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5)
2023(14345)
2022(12488)
2021(11518)
2020(9666)
2019(22114)
2018(22325)
2017(42673)
2016(23367)
2015(26531)
2014(26594)
2013(26181)
2012(24179)
2011(21756)
2010(21877)
2009(19975)
2008(19483)
2007(17243)
2006(15211)
2005(13680)
作者
(68497)
(56721)
(56543)
(53672)
(36238)
(27291)
(25737)
(22226)
(21620)
(20422)
(19475)
(19123)
(18102)
(18085)
(17570)
(17411)
(16973)
(16956)
(16343)
(16329)
(14130)
(14000)
(13738)
(12984)
(12785)
(12698)
(12684)
(12495)
(11410)
(11240)
学科
(91092)
经济(90963)
管理(77102)
(68383)
(58882)
企业(58882)
方法(42480)
数学(36043)
数学方法(35450)
(25716)
(22776)
中国(22465)
(21869)
环境(21356)
业经(20589)
(20250)
技术(19117)
(16854)
贸易(16847)
地方(16799)
理论(16606)
(16430)
(16422)
(16393)
财务(16350)
财务管理(16314)
(16239)
企业财务(15417)
农业(15048)
(14940)
机构
大学(337280)
学院(334708)
管理(133476)
(131217)
经济(128181)
理学(115274)
理学院(114001)
管理学(111925)
研究(111427)
管理学院(111317)
中国(83039)
(72852)
科学(69274)
(61865)
(55955)
(51386)
研究所(50827)
中心(50381)
业大(49935)
财经(49083)
(48859)
北京(46209)
(44415)
(43232)
师范(42843)
(40907)
农业(40193)
(39699)
经济学(38785)
财经大学(36350)
基金
项目(228526)
科学(179493)
研究(167438)
基金(165671)
(144210)
国家(143087)
科学基金(123093)
社会(104080)
社会科(98707)
社会科学(98680)
(88885)
基金项目(87666)
自然(80701)
自然科(78739)
自然科学(78723)
自然科学基金(77271)
教育(76493)
(74986)
资助(68797)
编号(68235)
成果(55364)
重点(51103)
(50322)
(47875)
(47542)
课题(47051)
创新(44463)
(43910)
科研(43713)
教育部(43032)
期刊
(143692)
经济(143692)
研究(98092)
中国(65287)
学报(52649)
管理(49759)
科学(48709)
(47941)
(45718)
大学(40072)
教育(38199)
学学(37620)
农业(32044)
技术(31879)
(27443)
金融(27443)
财经(23395)
业经(21938)
经济研究(21840)
(19882)
问题(18373)
图书(18308)
技术经济(17527)
科技(17414)
理论(16626)
(16562)
实践(15305)
(15305)
(15301)
现代(14943)
共检索到493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林姚宇  王丹  单樑  龚咏喜  王耀武  荆万里  
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建设联系紧密,城市化地区的大规模建设使城市下垫面性质发生转变,从而引发城市气候环境的改变,其负面改变又制约和影响着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城市环境气候图作为城市规划与城市气候研究的桥梁,可以补足规划建设过程中城市气候因素的缺失,将城市通风、热负荷、空气污染等制约因子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形式,为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依据。本文以深圳国际低碳城为研究区,探索城市环境气候图集的编制方法与应用技术,并通过多种技术方法进行综合与校核,得出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环境气候图集成果,为深圳国际低碳城的规划建设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胡爱清  王莉芸  
基于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的建筑布局和运营特点,设计时采用了水资源再生利用、雨水降污截流和节水技术等绿色节水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该工程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提高了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吕志军  何联涛  李志军  黄方  
深圳国际低碳城建设中所使用的一款新型集成房屋具有对基础要求低、建造速度快、周转次数多、使用寿命长、可移动搬迁、拆装无损耗、无建筑垃圾等优点。分析发现:该集成房屋其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的全寿命周期内,均很好地诠释了建筑工业化和绿色施工的低碳理念,可广泛应用于需快速建造并投入使用的工程领域,有利于城镇化的滚动式低碳建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士良  刘勇  刘伟  
从系统构成入手,详细阐述智能微网系统及各子系统在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项目中的应用及技术特点,并对其项目效益进行分析,对今后相关工程的设计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林鲁生  
深圳国际低碳城是深圳市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一次大胆尝试。国际低碳城的建设为我国摸索了一条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融合、资源开发和生态文明结合的城市发展新路。在国际低碳城发展过程中,要突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在硬件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低碳产业建设,加速产城融合,建立和完善"低碳智慧城区"的创新建设模式;在软件建设过程中,则应把推进新型社会管理模式作为重点,以文化建设为龙头,打造宜居宜业、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区,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闯出一条新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丁正红  张岍  李琳琛  
低碳建筑的施工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业主、监理企业以及施工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低碳理念及低碳产业在国内的传播及发展。以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项目为例,从施工前、施工过程及施工验收三个方面概括总结如何加强低碳建筑的质量管理控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类似项目施工管理提供借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肖毅  董文艺  丁正红  顾玉蓉  
以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为例,介绍其中水回用系统设计及核心技术——兼氧MBR技术,并在与传统处理工艺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其低碳优越性,为深圳国际低碳城的规划建设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俊杰  吴大农  
介绍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的空调系统设计,重点介绍各单体空调系统划分和采用的低碳节能空调技术,包括水源热泵系统、水蓄冷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等,以及如何采用置换通风、层式送风、自然通风模拟技术以减少空调能耗。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蔡羽  张韶辉  
低碳生态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已成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的新热点。结合实际,就深圳国际低碳城在生态本底安全、规划目标制定和实施、指标体系构建、信息管理平台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与工作内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丹  崔翀  
通过规划编制技术、规划控制与管理路径等创新,探索低碳发展目标下街区地块高效协调的实施性规划编制方法,在弹性指引和刚性控制相结合的前提下,提出从街区、子单元两个层面进行规划控制,将子系统规划要素分解落实于法定图则的子单元,并形成子单元低碳规划控制图表,直接用于规划管理和指导规划实施,以期为低碳规划实施作出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蹇婕  罗刚  
以深圳国际低碳城展馆为例,通过展馆建筑立面垂直绿化设计到现场施工、后期养护的实践经验,总结深圳地区公共建筑垂直绿化的应用、发展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阐述新型垂直绿化的设计及施工方法,为公共建筑进行垂直绿化提供技术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敬源  宋晓明  刘加平  
以德国斯图加特市和日本旭川市为例,介绍了城市气候环境图集的绘制和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城市规划提案,认为从城市气候学的角度分析城市区域气候的特点,并将其结果用于城市规划及环境保护,对利用气候信息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杨俊  吕海霞  张岍  
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是国内首个集环保、节能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会展中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建筑物本身的低碳技术,同时注重低碳、绿色施工,力争做到全过程的低碳。结合该项目工程概况,介绍针对噪声、光污染、固体废弃物、废水等多个方面设计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和减排技术,使建设工程能够在保证工期与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排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芬  高楠楠  彭锐  赖玉珮  
生态园区的规划应改变传统以城市建设开发为主导的思维,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为生态园区的规划提供良好的考虑到生态敏感性和水土流失的科学手段和依据。基于此,研究以深圳市国际低碳生态城坪地为例,针对生态园区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沟谷密度、沟床平均纵比降、坡度、植被覆盖度,结合城市环境、交通等特征提出评价因子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值,通过ArcGIS10.0的缓冲区分析、水文分析、数据统计、地理处理等功能对生态园区土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并着重分析了沟谷密度、沟床平均纵比降可能对生态园区建设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9.89%,不适宜和不可建用地占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晨  张炜  
分析深圳国际低碳城的客家围屋改造经验,强调在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工作中应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践行低碳理念,还应重视原住民的发展诉求,寻求多方共赢的发展之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