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5)
2023(5809)
2022(4676)
2021(4241)
2020(3493)
2019(8028)
2018(7496)
2017(13789)
2016(7142)
2015(8006)
2014(8118)
2013(7861)
2012(7196)
2011(6354)
2010(6771)
2009(6702)
2008(5670)
2007(5291)
2006(4804)
2005(4131)
作者
(19609)
(15953)
(15844)
(15191)
(10006)
(7751)
(7375)
(6345)
(6126)
(5831)
(5543)
(5441)
(5110)
(5030)
(4960)
(4869)
(4651)
(4616)
(4566)
(4489)
(4146)
(3920)
(3800)
(3702)
(3695)
(3675)
(3603)
(3602)
(3340)
(3215)
学科
(27861)
经济(27844)
(24424)
金融(24424)
(21626)
银行(21624)
(21067)
管理(20022)
(19252)
中国(17564)
(16740)
企业(16740)
中国金融(10883)
地方(10681)
方法(9808)
(9460)
(9013)
数学(8586)
数学方法(8464)
(8226)
业经(8064)
(6819)
财务(6786)
财务管理(6774)
企业财务(6522)
农业(5965)
理论(5588)
(5191)
事业(4958)
(4614)
机构
学院(92433)
大学(90798)
(37819)
经济(36775)
管理(34607)
中国(32301)
研究(31761)
理学(28372)
理学院(28077)
管理学(27627)
管理学院(27465)
(19580)
(19547)
中心(18078)
科学(17485)
(15923)
银行(15376)
(14893)
(14763)
财经(14705)
(14412)
(14408)
金融(14122)
(13528)
研究所(13276)
(13250)
(12818)
北京(12704)
人民(12699)
(12094)
基金
项目(60091)
研究(47557)
科学(46592)
基金(40865)
(34413)
国家(34055)
科学基金(29439)
社会(29321)
社会科(27831)
社会科学(27821)
(25333)
教育(21455)
基金项目(21333)
(20350)
编号(20177)
自然(17163)
自然科(16736)
自然科学(16733)
成果(16645)
资助(16580)
自然科学基金(16415)
课题(14936)
(14055)
重点(13915)
(13153)
(12589)
(12539)
项目编号(12398)
创新(12296)
(12110)
期刊
(43664)
经济(43664)
研究(29963)
(26529)
金融(26529)
中国(24614)
(15473)
管理(13159)
教育(13117)
(12603)
学报(11050)
科学(10479)
技术(10038)
大学(8988)
学学(8049)
农业(7852)
财经(7020)
业经(6755)
经济研究(6247)
(6003)
图书(5963)
理论(5121)
中国金融(4863)
问题(4844)
职业(4833)
实践(4720)
(4720)
统计(4649)
(4642)
论坛(4642)
共检索到157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鸿义  
本文从金融中心建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分析了金融中心建设在深圳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在总结国内外金融中心建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深圳金融中心形成的主要发展路径以及关键性支持因素,探讨了新形势下深圳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及挑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成  郝俊香  
通过对金融中心发展理论的全面梳理,发现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类理论:主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通过对金融机构集聚现象的研究揭示金融中心的形成;客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强调金融流动性是促使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环境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侧重于信息流及金融创新等环境变化引发了金融中心地理空间的兴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国强  邓文慧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已进入到了最后的关键阶段。上海、北京和深圳凭借各自的优势金融资源,相应提出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框架。本文通过对比总结三地的金融发展布局和现有成果,试图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2007年,注定在港深合作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香港提出"与深圳携手打造国际大都会";深圳明确"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大都会"。美国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借用卫星发现最亮的连城灯火出现在香港和深圳之间,预测一个世界级大都会将要出现。世界城市至少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对世界其他地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国强  邓文慧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已进入到了最后的关键阶段。上海、北京和深圳凭借各自的优势金融资源,相应提出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框架。本文通过对比总结三地的金融发展布局和现有成果,试图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毅坚  
随着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由此引致的强烈融资需要,使得深圳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既有必要又有可能。本文阐述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种类、功能和内涵;分析了深圳金融业的现状及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了深圳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定位;提出了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税收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春松  陈意  
CEPA的实施不但给深港两地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规划了双赢的格局。然而,在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往来中仍然存在一道鸿沟,那就是人民币与港币尚难自由兑换。本文在探讨深圳建立港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深圳建立港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并提出配套的政策措施,以期推动深圳在适当的时机,建立港币离岸金融中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樊琨  
离岸金融市场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创新之一,是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自然产物。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发展国际离岸金融中心业已提上日程,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具有发展成为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优势和潜力。借鉴国际已有的典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和策略,结合深圳自身的有利条件,探索其构建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合适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建森  
金融中心是一定范围内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地。金融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是金融中心最重要的体现。在全球范围内,按照金融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影响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性、国家性及区域性金融中心;按照金融资源集聚的类型不同,则形成私人银行、商品期货、财富管理等专业性金融中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本文就当前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进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金融中心的本质特征是金融交易的集中性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分散化,在现有决策体制下,金融资源分配权导致了只有北京具备建设中国金融中心的唯一可能性。因此,金融中心建设在实质上必然要求对现有金融体系进行改造。第二,当前的金融中心建设仍主要立足于对特许权和行政审批的高度依赖,而真正的金融中心具有不依赖于行政决策的自发形成特征,这就要求任何具备建设金融中心冲动的城市必须反思构建金融中心的基本目标与发展模式。第三,从现有经济制度和金融发展初始条件看,北京是金融行政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真正的金融决策中心;上海是北京中心的执行中心,具有行政特许权背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苏宁  
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和我国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大背景,赋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被提上议事日程。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式确立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冯猜猜  胡振宇  
深圳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桥头堡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具有面向全球集聚海洋高端要素资源的突出优势。本文在深入剖析海洋金融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国际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海洋金融产品、大力拓展融资渠道、设立海洋金融机构、鼓励航运金融发展、培育海洋金融专业人才等对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秦旋  谢祥  房子涵  王付海  
结合BIM技术应用的特点,构建BIM技术多主体协同创新关系模型和敏感性分析模型。然后,选取典型案例,构建典型项目的BIM技术应用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明确各主体在网络中的位置和角色,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对协同创新网络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提出BIM技术协同创新提升建议,以期推动BIM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启富  
金融中心是指聚集着银行、证券发行者和交易商,承担着资金交易中介和跨区域价值贮藏功能的中心区(金德伯格,1974)。根据金融中心服务(辐射)范围的大小,可将金融中心分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内金融中心,其中,国际金融中心可进一步划分为全球性金融中心(服务全球,如伦敦、纽约)和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服务某一国际区域,如香港、新加坡),国内金融中心可进一步划分为全国金融中心(服务全国)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服务国内某一区域)。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金融中心的最低等级——区域性金融中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尹富全  
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的理论中,主要从金融地理学、金融集聚和制度分析三个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从西部整个区域的视角,借助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和思路,结合西部金融布局现状,探讨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初步得出建立区域协调的多金融中心的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