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5)
2023(5674)
2022(4755)
2021(4437)
2020(3549)
2019(8243)
2018(8031)
2017(15745)
2016(8384)
2015(9199)
2014(9269)
2013(9418)
2012(8993)
2011(8267)
2010(8613)
2009(8256)
2008(8292)
2007(7731)
2006(7003)
2005(5903)
作者
(24989)
(21490)
(21410)
(20319)
(13489)
(10229)
(9565)
(8397)
(8126)
(7686)
(7622)
(7348)
(7081)
(6699)
(6692)
(6494)
(6282)
(6016)
(5996)
(5843)
(5468)
(5317)
(5154)
(5043)
(4883)
(4835)
(4802)
(4574)
(4388)
(4337)
学科
(43804)
经济(43649)
(25171)
(23056)
管理(18039)
农业(17232)
方法(17039)
(14148)
企业(14148)
数学(13307)
数学方法(13161)
业经(12847)
(11195)
中国(11090)
地方(10262)
土地(9105)
(8980)
(7982)
(7842)
农业经济(7139)
理论(6865)
(6671)
收入(6379)
发展(6327)
(6317)
经济学(6108)
问题(5834)
(5591)
(5435)
金融(5433)
机构
学院(127886)
大学(127825)
(53314)
经济(52176)
管理(47060)
研究(46707)
理学(40520)
理学院(39931)
管理学(39096)
管理学院(38852)
中国(35465)
(29280)
科学(28746)
(27358)
(24699)
(23824)
农业(21661)
研究所(21591)
中心(21456)
业大(20985)
(20387)
财经(19473)
(19250)
师范(19117)
(17574)
经济学(16876)
北京(16672)
(16335)
(15688)
(15620)
基金
项目(84620)
科学(67382)
基金(63054)
研究(61852)
(55214)
国家(54715)
科学基金(46320)
社会(43158)
社会科(39426)
社会科学(39410)
基金项目(33526)
(32500)
自然(28598)
自然科(27911)
自然科学(27904)
教育(27439)
自然科学基金(27433)
(27357)
编号(24949)
资助(24654)
成果(21077)
(19376)
重点(19019)
(18699)
国家社会(17791)
(17324)
课题(17242)
(16502)
教育部(16335)
人文(15994)
期刊
(67397)
经济(67397)
研究(37927)
(33223)
中国(29668)
科学(22584)
学报(22075)
农业(21751)
(18755)
大学(17194)
学学(16398)
管理(14503)
业经(13187)
(12145)
金融(12145)
教育(11749)
财经(9953)
问题(9095)
经济研究(8985)
(8777)
(8567)
农业经济(8300)
技术(8295)
农村(8249)
(8249)
(8177)
资源(7616)
社会(7349)
业大(6641)
世界(6406)
共检索到196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泽宇  李贵才  龚岳  罗罡辉  
群体对土地增值收益的社会认知通过协调博弈机制对深圳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选取大冲村、湖贝古村两个城中村改造案例,构建群体对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增值收益的社会认知特征分析框架,分析了大冲村、湖贝古村两个城中村改造协调博弈形成的收益分配方案,以及处于协调博弈中的群体意见诉求,并提炼出多方社会群体关于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增值收益的社会认知特征。结果显示:在大冲村的改造中,政府、开发商、村集体及村民形成了社会认知共识;在湖贝古村的改造中,"第三方"群体的社会认知与原有认知共识产生了分歧。认为未来应关注新的认知主体的新认知,关注社会认知向新的共识或分歧的演变,并关注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尹晓颖  闫小培  薛德升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非正规部门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指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正规供给渠道不畅、规划的缺失、管理的不到位等因素是目前深圳非正规部门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发对蔡屋围的综合整治和渔民村的全面改造两种改造模式的反思。从宏观看,现有改造多是从实施规划的角度考虑,而规划往往注重物质规划、轻社会因素,这种重物质景观的改造模式过于简单化;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看,"城中村"村民出租房屋的非正规经济活动是一种房地产开发行为,渔民村的全面改造还不能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蔡屋围的综合整治模式应是主体改造模式,不同改造模式可以同步推进;从社区的角度看,"城中村"属于一种类型的社区,"城中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丁四保  
文章认为深圳的城中村问题是带有全国意义的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性问题, 但是在深圳,问题表现得特别严重,解决起来也特别困难。文章分析了问题背景、描述了深圳的情况,重点研究问题的成因——庞大的外来人口、对居住条件的需求与城市土地供给的关系。认为,只要存在外来人口的巨大需求,城中村会以各种形式存在和发展,它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空间的低效率发展,一方面高效率解决了外来人口的居住乃至城市经济发展成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分歧很大,解决问题的压力也很大。但是依然有必要按照城市建设的一般要求综合治理城中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凯仁  龙茂乾  李贵才  
以深圳市上步村为例,聚焦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四类利益相关者——原住民、外来人口、个体户及周边企业,分析了各利益相关者之于城中村改造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原住民有较强的改造意愿,半数以上希望拆除重建;外来人口、个体户和周边企业三类群体则以"不好说或者不清楚"态度占主导,表现出"集体无意识"的特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原住民的改造意愿与其是否有房出租、对风险的偏好及自我评价情况有关;外来人口的改造意愿与性别、受教育水平、是否自家居住、房租过去一年的上涨情况、居住区评价和自我状态评价有关;个体户的改造意愿主要受租金负担及租金上涨情况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凯仁  龙茂乾  李贵才  
以深圳市上步村为例,聚焦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四类利益相关者——原住民、外来人口、个体户及周边企业,分析了各利益相关者之于城中村改造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原住民有较强的改造意愿,半数以上希望拆除重建;外来人口、个体户和周边企业三类群体则以"不好说或者不清楚"态度占主导,表现出"集体无意识"的特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原住民的改造意愿与其是否有房出租、对风险的偏好及自我评价情况有关;外来人口的改造意愿与性别、受教育水平、是否自家居住、房租过去一年的上涨情况、居住区评价和自我状态评价有关;个体户的改造意愿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志强  杨长捷  胡章仓  
"许昌的经验值得总结"6月初的许昌,骄阳似火。河南省许昌市政府举办的"城中村改造暨土地出让项目推介洽谈会"也如中原6月的天气一样,火热异常。在为期三天的"推介洽谈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家房地产商参观了许昌市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友德  陈长瑶  李君  
"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城市形象的提升,关系到城乡关系的协调。然而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对土地产权的争论一直是城中村改造中困扰政府、居民以及开发商的焦点所在。本文试图就城中村的土地产权问题与"城中村"改造进行思考,以期提出较为系统的协调城乡关系的城中村综合改造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岳隽  
在深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未完全厘清征(转)地补偿关系的原农村土地通过城市更新或土地整备等方式直接进入了城市土地二次开发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在土地产权关系不明晰的情况下,当前的二次开发模式又各自为政,出现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巨大矛盾。为解决上述问题,从深圳原农村土地在二次开发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空间的形成入手,对比研究了不同二次开发模式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面的主要差异。从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的视角,提出了实施利益总量调控、统一拆迁补偿指导标准、统筹平衡调控手段的三大基本策略,突出各类政策工具的组合和协调使用,统筹有序推动深圳原农村土地的二次开发,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发展的整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远索  周爱华  杨广林  
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从分析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情形入手,依据各主体对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不同诉求,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圈定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在此基础上,依次设计了五大利益主体应有的权利,由此全面构建了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体权利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靳相木  陈阳  
研究目的:对已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的分析路线和主要议题进行结构性的总体把握,揭示该项研究的脉络演变及趋势,以期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在研究范式上的改进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学界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四条分析路线,即基于增值贡献的分配研究、基于地租形态的分配研究、基于产权归属的分配研究、基于公平正义的分配研究。研究结论:今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应在以下四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增值的本质及规律;土地增值分配机制的选择和政策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靳相木  陈阳  
研究目的:对已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的分析路线和主要议题进行结构性的总体把握,揭示该项研究的脉络演变及趋势,以期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在研究范式上的改进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学界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四条分析路线,即基于增值贡献的分配研究、基于地租形态的分配研究、基于产权归属的分配研究、基于公平正义的分配研究。研究结论:今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应在以下四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增值的本质及规律;土地增值分配机制的选择和政策工具组合;具体形式下土地增值形态的划分及定量核算;当前阶段土地增值在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合理分配的客观依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与城中村的居民就其手中的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所做的一笔交易。这个交易能否达成,关键要看价格,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定价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边振兴  齐丽  刘洪斌  靳洪武  曹丽梅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与数量模糊不清,农民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文章从土地发展权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从土地自然增值与人工增值等方面构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确定了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并选择辽宁省典型项目区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构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与方法测算结果均有土地增值收益存在,且当建新区用途为商住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高于建新区为工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可石  邰浩  
城中村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但以往的城中村改造中,流动人口的安置问题却经常被忽视,进而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本文首先总结概括了流动人口的居住特征与需求,继而提出了一套兼顾流动人口居住需求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并应用于深圳市五和、坂田、杨美三个城中村的改造规划中。最后,从政府、开发商、居民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与保障措施。作为我国城中村改造的一次有益实践,本文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城中村流动人口和城中村改造的理论体系,兼具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管京  史旭敏  
新建高铁站区综合开发作为促进高铁建设可持续的举措之一,被给予厚望,却推进缓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不完善是主要原因之一。现行制度下,我国新建高铁站区综合开发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对铁路主体而言不公平。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分配机制,在机制完善对策上,近期在铁路主体开发能力不足时,宜采用地方政府将部分税收返还给铁路主体的方式,或合理确定高铁站区没建高铁时的平均地价、再将土地出让金中多出部分返还给铁路主体的方式;远期在铁路主体具备开发能力后,可通过确定周边土地没建高铁时的平均地价,以此价格将周边土地使用权出让给铁路主体,由铁路主体自主开发或与开发商合作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