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9)
- 2023(15890)
- 2022(13944)
- 2021(13202)
- 2020(11262)
- 2019(26401)
- 2018(26261)
- 2017(51601)
- 2016(28166)
- 2015(32029)
- 2014(32446)
- 2013(32160)
- 2012(29983)
- 2011(27182)
- 2010(27465)
- 2009(25299)
- 2008(25271)
- 2007(22832)
- 2006(20037)
- 2005(17566)
- 学科
- 济(114853)
- 经济(114736)
- 管理(79763)
- 业(75580)
- 企(61829)
- 企业(61829)
- 方法(52825)
- 数学(45816)
- 数学方法(45247)
- 农(32744)
- 中国(30501)
- 财(29142)
- 地方(25501)
- 学(24849)
- 业经(24437)
- 贸(22177)
- 贸易(22168)
- 易(21478)
- 农业(21395)
- 制(20867)
- 理论(19062)
- 和(18332)
- 务(17684)
- 财务(17595)
- 财务管理(17558)
- 银(17419)
- 银行(17364)
- 环境(17183)
- 策(16733)
- 企业财务(16577)
- 机构
- 大学(401569)
- 学院(400536)
- 济(160066)
- 管理(157724)
- 经济(156363)
- 研究(136718)
- 理学(135551)
- 理学院(134030)
- 管理学(131628)
- 管理学院(130901)
- 中国(102001)
- 京(86446)
- 科学(84874)
- 财(73994)
- 所(69886)
- 农(67828)
- 研究所(63325)
- 中心(62631)
- 江(60787)
- 业大(60638)
- 财经(58252)
- 北京(55095)
- 范(54112)
- 师范(53647)
- 农业(53169)
- 经(52731)
- 院(49575)
- 州(49098)
- 经济学(46821)
- 技术(43061)
- 基金
- 项目(266577)
- 科学(207813)
- 研究(196719)
- 基金(190529)
- 家(165103)
- 国家(163694)
- 科学基金(139556)
- 社会(120430)
- 社会科(113891)
- 社会科学(113858)
- 省(104920)
- 基金项目(101247)
- 自然(91099)
- 教育(91089)
- 自然科(88855)
- 自然科学(88829)
- 划(88148)
- 自然科学基金(87198)
- 编号(82508)
- 资助(79380)
- 成果(68397)
- 重点(59784)
- 部(58887)
- 发(57100)
- 课题(57096)
- 创(54509)
- 科研(50905)
- 创新(50809)
- 教育部(50106)
- 项目编号(50106)
- 期刊
- 济(178603)
- 经济(178603)
- 研究(119599)
- 中国(78889)
- 学报(62980)
- 农(61562)
- 科学(57363)
- 管理(56813)
- 财(56033)
- 教育(48643)
- 大学(47209)
- 学学(43803)
- 农业(42171)
- 技术(36129)
- 融(35983)
- 金融(35983)
- 业经(29692)
- 经济研究(28078)
- 财经(27593)
- 图书(23860)
- 经(23498)
- 问题(23434)
- 业(22166)
- 技术经济(20121)
- 理论(19708)
- 贸(18704)
- 版(18628)
- 科技(18546)
- 现代(18148)
- 实践(18131)
共检索到598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东伟 马东阳
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深圳应发挥其在资本、区位、体制、科技与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充当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深圳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深圳 一带一路 优势 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燕
为服务国家战略和进一步发展上海经济,上海作为我国发达地区的龙头参与"两带一路"建设刻不容缓。上海具有区位优势、制度创新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优势以及人文优势。未来的上海可定位为"两带一路"中最大的城市集群、服务业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交通枢纽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文合作交流中心。针对上海还面临区域安全、内外协调、资源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挑战,上海应当与"两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构建常态化的区域安全体系,区域合作平台及构建资源整合体系,并确立产业发展的优先重点领域。
关键词:
两带一路 对外开放 区域合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广西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着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高地、互联互通新枢纽、中国—东盟信息港核心基地等战略任务。高新区通过发挥引领功能、辐射功能和先行先试功能,有利于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赢得先机。为实现这一目的,广西高新区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完善合作共享机制,增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打造面向东盟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高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建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沿途各区域发展的重大机遇。就中国来讲,广西海域开发较晚,要发挥自身优势,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广西各项与开放相关的重点产业;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并争取更多惠桂政策;解决物流"动脉"瓶颈;整合资源构建广西大型物流产业集团,推进广西科学、跨越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恒
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相关课题成为学术研究、形势研判、政策分析的热点。文章认为其中大多数研究者都在关注其历史意义、现实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往往忽略了"一带一路"背后所隐藏的风险与挑战。虽然说"一带一路"建设是以发展为主旨的国际战略,我们需要更多地看到其正面意义与价值,但是在并不太平的当今世界,不安全因素无处不在。这些风险与挑战,也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而不断显现,而且大多都是较为复杂的"发展——安全"联结问题,需要我们更好地厘清其中纠葛的互动因素,寻求切实管用的应对思路和做法。文章仅从我国"一带一路"经济项目的普遍特点出发,结合对沿线国家发展环境的初步考察,在分析主—客观因素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据此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安全 风险 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晓炼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政府资金的延伸,在"一带一路"建设打基础阶段,政策性金融应责无旁贷地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支持对本国具有特殊意义的项目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符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晓炼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政府资金的延伸,在"一带一路"建设打基础阶段,政策性金融应责无旁贷地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支持对本国具有特殊意义的项目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符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顾文波 陈岩
本文测度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109个国家自2014-2018年十个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全面地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国贸易的比较优势,弥补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在对"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方面的定量分析空白。研究结论显示,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看,中国与沿线各国出口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不重叠的产品类目,各类产品的比较优势明显。这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国的合作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产业选择上的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梁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研究,对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经济的共同繁荣,实现"贸易畅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大量贸易数据,梳理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出口各行业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历程;并分行业和地区分别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关系。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比较优势 贸易互补性指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丽娜 蒋伏心
"一带一路"战略是适应我国经贸发展新格局转换需要的顶层设计。从地理空间联系到经济空间网络形成的地缘优势、从资源禀赋优势到资源整合能力形成的资源新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由被动接受市场向开拓市场转化形成的主体优势,及"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转化形成的开放政策优势,构成新阶段我国主导与参与区域合作的"新比较优势"的内涵,是前一阶段比较优势的升级版。基于"新比较优势","一带一路"战略应在东西双向开放战略融合、内外联动模式、开放战略空间、多维协同战略等方面实现战略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丽娜 蒋伏心
"一带一路"战略是适应我国经贸发展新格局转换需要的顶层设计。从地理空间联系到经济空间网络形成的地缘优势、从资源禀赋优势到资源整合能力形成的资源新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由被动接受市场向开拓市场转化形成的主体优势,及"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转化形成的开放政策优势,构成新阶段我国主导与参与区域合作的"新比较优势"的内涵,是前一阶段比较优势的升级版。基于"新比较优势","一带一路"战略应在东西双向开放战略融合、内外联动模式、开放战略空间、多维协同战略等方面实现战略升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露丹
本文选取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模型探究“一带一路”倡议后,比较分析师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企业与未参与企业在预测质量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分析师更多关注概念股,表现为预测准确度更高,乐观度更低。同时,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分析师对国有企业“一带一路”概念股的预测质量更高。与股权集中的企业相比,股权分散的企业中分析师对“一带一路”概念股的预测质量更高。稳健性检验与进一步分析也证实了结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宏宇 竺彩华
口岸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其发展态势也决定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基于对我国三类口岸——沿海、内陆和沿边口岸的实地调研,本文认为口岸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面临四大问题,分别是口岸协调制度难以落地,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政治热点与新兴产业的冲击,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将给口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为使口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更好发展,同时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本文提出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分别是立足于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来完善并推动"大通关"战略,立足于企业需求和公平竞争来完善市场化机制,立足地区特色和产能优势来推动口岸发展,立足于"硬件"和"软件...
关键词:
口岸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 经济外交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郑志来
当前,省际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存在各省区发展战略缺乏协同、定位缺乏错位、路径缺乏差异性等问题。应加强省际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协调,形成省内与省外、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点对多"、"点+点对多"战略协同多维互动模式,通过省际之间及同沿线国家或地区间的协调平台,形成中西部陆地经济与东部海洋经济多向开放的战略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动性和市场主体的创造性,优化省际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战略路径联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省际协调 路径优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轶娜 李雪梅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包括三个油气合作核心区:中亚环里海地区为着力点,中东地区为革新点,亚太地区为提升点。对于油气合作核心区范围内的油气资源大国,应对其油气资源形势、油气产业特色及其与我国的油气合作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在不同油气合作核心区内推进"一带一路"油路建设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