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
2023(1347)
2022(1162)
2021(1105)
2020(946)
2019(2056)
2018(1896)
2017(2982)
2016(1994)
2015(2184)
2014(2192)
2013(2316)
2012(2243)
2011(2039)
2010(2019)
2009(1819)
2008(1904)
2007(1774)
2006(1553)
2005(1428)
作者
(9718)
(8369)
(8294)
(7845)
(5498)
(4191)
(3637)
(3217)
(3155)
(3130)
(3080)
(3076)
(3011)
(2893)
(2831)
(2680)
(2577)
(2492)
(2462)
(2456)
(2415)
(2301)
(2206)
(1959)
(1909)
(1898)
(1887)
(1878)
(1869)
(1867)
学科
(5663)
(4491)
经济(4487)
(2687)
(2408)
(2244)
植物(2189)
管理(2172)
地方(2013)
(1815)
生态(1776)
(1756)
森林(1756)
(1684)
方法(1565)
及其(1428)
生态学(1420)
(1400)
(1383)
(1360)
(1356)
企业(1356)
农业(1338)
防治(1288)
(1285)
水产(1270)
数学(1251)
(1226)
理学(1177)
数学方法(1172)
机构
大学(31059)
学院(30538)
研究(17496)
科学(15959)
(15537)
农业(12367)
(11853)
业大(11675)
研究所(11303)
中国(10928)
(8537)
(8534)
实验(8293)
(8227)
农业大学(8118)
实验室(7941)
林业(7559)
重点(7513)
(7390)
(6538)
中心(6463)
研究院(6412)
技术(6120)
管理(6056)
(6018)
科学院(5990)
(5780)
经济(5771)
科学研究(5762)
北京(5528)
基金
项目(25680)
(18426)
国家(18336)
科学(16756)
基金(16313)
科学基金(12641)
研究(11400)
自然(11253)
自然科(10950)
自然科学(10936)
(10808)
自然科学基金(10726)
(9881)
科技(9396)
基金项目(8508)
计划(8344)
资助(7502)
重点(6871)
专项(6850)
科研(5947)
(5931)
(5663)
技术(5137)
(4958)
(4679)
农业(4559)
创新(4547)
教育(4437)
社会(4314)
(4120)
期刊
学报(17103)
(13869)
科学(12087)
大学(12002)
学学(11790)
农业(9371)
林业(7571)
(6973)
经济(6973)
业大(6471)
中国(6432)
研究(6055)
(5086)
农业大学(4663)
(3727)
自然(3559)
科技(3428)
自然科(3123)
自然科学(3123)
科技大(3009)
科技大学(3009)
农林(2733)
(2733)
(2707)
中国农业(2697)
管理(2024)
资源(1967)
(1961)
北京(1884)
林业大学(1808)
共检索到47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廖宝文  陈玉军  郑松发  郑德璋  昝启杰  王勇军  
分别从海南省的三亚、文昌、琼山,广西的防城,广东省的雷州、廉江和深圳采集木榄胚轴,同时种植在深圳湾作种源试验。通过4a的试验表明,7个种源间的成活率、树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琼山种源表现最佳,其成活率、树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90.0%、1.54m、4.97cm、1.358kg,比表现最差的文昌种源分别提高17.8%、17.3%、12.2%、55.9%,比本地的深圳种源分别提高5.5%、18.2%、9.0%、6.1%。根据种源综合评定结果,各种源的优劣排列顺序为:琼山、廉江、深圳、三亚、防城、雷州、文昌。鉴于文昌、雷州种源在深圳湾适应性差,不宜在本地区种植推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宝文  郑松发  陈玉军  郑德璋  昝启杰  
Several arboreal mangrove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from, Hainan Island, Zhanjia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Australia and etc. to Shenzhen Bay. With good adaptability and cold_resistance during seedling stage, \%Sonneratia apetala \% could develop and blossom well in Shenzhen Bay. \%S.caseolaris\% had c...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昝启杰  王勇军  廖宝文  郑德璋  黄立南  
将海南琼山、文昌、三亚 ,广西防城 ,雷州海康 ,廉江高桥及深圳福田本地的木榄胚轴 ,培育在深圳福田相同生境中 ,对其一龄幼苗的形态、生长和含水量、叶绿素、游离脯氨酸、过氧化氢酶、电导率、光合作用及蒸腾作用等生理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来源的幼苗存活率、地径生长和生理生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高桥、琼山、三亚的种源存活率较高、生长较好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琼山、三亚种源的较高 ;福田种源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 ,高桥种源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结合深圳福田实际生境条件 ,应用坐标综合评定法 ,初步认定高桥种源可能成为深圳湾的最优种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润霞  吴卓翎  彭江炜  薛春泉  罗勇  苏志尧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木榄的生物量预测模型,为有效估算红树植物各器官生物量奠定基础。【方法】以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研究对象,将基径(D)和树高(H)这2个因子派生为多个一元及多元变量,包括D、H、D~2、DH和D~2H,用其作为变量构建直线方程和指数方程来预测木榄各器官(木材、树皮、树冠)、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以及全株总生物量,并对直线方程和指数方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指数方程对木榄各器官及全株总生物量的预测效果优于直线方程;在所有的一元回归方程中,木榄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D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决定系数较高,且以D或D~2为预测变量所构建方程的残差平方和(RSS)、均方根误差(RMSE)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值较以H为变量构建的方程小,说明D的预测效果优于H。所有预测模型对木榄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效果均优于地下部分,用D或D与H结合预测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效果均不理想。双变量指数模型的RSS、RMSE和AIC值普遍较单变量模型小,说明DH和D~2H的统计效力更好,预测效果更佳。D~2H和DH与木榄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以D~2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预测木榄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的RSS、RMSE和AIC值,以及以D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预测木榄地下部分生物量的RSS、RMSE和AIC值均较其他模型小。【结论】以D~2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对木榄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的预测拟合效果最好,以D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对木榄地下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拟合效果最佳,可以将其作为最优的生物量预测模型用于木榄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估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玫  廖宝文  康丽华  郑松发  陈玉军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物促生菌(PGPB)对红树植物木榄幼苗的接种效应,供试菌为6种解磷菌(即B.amy, Vib,B.atr,Xan,B.Lic,P.M.)和5种固氮菌(即Au4,Phy,24S,JA4,cd),结果表明:(1)分别接种6种解磷菌株6个月后木榄幼苗的生长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与对照相比,木榄苗高增加21.57%-9.54%,生物量增加27.49% -20.32%,叶片的氮含量增加33.33%-1.35%,叶片的磷含量增加24.42%-2.04%;经差异显著性检验,B.amy 和Vib 2个菌种对木榄幼苗的促生效应比其它解磷菌株更明显;(2)分别接种5种固氮菌株6个月后木榄幼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云  郑德璋  廖宝文  郑松发  王勇军  陈正桃  
我国海南岛高大、速生的红树植物乔木种类较多,如海桑属(Sonneratia)、海莲(BruguierasexangulaPoiret)等。把这些种类北移引种到广东省沿海摊涂,丰富广东大陆的红树物种,提高沿海防护林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可峰  廖宝文  章家恩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它是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产者,对保护海湾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植物生物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红树林生物量的研究,对于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尚英  张洋  刘爱荣  徐同  
以红树林植物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和秋茄Kandelia candel为对象,研究了2种植物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海榄和秋茄的枝、叶中分别分离到内生真菌30株和27株,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分别是茎点霉属Phoma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同种植物的枝和叶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差异显著;红海榄和秋茄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890和1.7473,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260和0.5302。2种红树林植物的内生真菌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银华  韩淑梅  沙爱华  朱红林  范吉星  谢俊  符秀梅  李小靖  
【目的】分析红树植物盐胁迫下基因表达谱,分离识别耐盐相关基因。【方法】分别对红树植物-秋茄进行海水和淡水处理。分时提取总RNA进行等量混合,获得两种不同处理的样品池。采用cDNA-AFLP技术进行表达差异分析。【结果】256对引物组合共筛选了约15 000个cDNA片段,获得差异片段61个。差异基因表达模式分为2类,即海水处理诱导上升和下调表达,其中上升表达的基因片段为36个,下调表达的基因片段为25个;其中38个可视为已知基因。按照其功能分类可分为8大类:基础代谢、跨膜蛋白、信号转导、蛋白质代谢、转录因子、细胞骨架、抗病蛋白、假想蛋白,而其中又以基础代谢相关基因所占比重最大。【结论】构建了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秀  郝海坤  庞世龙  姜英  
以3个月苗龄的海芒果和黄槿实生苗为试材,进行不同盐分浓度胁迫试验,通过对苗高、地径和根、茎、叶干重进行测定,并分析叶片中叶绿素、丙二醛含量以及叶片相对电导率,综合评价分析了两种半红树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海芒果可以在盐分浓度(盐质量/土壤质量)低于0.8%时维持生长,黄槿可在盐分浓度低于0.4%时生长,海芒果耐盐性优于黄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廖宝文  郑德璋  郑松发  李云  陈相如  陈正桃  
据物候观测,秋茄最佳采种(胚轴)在海南(琼山)为2月上旬至3月初,廉江在2月下旬至4月底,深圳为3月上旬至5月初;采用胚轴插植方法造林并在淤泥松软、风浪大的滩涂适当深栽(2/3种苗长度),半年成活率达88%,用1至多年生小苗或幼树造林,半年成活率小于37%;潮浸深度对幼苗和幼树生长影响极大,选择和规划造林地时,首先应确定宜林滩涂潮汐基面高程,该高程因各地潮汐特点不同而异,深圳湾应大于1.3m;造林初植密度以0.5m×1m或1m×1m适当密植为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潘晓  何国强  吴耀珊  陈小云  刘卓成  
下沉式绿地是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减少雨水径流量、减缓雨水流速的功能,耐涝植物的筛选与引种是下沉式绿地建植的关键技术。本研究选取10种草本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淹水胁迫下(0、7、14、21、28d)各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通过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法对这10种深圳乡土植物进行耐涝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耐涝性表现为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美人蕉(Canna indica)>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鸢尾(Iris tectorum)>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白蝶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其中花叶艳山姜和一叶兰耐涝性较强,适宜下沉式绿地的植物选择与应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静  廖宝文  王承南  
通过对不同基质处理下两种半红树植物:杨叶肖槿和海檬果的生长量、生物量、光合速率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得出这两种半红植物的适宜育苗基质。杨叶肖槿在基质为黄心土+沙+基肥、黄心土+沙+复合肥时生长较好,海檬果在基质为黄心土+沙+火烧土时生长较好,两种半红树植物在黄心土中生长均为最差。其结果为今后半红树植物的育苗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俊涛  石勇强  张兴  
以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为供试菌种 ,对 5 6种植物的 6 0种丙酮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芦苇、龙葵等 35种提取物对至少 1种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 6 0 % ,芦苇、胡颓子等 2 6种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的萌发有 6 0 %以上的抑制作用 ;其中莴苣、苍耳、苦参、苦豆子等 8种植物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和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 ,抑制效果均在 80 %以上 ,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昭  张旭  徐静  
采用化学与生物学活性结合的二级组合筛选模型对红树林植物海莲内生真菌进行筛选,得到优势菌株Pestalotiopsis sp.,从中分离得到4个甾体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及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解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分别为:3β-(E)-feruloyllupeol、stigmastan-3-one、β-sitosterol和sitost-5-en-3β-ol acetate,其中化合物分别3β-(E)-feruloyllupeol为首次从红树林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对4个化合物进行清除DPPH、ABTS自由基以及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无抗菌、抗氧化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