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0)
2023(8962)
2022(7568)
2021(7118)
2020(6078)
2019(14041)
2018(13815)
2017(26395)
2016(14773)
2015(16589)
2014(16734)
2013(16803)
2012(15924)
2011(14541)
2010(14818)
2009(13811)
2008(14190)
2007(13057)
2006(11272)
2005(10079)
作者
(45970)
(38853)
(38719)
(36993)
(24615)
(18820)
(17550)
(15151)
(14644)
(13897)
(13426)
(13082)
(12431)
(12272)
(12183)
(12178)
(12108)
(11298)
(11263)
(11185)
(9940)
(9571)
(9528)
(8830)
(8820)
(8749)
(8676)
(8621)
(7932)
(7851)
学科
(62366)
经济(62293)
管理(40188)
(37127)
方法(28811)
(28542)
企业(28542)
数学(25287)
数学方法(25020)
(19954)
(16760)
中国(15207)
(14827)
地方(14667)
农业(13371)
环境(13248)
业经(13145)
(11115)
贸易(11114)
(10713)
(10698)
(10655)
理论(9134)
(9063)
财务(9044)
财务管理(9016)
(8989)
(8741)
金融(8736)
(8713)
机构
大学(220316)
学院(220276)
(84974)
经济(83037)
管理(80527)
研究(77871)
理学(69292)
理学院(68360)
管理学(66934)
管理学院(66536)
中国(57178)
科学(52442)
(48249)
(45362)
(41556)
(38400)
研究所(38227)
业大(37830)
中心(35986)
农业(35808)
(34717)
(30931)
财经(30809)
师范(30609)
北京(30509)
(27902)
(27782)
(27624)
经济学(25730)
(24935)
基金
项目(148886)
科学(115341)
基金(105986)
研究(105349)
(94215)
国家(93446)
科学基金(77826)
社会(64675)
社会科(61055)
社会科学(61028)
(59139)
基金项目(57116)
自然(51551)
(51015)
自然科(50172)
自然科学(50151)
自然科学基金(49252)
教育(48324)
编号(42836)
资助(42801)
成果(34933)
重点(34518)
(33223)
(32375)
课题(30500)
(30411)
计划(29085)
科研(28799)
创新(28486)
大学(26964)
期刊
(96895)
经济(96895)
研究(60111)
中国(41623)
(41614)
学报(40919)
科学(36242)
大学(29742)
(29715)
学学(28224)
农业(28136)
管理(25717)
教育(22493)
(18093)
金融(18093)
技术(17877)
业经(16733)
(15277)
财经(14817)
经济研究(14023)
问题(13280)
(12811)
(12619)
资源(12564)
技术经济(10974)
科技(10792)
业大(10617)
理论(10133)
统计(9958)
(9858)
共检索到321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佩武  李贵才  陈莉  袁雪竹  徐凤  
依据Landsat TM影像,深圳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DEM与行政区划图,通过ERDAS软件,对深圳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纠正、解译、分类。在阐释植被径流调节机理、生态效益计算原理及模型参数获取的基础上,以ArcView为平台,运用Citygreen模型的计算预测功能,对深圳市植被径流调节作用与生态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自1990年至2005年以来,深圳植被(林地为主)使曲度值年均减少17.5,降低幅度为20.77%;洪峰流量年均削减219.17 m3/s,幅度在62%以上;地表径流深年均减少55.00 mm,降低幅度为29.8%;峰现时间延迟10.32 h,滞洪效应大于40%。植被径流调节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叶敏婷  王仰麟  彭建  吴健生  
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开展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有助于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协调利用。本文在明晰土地利用效益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区域土地利用特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四方面,构建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及其时间动态与空间分异,并通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模型,评价土地利用各类效益的协调程度。研究表明,深圳市总体土地利用效益处于中等状态,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4个子系统基本协调。全市各区土地利用效益均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并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本文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秋贤  孙根年  任志远  
植被保土、保肥、保水功能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服务 ,对于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该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 (ULSE)及植被指数 (C)为依据 ,按裸地侵蚀模数减植被覆盖侵蚀模数 ,测算了渭北高原植被保土、保肥的物质量 ,以保土、保肥物质量为基础 ,按等效应原则测算了植被保土、保肥的价值量。结果显示 ,渭北黄土高原植被每年保持表土 3 6 45× 1 0 8t,按等效应人工保土措施计算 ,植被保土价值量合 2 5 5× 1 0 8元 ;植被在保持表土的同时也保持了土壤有机质及N、P、K等土壤养分 ,按各类土壤养分含量及面积加权计算 ,每年可保持 45...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凤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导致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如果企业只关心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效益,有可能受到罚款或者消费者抵制,甚至有可能导致政府的强行关闭。文章尝试就企业生态效益与其生存正当性之间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面临日渐提高的生态要求的国内企业提供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佟景贵  曹烨  邹振东  
作为城市运转的两大基石,水资源和能源(电能)一直是制约深圳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瓶颈。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对深圳市的自来水生产量、自来水供水总量、全市用水量、发电量、用电总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30年,深圳市的用水和用电量将达到31.062亿m3和2610.79亿k Wh。用水量和供水量的差额趋于稳定,而用电量和供电量之间的缺口逐年增大。实证分析认为,应将单位GDP的水耗和电耗降低至2015年60%70%的水平,才能实现2030年深圳市的用水用电安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勇  孙冰  廖绍波  罗水兴  刘东蔚  杜鹏珍  李芳东  
采用组间平均联结法对深圳市主要植被群落进行划分,并应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对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城市森林可以划分为5个群系组和31个群落类型;各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常绿阔叶人工林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最低,常绿落叶阔叶人工林乔木层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常绿阔叶人工林的乔木层优势种比较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  李芳东  廖绍波  罗水兴  蔡刚  刘东蔚  孙冰  王海军  王会周  
为了了解生态风景林彩叶植物应用情况及更好地指导生态风景林建设,对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彩叶植物的种类、分布以及其观赏特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彩叶植物37科52属77种,以樟科、大戟科、山茶科、杜英科、桃金娘科植物为主。彩叶植物乔木类、灌木类占有绝对优势,分别占总种数的67.53%、27.27%,而藤本类和草本类分别只占3.90%、1.30%。彩叶植物中常绿植物56种,占72.73%,落叶植物21种,占27.27%。春色叶植物26种,秋叶植物26种,新叶有色叶植物15种,常色叶植物2种,双色叶植物有6种,斑色叶植物2种。指出生态风景林建设中,彩叶植物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彩叶植物的合理应用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钱瑭璜  梁琼芳  许建新  雷江丽  
以深圳市有代表性的21个城市公园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地被植物的种类、应用形式及生长状况等,统计分析每种地被植物的应用频度,重点针对林下、林缘地被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新优地被植物的应用形式及效果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应用地被植物108种,爵床科、龙舌兰科、百合科、茜草科、天南星科等亚热带分布科占应用地被植物种类的60%以上;观花、彩叶地被在林缘和草坪绿地内花境中应用广泛;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应加强乡土观花地被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提高林下耐阴和观花地被植物的应用比例,提升精细化养护管理水平。本研究为华南地区园林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指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海燕  张秋良  张翠霞  李兴华  那顺  娜日苏  
【目的】对内蒙古大青山主要植被类型综合生态效益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内蒙古大青山主要植被类型综合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3种森林类型(油松林、白桦林、落叶松林)的20个指标进行测定,对各指标进行无纲量化处理后计算各自的权重,然后计算大青山油松林、落叶松林、白桦林3种森林类型的综合生态效益指数。【结果】3种森林类型6种评价指标的生态效益排序中,就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而言,白桦林>落叶松林>油松林;就涵养水源而言,落叶松林>白桦林>油松林;就改良小气候、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而言,白桦林>落叶松林>油松林;就固碳放氧而言,落叶松林>油松林>白桦林。【结论】内蒙古大青山...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颖  蔡建国  张哲琪  刘艳伟  王怡  
【目的】分析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钱王陵公园植物群落结构,并对其生态效益进行定量评估。【方法】以临安钱王陵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公园内32个植物群落资源结构进行实地调查,运用i-Tree模型评估群落节能、吸收二氧化碳(CO_2)、改善空气质量、截留雨水等生态效益。【结果】①所调查群落树木共计1 613株,分属39科62属74种;群落结构以复层型为主,呈现出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景观风貌。②群落年生态效益为208 588.16元·a~(-1),单株树木平均效益为129.25元·株~(-1)·a~(-1),其中节约能源、吸收CO_2、改善空气质量和截留雨水生态效益分别为48 188.80、98 447.36、4 019.84和57 932.16元·a~(-1),分别占为23.10%、47.20%、1.93%和27.77%;生态效益总价值最高的是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山茶Camellia japonica群落(样地L21),为12 777.60元·a~(-1),占6.13%,且该群落在节约能源、吸收CO_2、截留雨水3个方面生态效益均为最高;针阔混交型群落生态效益占35.47%,对生态效益价值贡献最大。③落叶阔叶及针叶树种单株平均生态效益较高,落叶阔叶树在节能、吸收CO_2、改善空气质量及截留雨水效益方面更具优势。【结论】钱王陵公园植物群落生态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群落内树种的株数、生长类型和平均胸径,针阔混交型群落在生态效益价值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俊辉  曾祖俊  庞良玉  
应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成都平原现有的主要几种稻田多熟种植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其生产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稻田新三熟种植的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生态效益指标均高于稻田两熟种植;(2)适当调整现有稻田多熟种植的劳力及氮肥要素的分配比例,农业生产的整体生产力就会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小红  杨志峰  毛显强  何孟常  鱼京善  
在对广州市公益林分布和现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从林种的生态功能角度对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广州市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比较高 ,生态效益从大到小排序为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风景林、自然保护区和小片林 >护岸林 ,从单个效益分析 ,维持大气平衡效益最大。最后提出了公益林管理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侠妹  陈媛媛  偶春  张清怡  姚晓洁  
城市绿色空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市绿色空间演变及其生态效益,揭示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能够为改善生态环境、协助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合肥市区的遥感影像图,借助ENVI、ARCGIS、ArcView等相关软件,利用监督分类法对其进行解译分类,分析绿色空间演变及其在固碳、空气净化、暴雨径流削减、热岛效应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合肥市区绿色空间面积降低516.59 km~2,其中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转化面积占据了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的74.9%,无植物覆盖、低植被覆盖度地区增加255.5 km~2,景观格局向破碎化且异质化发展;(2)合肥市区绿色空间生态效益在总量上共计减少4.2亿元,固碳、大气污染物去除、暴雨径流削减分别减少了1.77亿元、548.9万元以及2.61亿元,同时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增至原来的700倍;(3)原围绕中心城区、长江西路等地的高温区,随城市空间扩展而不均匀的扩散到合肥市区范围内的大部分地方,同时研究区域内地表温度随区域植被覆盖度降低而增高,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合肥市区城市绿色空间面积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而降低,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也随之降低,致使城市出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降低、生态供需失衡、热岛效应加强等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林波  李伟涛  王维  熊严军  
21世纪,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扩张不可避免地将大量的森林、农田、草地、湿地和水域等发挥着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必需的生态用地对于维持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中国经济特区深圳市为例,将景观生态概念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结合起来,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并分别按照保留城市面积30%、40%、50%和60%生态用地的4种情景,分析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论文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史培军  潘耀忠  陈晋  王平  周武光  
应用1980、1988、1994 年的MSS、TM 资料,编制了相应时期深圳市土地利用/ 覆盖图,分析了近20 年来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中城镇用地的增加导致城市洪水的加剧和水土流失的增加; 以乡镇为单元的环境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对应区域城镇用地比例的大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显著性水平达到0-001, 由此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确保相当数量的绿地对缓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