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61)
- 2023(7310)
- 2022(6068)
- 2021(5558)
- 2020(4557)
- 2019(10165)
- 2018(9654)
- 2017(17932)
- 2016(10008)
- 2015(10764)
- 2014(10370)
- 2013(10323)
- 2012(9460)
- 2011(8733)
- 2010(8665)
- 2009(7963)
- 2008(8122)
- 2007(6890)
- 2006(6223)
- 2005(5274)
- 学科
- 济(40448)
- 经济(40398)
- 管理(29900)
- 业(28195)
- 企(20945)
- 企业(20945)
- 方法(19178)
- 数学(17114)
- 数学方法(16943)
- 农(12304)
- 学(10689)
- 中国(10185)
- 财(9393)
- 业经(8992)
- 农业(8798)
- 贸(8421)
- 贸易(8420)
- 易(8208)
- 环境(7844)
- 地方(6915)
- 资源(6698)
- 和(6555)
- 技术(6555)
- 制(6551)
- 划(5805)
- 务(5747)
- 财务(5738)
- 财务管理(5730)
- 发(5695)
- 人事(5509)
- 机构
- 大学(152932)
- 学院(150327)
- 济(60826)
- 经济(59791)
- 管理(56865)
- 研究(55036)
- 理学(50478)
- 理学院(49842)
- 管理学(48841)
- 管理学院(48590)
- 中国(39342)
- 科学(38129)
- 农(36588)
- 京(32308)
- 所(29673)
- 农业(29496)
- 业大(29337)
- 研究所(27926)
- 财(24997)
- 中心(24133)
- 江(21366)
- 财经(21154)
- 农业大学(19777)
- 北京(19534)
- 经(19453)
- 范(19380)
- 经济学(19261)
- 院(19258)
- 师范(19029)
- 科学院(18146)
- 基金
- 项目(111669)
- 科学(87377)
- 基金(83457)
- 家(77511)
- 国家(76901)
- 研究(72103)
- 科学基金(64002)
- 社会(47929)
- 社会科(45527)
- 社会科学(45511)
- 基金项目(44509)
- 自然(44277)
- 自然科(43159)
- 自然科学(43138)
- 省(42530)
- 自然科学基金(42426)
- 划(37281)
- 资助(33375)
- 教育(32164)
- 编号(26410)
- 重点(25766)
- 部(24552)
- 发(23909)
- 计划(23339)
- 创(23204)
- 科研(22107)
- 创新(21863)
- 国家社会(21095)
- 业(20746)
- 科技(20621)
共检索到206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钟若愚
本文从自然资源生产率的理论内涵出发,考察和评述了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自然资源价值及其效率问题的处理,指出资源生产率实际上是一种超越经济效率的生态效率概念。在物质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构建资源生产率指标的分析框架,并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考察可持续发展语境下深圳资源生产率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若愚 彭新才
文章运用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方法,测算了2004—2013年珠三角服务业总体及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增长率,研究表明:珠三角服务业生产率变迁特征在于技术进步的增长主导着TFP的走势。文章还通过研究技术进步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影响TFP变化的因素,经过理论和实证,主要结论为近十年服务业技术进步的增长关键在于外商资本投资的驱动,但更是初始技术积累、人力资本投入、研发投入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服务业 生产率变迁 技术进步 珠三角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祝树金 黄一平 张雯娟
采用细分的出口产品数据,结合修正的Feenstra方法度量了我国1993—2009年间工业行业出口多样化。我国工业行业的总体出口多样化有明显上升,相对出口多样化大于或等于1的行业从1993年7个增加到2009年的14个;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多样化水平相对要高于资源或劳动密集型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多样化的年度平均最高,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加工业等出口多样化年度平均值相对最低。进一步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发现我国行业出口多样化显著促进了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与行业人力资本积累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关键词:
出口多样化 工业生产率 系统GMM方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袁礼
技术进步向来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焦点,但文献普遍忽视技术进步方向和要素结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其中产业技术进步方向更是本领域的研究空白。文章通过CES生产函数,采用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法测算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并考察技术进步偏态下要素结构变迁及其对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发现:(1)我国各产业技术进步都呈偏向特征,要素禀赋不同引致技术进步方向呈阶段性变化趋势和产业差异,金融业与其他产业资本和劳动偏向交替变化特征不同,技术进步总体呈现劳动偏向性。(2)产业要素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动力来源差异明显,其中产业资本投资结构变动更多源于投资效益的变化,劳动力结构变动则主要来自投入效益和产业结构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性 要素结构 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静 刘志迎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一个非参数的分解框架,把中国各省区劳均产出指数分解成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劳均资本积累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效应等四个部分;在指出传统DEA模型的缺陷后,用SBM模型求解了上述分解。最后对不同时期劳均产出收敛或发散的来源作了进一步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改革时期,劳均资本积累的产出效应逐步降低,生产率和人力资本的产出效应逐步上升,生产率的突出作用已经超过要素投入的作用,成为劳均产出增长中的首要力量,成为决定地区收入收敛或发散的主要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雪梅
文章从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TFP高的地区与TFP高的地区相邻;TFP低的地区与TFP低的地区相邻;泰尔指数与TFP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结合实证结果和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几条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一些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华妤 吕一清
采用增长核算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深圳市、产业及各行业的TFP指数并对其进行分解。使用Tobit模型分析深圳市、产业及行业TFP的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逐年递增,其增速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不同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差异性,工业TFP增速有所回落而服务业增速平稳强劲;深圳市产业及各行业的TFP的驱动力不同,工业TFP提升的驱动因素更多表现在技术效率,而服务业TFP则更多表现在技术进步;驱动深圳TFP和行业部门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效应具有差异化。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展
基于涵括全部行业的中国经济行业生产率数据库,Jorgenson增长核算模型被运用于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投入的重新配置效应被纳入核算框架以考察其对TFP的影响。随后,资本和劳动重新配置效应被分解为要素投入增长率与服务价格两项以探索其行业来源及其成因。测度结果显示,1978—2018年,中国TFP年均增长率为0.90%,其中0.32%来自资本和劳动重新配置的净效应,后者贡献了36%的中国TFP增长率。将资本和劳动重新配置效应分解至行业层面,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市场存在错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量资本流入回报率较低的服务业部门,劳动配置效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劳动从回报率较低的农业部门流入回报率较高的工业和服务业部门。
[期刊] 改革
[作者]
籍涛
深圳楼村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村庄,其复杂多变的人口状况,以及随着前期人口流入而引致的"打工经济"的繁荣及其趋势的继续深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必将随之变化。为此,应扩大基础教育的规模,将"全纳教育"的理念引入当地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进程;以流入人口的自主选择为基础,以劳动力市场导向为原则,重构楼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关键词:
人口变迁 教育资源配置 深圳楼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言 高波 雷红
研究目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要素生产率的变迁。研究方法: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78~2016年的数据,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层面切入,兼顾要素配置效率和要素生产率协调度,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要素生产率变迁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从要素生产率来看,东部地区的要素生产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所有地区的劳动力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都保持着稳定的上升态势,而资本生产率则呈下降态势;从要素配置效率来看,除了劳动力配置效率,西部和中部地区都要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劳动力配置效率先降后升,资本配置效率和全要素配置效率先升后降,中部地区的劳动力配置效率和全要素配置效率都是先降后升,资本配置效率则呈下降态势,西部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和全要素配置效率呈上升态势,资本配置效率则是先升后降;除了全要素生产率协调度,西部和中部地区都要高于东部地区,但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劳动力生产率协调度呈下降态势,而资本生产率协调度则是先升后降,东部地区劳动力生产率协调度与资本生产率协调度呈上升态势,所有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协调度则都是先升后降。研究创新:从要素生产率、要素配置效率和要素生产率协调度等三个视角对中国地区层面的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价值:理解地区要素生产率的变迁,对实施通过提升要素生产率来增加产出的发展模式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增洋
文章运用反事实法定量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变迁在地区生产率收敛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地区生产率收敛不仅存在新古典理论资本深化收敛机制,而且存在二元经济理论结构变迁收敛机制,结构变迁收敛的作用远小于资本深化收敛的作用。
关键词:
结构变迁 反事实法 生产率 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凌云 程敏
文章在考虑劳动异质性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全要素生产率估算中存在的分歧,比较了各种处理对测算结果的影响,发现是否采用剔除方式处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结果的影响较大,但要素产出弹性对不同剔除方式以及劳动异质性并不敏感。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中,来自技术进步、创新和要素优化配置的贡献仍然很小。
关键词:
劳动异质性 状态空间模型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奕轩 张彬
利用数字经济优势提升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基于技术变迁视角,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收敛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随着时间推移,劳动生产率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并最终收敛为稳定状态。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劳动生产率收敛,且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收敛的影响速度最快、效果最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技术邻近度与技术中心度促进劳动生产率收敛。为此,提出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堵点、提高三次产业数字化水平、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技术创新的建议,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肖小龙 姚慧琴
本文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2-2010年中国12个主要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较大进步,主要来源是技术改进。同时,本文还从区域和规模层面考察了中国城市群TFP的群际差异,发现中国城市群在区域层面上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同效应;而在规模层面上,上世纪90年代大部分城市群出现了"追赶效应",在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效应逐渐消失。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睿雯 徐舒 张川川
本文考察了中国贸易开放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并量化了就业结构变迁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中间产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导致1998—2007年行业内国有企业5.32个百分点的劳动力移到非国有企业,这解释了该时期劳动力在行业内部不同所有制部门间总流动规模的8.56%。中间产品进口关税下降使非国有企业的中间产品成本以更大幅度下降,同时缓解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非国有企业获益更多,从而得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引发了劳动力向非国有企业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引致的就业所有制结构调整改进了资源配置效率,能解释同时期源于"企业间"要素配置带来的生产率增长的7.51%,同时,能解释制造业总体生产率增长的1.46%—1.85%,是贸易开放促进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的研究表明,充分释放贸易红利需要打破要素流动壁垒,降低劳动力要素迁移成本,以市场化方式优化资源在不同部门间的配置。同时,建立健全金融配套措施、改善信贷不平等也是最大化贸易红利的重要举措。本文不仅为中国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增长动力的转换提供了新证据,也为理解中国的就业结构变迁提供了新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