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1)
2023(3294)
2022(2800)
2021(2514)
2020(1950)
2019(4581)
2018(4557)
2017(8207)
2016(4660)
2015(5095)
2014(5260)
2013(5178)
2012(4585)
2011(4270)
2010(4400)
2009(4121)
2008(4013)
2007(3577)
2006(3256)
2005(2798)
作者
(14960)
(12172)
(12152)
(11651)
(7753)
(6060)
(5621)
(4841)
(4747)
(4281)
(4258)
(4212)
(3865)
(3842)
(3711)
(3691)
(3677)
(3559)
(3544)
(3334)
(3008)
(2952)
(2941)
(2800)
(2732)
(2712)
(2665)
(2638)
(2518)
(2466)
学科
(22997)
经济(22984)
管理(15031)
方法(9263)
环境(9260)
(8555)
数学(8482)
数学方法(8332)
中国(8149)
地方(7864)
(6262)
企业(6262)
城市(6082)
生态(5780)
(5305)
(5042)
(4931)
资源(4768)
城市经济(4347)
(4342)
(3978)
业经(3670)
农业(3549)
规划(3445)
环境规划(3304)
地方经济(3201)
理论(2906)
(2876)
(2680)
区域(2678)
机构
学院(68798)
大学(68083)
管理(27620)
(26221)
研究(26174)
经济(25407)
理学(23638)
理学院(23283)
管理学(22761)
管理学院(22650)
科学(18371)
中国(18074)
(16055)
(12997)
研究所(12124)
中心(12017)
(11911)
业大(11729)
(10251)
(10223)
师范(10159)
北京(10081)
(9991)
(9692)
农业(9272)
科学院(8466)
师范大学(8359)
(8204)
财经(8095)
环境(7879)
基金
项目(51884)
科学(41188)
基金(37263)
研究(35286)
(33191)
国家(32987)
科学基金(28536)
社会(23060)
社会科(21945)
社会科学(21935)
(20838)
基金项目(20482)
自然(19137)
自然科(18588)
自然科学(18583)
自然科学基金(18158)
(17742)
教育(14642)
资助(14513)
编号(13098)
重点(12016)
(11720)
(10333)
计划(10255)
(9752)
课题(9700)
国家社会(9612)
科研(9469)
创新(9277)
科技(9272)
期刊
(29389)
经济(29389)
研究(18154)
中国(11732)
科学(10744)
学报(9953)
(9556)
管理(8012)
大学(7182)
农业(7034)
资源(6983)
学学(6953)
城市(6753)
技术(6144)
(6063)
问题(5447)
统计(5284)
(5074)
(5032)
决策(4694)
业经(4658)
生态(4396)
(4395)
教育(4063)
科技(3996)
现代(3918)
技术经济(3821)
林业(3463)
经济研究(3363)
地理(3337)
共检索到96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佩武  李贵才  张金花  李子鹤  徐凤  
为实现对深圳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预测与科学管理调控,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构建了度量深圳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各指标赋权,通过模糊综合法并借助SPSS软件,对深圳城市1997-2006年生态安全水平动态变化进行计算、分析、评价,然后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构建评价预测模型,以实现对深圳生态安全的前景预测与完成2006年的生态安全级别特征值的验证。结果表明:1997-2006年深圳城市理想安全和较安全隶属度逐渐变大,极不安全隶属度逐渐变小,显示深圳生态安全的限制因子在不断减少,生态系统发展潜力较大;1997-2005年生态安全水平呈现从临界安全向较安全逼近的态势,2006年达到较安全状态;经模型检验,评价预测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2006年预测与研究成果的生态安全级别特征值高度吻合,2022年深圳生态可达理想安全水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健生  马洪坤  彭建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综合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合理配置有限的生态资源并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在生态功能节点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根据耗费距离模型,生成生态功能耗费表面,并进行最短路径网络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取核心斑块、关键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各景观类型的生态阻力值,林地阻力最小,且远小于其他景观类型生态阻力值;生态功能耗费梯度表面的分布呈现围绕生态功能节点向周围辐散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较西部西南部建成区低;核心斑块的大小和形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较大的斑块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且对应的节点级别较高;所识别的关键廊道共有4条,空间位置大体上落在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羊台山向塘朗山的廊道外缘与基本生态控制线存在冲突,需要对该区域加以管控。建议一方面适时调整生态控制线范围并将冲突部分纳入生态控制线之内,另一方面对该地区进行必要的监管和保护,防止受到进一步破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健生  李萍  张玉清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有效的评价指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按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05年深圳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赤字构成并给出生态足迹矩阵,以使政策建议更有针对性;修正了Ulanowicz的发展能力模型,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因子引入计算公式中,对深圳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深圳人均生态赤字为3.16 hm2/人,生态足迹是其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的57倍;1986年~2005年深圳生态赤字扩大10倍,20年间系统稳定性逐渐下降,近年有向良性化方向好转的趋势,2003...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松林  吴健生  彭建  黄秀兰  
为探讨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深圳市经济环境系统在1992-2007年期间的物质输入与物质输出的规模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将物质强度与物质效率与其他区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深圳是一个资源外部性依赖很强的地区,区域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在2004年出现拐点,物质输出与物质输入具有高相关性,区域物质消耗调控的关键应当从源头上控制物质投入规模;深圳市正处于城市发展的第3个阶段,物质输入强度逐步回落,物质输出强度缓慢上升,城市的发展逐步摆脱对物质的依赖性,但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压力依然很大;深圳市资源生产率和环境效率逐渐上升,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物质的利用效率,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物质消耗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越来越小;深圳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目前区域生态系统正处于由相对可持续发展向绝对可持续发展的转型阶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磊  任贤  
生态足迹方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研究中。该文通过生态足迹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985-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生态安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20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近3倍,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率为29.60%。生态压力指数由0.6469上升到3.5508,增长了4.49倍,生态安全等级由1985年的Ⅱ级变为1990年的Ⅳ级,此后15年生态安全等级始终为Ⅳ级,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睿  张赫  
在城市特色趋同化背景下,构建以资源特色、能力特色、环境特色为三大系统的量化评价体系,综合德尔菲分析法、问卷调查、指标量化统计等研究评价方法,提出了多层级、多目标的城市特色评价指标及计算步骤。以天津、南京、成都、深圳为例,进行特色指标赋值与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以上四大城市进行了整体比较、系统比较的差异化研究,并对具体项目建设方向进行了类型划分,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策略与发展路径,以期为城市特色的保护、继承与重塑提供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及决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邓金杰  黄伟坚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城市开始关注城市生态用地保护问题,但所采取的措施基本停留在划定保护空间范围这个层面。对于保护空间范围内城市生态用地的精细化管控,尤其在规划编制方面,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则较为薄弱。对此,笔者通过对深圳的情况分析认为,可从实施精细化规划管控的角度出发,开展城市生态用地规划编制。深圳市城市生态用地管控现状与问题城市生态用地规模日渐减少。深圳市自2005年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以来,一方面,基本生态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军  
本文从城市活力与人才活力之关系入手,分析了人才活力的基本内涵、城市人才活力建设与城市经济活力的关系,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城市人才活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和对深圳的实证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研究了城市人才活力的评价方法,重点分析了影响城市人才活力建设所面临的六大问题,提出了城市人才活力建设目标定位与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秀珍  
作为应创新而生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作为第一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深圳在科技竞争力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深圳科技竞争力也存在明显短板,如人才培养能力弱、公益性高端研究机构短缺、成本高企等等。在从"速度深圳"向"质量深圳"转型过程中,深圳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科技竞争力,构建"质量深圳"的科技优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萍  
本文通过从经济、人文、安全、生活、交通及环境6个方面中选取38项具体指标,建构形成了评价深圳是否符合宜居性标准的指标体系,引入熵值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对2017年深圳城市10个辖区的宜居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第一,深圳城市宜居性综合水平整体较高,呈现“由中心城区向两翼降低”的空间格局,即以福田区、南山区、罗湖区为中心,向东西两翼降低的分布格局。第二,各单项指标的地域分异与综合水平的地域分异存在差异,不同辖区在不同准则层指标下的宜居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第三,深圳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与地区历史发展惯性、区位条件、发展政策、规划力量以及市场等因素紧密相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史培军  潘耀忠  陈晋  王平  周武光  
应用1980、1988、1994 年的MSS、TM 资料,编制了相应时期深圳市土地利用/ 覆盖图,分析了近20 年来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中城镇用地的增加导致城市洪水的加剧和水土流失的增加; 以乡镇为单元的环境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对应区域城镇用地比例的大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显著性水平达到0-001, 由此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确保相当数量的绿地对缓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林波  李伟涛  王维  熊严军  
21世纪,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扩张不可避免地将大量的森林、农田、草地、湿地和水域等发挥着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必需的生态用地对于维持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中国经济特区深圳市为例,将景观生态概念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结合起来,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并分别按照保留城市面积30%、40%、50%和60%生态用地的4种情景,分析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论文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大为  王苏生  
近年来深圳国际航空发展与国际化进程明显不匹配,国际航空业未来发展势在必行。本研究分别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经济开放度、旅游业发展环境、政府财政能力、国际投资环境、机场自身运营能力等六个影响因素出发,应用ARIMA与CD函数模型通过计量分析对2015-2020年深圳机场国际客运量数据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深圳机场国际航线现状给出深圳未来发展国际航线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涛  叶有华  孙芳芳  赵丽娅  侯邦飞  曾祉祥  
为揭示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SPOT高精度遥感数据和空间分析技术,利用CASA光能利用率模型反演估算深圳市2015年净初级生产力(NPP),选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三种该地区典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重要性评价,综合分析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分布特征和地域差异。结果表明:极重要区域面积为290 km2,面积占比为15%,基本全部分布在海拔100 m以上且坡度大于25°的区域,集中位于东南部的七娘山—排牙山—田头山—三洲田—梧桐山山脊及附近;重要区域面积为313 k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华玉  沈镭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稀缺是人们集约利用土地的直接动力。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集约利用土地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作者从深圳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入手,简要分析总结了深圳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研究,分别计算了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以及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效益指数,并按照综合指数对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提出若干有益于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较,深圳市集约用地水平较高。但相对于香港、新加坡等城市,其土地集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