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83)
- 2023(6569)
- 2022(5331)
- 2021(5272)
- 2020(4193)
- 2019(10212)
- 2018(10369)
- 2017(19239)
- 2016(10763)
- 2015(12366)
- 2014(12689)
- 2013(12108)
- 2012(10892)
- 2011(9760)
- 2010(10246)
- 2009(9126)
- 2008(9076)
- 2007(8051)
- 2006(7027)
- 2005(6415)
- 学科
- 济(40702)
- 经济(40661)
- 管理(29705)
- 业(25586)
- 企(21164)
- 企业(21164)
- 方法(19719)
- 数学(17550)
- 数学方法(16993)
- 农(11736)
- 中国(10756)
- 理论(9740)
- 财(9348)
- 地方(9101)
- 业经(8694)
- 学(8127)
- 教学(8007)
- 农业(7723)
- 制(7495)
- 环境(6591)
- 教育(6497)
- 和(6311)
- 划(6009)
- 贸(5972)
- 贸易(5962)
- 务(5885)
- 财务(5845)
- 财务管理(5822)
- 易(5727)
- 银(5559)
- 机构
- 学院(143705)
- 大学(140408)
- 管理(54010)
- 济(49989)
- 经济(48459)
- 理学(45488)
- 理学院(44941)
- 研究(44047)
- 管理学(43630)
- 管理学院(43376)
- 中国(35425)
- 京(31823)
- 科学(27786)
- 财(24359)
- 江(24150)
- 中心(22139)
- 所(21514)
- 农(20767)
- 范(20586)
- 北京(20582)
- 业大(20429)
- 师范(20393)
- 州(20108)
- 技术(19081)
- 研究所(19022)
- 财经(18509)
- 院(16913)
- 经(16613)
- 职业(16260)
- 师范大学(16021)
- 基金
- 项目(91634)
- 科学(70806)
- 研究(69184)
- 基金(62625)
- 家(53809)
- 国家(53315)
- 科学基金(46276)
- 社会(40102)
- 社会科(37854)
- 社会科学(37842)
- 省(37292)
- 教育(34716)
- 基金项目(32226)
- 划(31775)
- 编号(31026)
- 自然(30596)
- 自然科(29863)
- 自然科学(29858)
- 自然科学基金(29275)
- 资助(27358)
- 成果(25083)
- 课题(22492)
- 重点(20773)
- 部(19210)
- 发(19137)
- 创(18836)
- 年(18735)
- 项目编号(18201)
- 大学(17762)
- 创新(17506)
共检索到224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建生 刘学民 葛姣菊
回顾我国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历程,虽然各试点城市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但效果评价始终不佳。作为国家政策先试先行的深圳,在深入剖析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实践模式基础上,结合自身为期六年多的试点实验,探索出了我国垃圾分类的症结与困境。为寻求突破,深圳市提出了新一轮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举措及可持续管理途径,对我国其他试点城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深圳市 城市垃圾 分类回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廖琦 夏欢 洪武扬
生态用地整理,是指以生态保护区域内的建设用地为整理对象,采用行政、经济、工程、技术等措施,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增加生态用地数量,优化生态用地结构,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的土地整治活动。近年来,为应对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日益严峻的形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圳市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探索出"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生态用地整理模式,并开展了建设用地清退专项行动。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生态用地整理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廖琦 夏欢 洪武扬
生态用地整理,是指以生态保护区域内的建设用地为整理对象,采用行政、经济、工程、技术等措施,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增加生态用地数量,优化生态用地结构,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的土地整治活动。近年来,为应对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日益严峻的形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圳市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探索出"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生态用地整理模式,并开展了建设用地清退专项行动。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生态用地整理制度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学之 董政武 石一辰
本文针对深圳市垃圾处理方案选择过程中面临的三种提高垃圾处理能力的方案,以成本最小化作为方案选择的基础,根据成本效益法中的总成本核算法构建了总成本核算模型,利用ARIMA模型进行垃圾清运量的预测,分别计算出各方案未来十年的可能最小成本。最终得出"源头分类+全量焚烧"的模式最具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圳市垃圾处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期望能够为深圳市垃圾处理方案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亚伟
本文在杭州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不理想、《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难执行的背景下,经过前期调研、实验,提出了一套效果好又可行性强的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处理方案。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分类 回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孟春 李晓慧 张进锋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是我国较早实施民营企业参与的领域之一,而特许经营是我国垃圾处理市场化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分析常州市城管局和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常州市餐厨垃圾项目的 PPP合作的典型案例,我们发现PPP合作成功的经验有: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明确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体现PPP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体现风险共担的原则。同时针对各级政府面临的如何解决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难题,我们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做法:正确认识政府法律责任的不可免除性及公私双方的伙伴关系;强化对特许权的监管;正确抉择特许经营合同的关键条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农科
回顾了中国六十年来的垃圾分类实践,分析了中国垃圾分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外垃圾分类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垃圾分类模式再造的具体路径。认为中国特色垃圾分类模式的再造须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推进生活垃圾体系与废旧物资体系的融合,将废旧物资回收纳入垃圾分类体系;坚持干湿垃圾分开的垃圾分类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体系;明确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的责任边界;健全适合我国各地实际的垃圾收运处理技术体系;构建与中国特色垃圾分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
关键词:
中国 垃圾分类模式 反思 再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亚娟 赵敏娟 夏显力 姚柳杨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陕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地区的调查,从供给主体视角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比较4个试点村的基本情况、分类处理实践模式及供给主体,进一步综合评价各试点村的生活垃圾末端分类程度、资源化利用率、年单位成本资源化利用量、减量化及无害化处理效果。分析发现: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之一,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农村来说,并不能简单复制,而是要借鉴试点村的实践模式,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因此,要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仅要鼓励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农村社区及农户多主体参与合作供给,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而且要加强宣传与奖惩力度,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杰皓 胡宇鹏 费凡 黎俊 温宗国
【目的】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背景下,传统垃圾分类实践的参与率、分类准确率有待提高,在应对不断增加的垃圾量和资源回收需求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数字技术路径对垃圾分类模式的提升与变革,促进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实证案例研究数字技术在生活垃圾产生源头、中转收运、最终处理环节的不同应用场景,针对不同案例结合深度学习算法、遗传算法等开展深入分析。【结果】数字技术在前端环节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居民垃圾参与率与投递准确率;并且基于物联网与深度学习技术可预测未来产废变化趋势,预测误差控制在21.94%。中端环节的应用优化了传统模式在垃圾收运过程的低效问题,基于遗传算法规划最优收运路线,实现经济成本、碳排放、收运效率的多目标统一。末端环节的应用则有助于提高垃圾处理处置的综合效益,实现净效益提高8.23%~39.72%。【结论】本文提出的垃圾分类新模式,以数字技术为基,以全链条管理为核心,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加持下为垃圾分类提供了更为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以数字技术解决了传统垃圾分类模式的信息缺失问题,以全链条思想统筹了垃圾分类模式的前端、中端、后端环节,以期助力于提高城市典型废物的回收利用率、实现城市垃圾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农科
回顾了中国六十年来的垃圾分类实践,分析了中国垃圾分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外垃圾分类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垃圾分类模式再造的具体路径。认为中国特色垃圾分类模式的再造须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推进生活垃圾体系与废旧物资体系的融合,将废旧物资回收纳入垃圾分类体系;坚持干湿垃圾分开的垃圾分类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体系;明确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的责任边界;健全适合我国各地实际的垃圾收运处理技术体系;构建与中国特色垃圾分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
关键词:
中国 垃圾分类模式 反思 再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静
从2015年开始,国家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全面整治,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新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快速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绿色化、节能化是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来说,每年垃圾清运量达到2000万吨左右,但是还有一些未及时回收的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因此,互联网金融可以促进垃圾分类实现全面发展,取得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垃圾分类新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童昕 冯凌 陶栋艳 冯卡罗
基于北京市昌平区宏福苑小区开展的社区垃圾分类回收项目,采用社会实验方法测试了一种创新的社区垃圾分类引导模式,通过追踪居民的投放行为差异,探究不同激励方式对居民分类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首先,现场活动在模式推广的早期具有重要意义,而单凭设施规划难以达到行为改变的目标;其次,与非正式回收业者合作对实现常态化运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需要改变现有的城市废物管理体系,引入不同的资金机制,在体现回收和逆向物流服务价值的同时,为生产消费模式的转型提供有效的经济激励。
关键词:
垃圾分类 社会实验 社区方法 北京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颖 葛新权 王伟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公用事业,由事业运行过渡到市场化运营,已经成为垃圾处理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假设,构建市场化运作模式下竞争性企业参与的"居民—垃圾分类收运企业—政府"三方逆向物流博弈模型,利用进化博弈复制动态方法分析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关系及最优稳定策略选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菊芳
社区健康服务是以一定的社区、社区内一定人群为范围,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为目标,对社区人群实行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卫生咨询、家庭病房综合一体服务,使他们在身体上、心理上、时间上、经济上都得到满意的卫生服务。 社区健康服务的特点是综合性、连续性、全面性、就近性、及时性、密切性。医生是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医生亦把居民看成自己的亲友,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伟华 周亚琦 顾雪
结合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在编制与实施中的创新性实践探索,探讨绿道网规划设计中的创新理念与规划思路,以期为我国正在兴起的绿道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绿道 创新实践 专项规划 深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