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8)
- 2023(9036)
- 2022(7794)
- 2021(7387)
- 2020(6161)
- 2019(14266)
- 2018(14227)
- 2017(25220)
- 2016(14103)
- 2015(15825)
- 2014(16331)
- 2013(15607)
- 2012(14567)
- 2011(13388)
- 2010(13466)
- 2009(12826)
- 2008(12729)
- 2007(11315)
- 2006(10153)
- 2005(9761)
- 学科
- 济(50969)
- 经济(50881)
- 管理(42942)
- 业(37326)
- 企(32086)
- 企业(32086)
- 制(18192)
- 中国(17590)
- 财(17024)
- 方法(16423)
- 农(15033)
- 体(13840)
- 数学(13334)
- 数学方法(13134)
- 业经(12713)
- 学(12216)
- 银(11458)
- 银行(11439)
- 地方(11422)
- 融(11420)
- 金融(11413)
- 行(11022)
- 体制(10615)
- 理论(10221)
- 技术(9520)
- 务(9399)
- 农业(9363)
- 财务(9359)
- 财务管理(9330)
- 企业财务(8875)
- 机构
- 大学(194064)
- 学院(191286)
- 济(76772)
- 经济(74907)
- 研究(72951)
- 管理(69737)
- 理学(58195)
- 理学院(57453)
- 中国(57259)
- 管理学(56434)
- 管理学院(56062)
- 京(43735)
- 科学(42811)
- 财(41361)
- 所(37108)
- 中心(33750)
- 研究所(33019)
- 农(32519)
- 江(31618)
- 财经(30158)
- 北京(28227)
- 经(27330)
- 范(26995)
- 院(26868)
- 业大(26770)
- 师范(26699)
- 农业(25058)
- 州(24695)
- 省(23159)
- 经济学(22946)
- 基金
- 项目(123153)
- 科学(96648)
- 研究(93290)
- 基金(87145)
- 家(75747)
- 国家(75067)
- 科学基金(63814)
- 社会(57832)
- 社会科(54581)
- 社会科学(54571)
- 省(47874)
- 基金项目(45620)
- 教育(43594)
- 划(41381)
- 自然(39763)
- 自然科(38778)
- 自然科学(38764)
- 编号(38234)
- 自然科学基金(38065)
- 资助(34762)
- 成果(33565)
- 重点(28374)
- 课题(28246)
- 制(28185)
- 部(27761)
- 发(26409)
- 创(26401)
- 创新(24812)
- 性(24410)
- 教育部(23766)
共检索到323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路明
自1991年8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文件发布之后,深圳市科技进步的软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1992年以来,随着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十四大胜利闭幕,“科技热”进一步升温,带动了我市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在科技人才、科技投入、成果转化、技术市场等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四川省十年科技体制改革探析四川省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成就与问题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四川省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改革的措施是积极稳妥的,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四川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一)全社会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学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韩继东
深圳市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与特点韩继东一、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以来,中央和省赋予的特殊优惠财政体制(尽管深圳市财政体制在逐渐演变过程中所享受的财政优惠愈益减少,但调整后的体制与内地相比,仍然是较优惠的体制),促进了全市整个经济改革体系的高...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曹李 刘贵文 李骁
以公共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主题,以深圳市为例,提出通过设置一个独立的、专业性强的、且具有政府内部横向协调能力的专门机构管理来保证公共工程管理的集中化、专业化、统一化以及投资效率,并从组织职能、管理职能、组织机构和管理对象等方面阐述新的公共工程管理体制,为我国公共工程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公共工程 管理体制 集中管理 改革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党的十六大以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中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篇调研报告希望通过总结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能够对完善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所裨益。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 体制改革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王玉民 周文磊 赵作权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以科技主体目的、科技系统结构与社会环境三者相互关系为理论依据,阐述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质、基本问题、原则及特征,并对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安君
襄樊市委、市政府早在70年代初,就在科技人才管理方面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引进了大批科技人员,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比较全面、深入的科技体制改革,是从1983年开始的。五年来,市委和市政府在学习和贯彻国家和湖北省有关改革精神的同时,紧紧结合本地实际,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为突破口,围绕科技能力、货币推力和物资动力作用的充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寇宗来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过程做了简要的回顾,其中我们以一些关键性的政府文件将这一过程划分为特征鲜明的不同阶段。接着,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演变过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逻辑解释框架。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国家创新体系 新制度经济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景安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史无前例的改革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这其中科技体制改革更是影响深远。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一直走在改革的前列。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曾被国际上同行专家评估为改革成功,并且说是改革的典范。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与兴起,科技发展呈现多点突破的态势,颠覆式创新不断涌现,有人说创新的竞争需要创新体系做支撑。世界各国纷纷加快战略部署与体制变革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胜玲
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综述经济研究所白胜玲1993年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道路上迈出关键步伐的一年,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具体表现在如下若干方面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1993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萍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历程的基础上,从改革背景、改革目的、改革路径和特征、改革趋势等方面对30余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为文化发展、创新、繁荣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力,探索二者有机结合的体制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比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挥
一、世界性科技竞争对苏联的挑战当前,世界性的科技竞争,正推动着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一国的科技优势,不仅为本国带来经济、贸易的优势,而且为本国在政治、外交、军事方面争得主动权。因此,许多发达国家都不惜一切代价争夺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形成了在电子、航天、超导、核技术等方面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局面。据悉,美国在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上已花去3000亿美元,现在每年的投入仍维持50亿美元左右。如此浩大的投资,甚至超出登月所花去的资金。这种世界性的科技竞争,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重光
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秦”战略,加速秦皇岛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二次跨越的目标。为此,市科委认真贯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秦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了全市科技经济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焕章 夏恩君
运用供需平衡原理对目前中国农业科研单位及推广部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农业科技有效需求不足的现实进行了分析,指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科技供给方──科研与推广部门自身的事情,而重要的是要根据科技需求方的实际来确定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模式,进而提出在中国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农业科技走向市场,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有效需求不足,作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产品的农业科研与推广部门应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
关键词:
农业科技 体制改革 供给与需求 有效需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咪咪 卢芳妹 贾良定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A组织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组织身份变革进行深入调查,探讨了宏观制度变迁下的组织身份变革方式、路径及实现机制。研究展现了A组织五十多年来,其社会身份(S)、关系身份(R)和个性身份(I)与宏观科技体制变迁的共演过程。研究发现,政府通过意义打破和意义赋予触发组织身份危机,推动组织身份变革,呈现涟漪效果;识别了A组织以关系身份为触发点呈现的"R_1→R_N"变革路径、以社会身份为触发点呈现的"S→R→I"变革路径以及以个性身份为触发点呈现的"I→R→S"变革路径。研究还归纳了组织实现身份变革的四种意义建构方式,包括接收式、选择式、反思式和前瞻式意义建构。本研究丰富了我们对组织身份变革的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