地方政府会通过信贷资源向国有企业的倾斜配置抑制金融差异沿市场化方向演进,在分税制改革后尤为显著。因此,政府干预应以区域金融差异的市场化演进路径为基础,重点疏通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金融扩散的渗透通道,推动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从低效率的均齐化配置向高效率的差异化配置转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俞颖  苏慧琨  李勇  
本文研究了中国包含区域差别的"分化多重曲线"型金融差异演进路径的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及市场与政府的交互影响,并运用1978—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以后,中国总体和东部地区金融差异沿倒"U"型轨迹演进,中西部地区则由于金融资源的大量外流和回流障碍而长期锁定于金融均齐发展的低差异状态。上述分化路径在以边际报酬为导向的金融资源自由流动中伴随着区域间和区域内的金融集聚与扩散形成:市场机制作用越强,越易形成倒"U"型路径,反之则会锁定于低差异状态。地方政府会通过信贷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海刚  徐静  
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血液和命脉,金融的繁荣能够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地方政府通过改革创新推动金融业发展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选择。郑州金融业金融改革与创新成效事关河南乃至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需要借鉴其他省市的金融改革经验,结合河南与郑州实际,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向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推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郭万达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新动力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深圳作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其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本文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出发,总结了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圳经验",以期为全国各地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威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路径为,从“双峰”监管体系改革开始,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优化、重塑,进而完成规则的制定。我国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从银行体系展开,经过认证准备、改革实施、深化改革三个阶段,初步形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体系的一般框架。在总结国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体系改革经验、回顾我国相关改革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可从把握“内外兼修”原则,规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复杂业务,增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监管体系全覆盖,以及根据新形势修正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手段等方面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林平  孟浩  
深圳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最活跃的城市。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一直是深圳金融系统的重要业务领域之一。本文在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需求和融资行为,指出目前金融业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着银行信贷融资供给不足、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拓展不足、信用担保机构的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创业投资机构对自主创新企业支持不足等问题,认为构建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应从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入手,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政策法规,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设立政策性科技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特别强调金融支持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支持科技金融发展。武汉科技资源富集,具有发展科技金融的良好基础,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科技金融实践。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特别强调金融支持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支持科技金融发展。武汉科技资源富集,具有发展科技金融的良好基础,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科技金融实践。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亚培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金融服务,并非是需求问题,而是有效供给不足,从而造成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因而,文章从农村金融供给入手,基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的问题,并从有效供给的入手,给出完善农村金融供给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蕾  寇家豪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设立雄安绿色金融产品交易中心。文章首先分析了雄安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借鉴学习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功经验,提出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设想:明确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定位;找准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建立具备国际标准的绿色金融体系;二是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发展绿色保险、发展绿色债券等促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三是要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机制、构建绿色金融防范化解机制等完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四是要发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发行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发行地方政府债、鼓励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并购重组等拓宽融资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