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27)
2023(15204)
2022(13241)
2021(12241)
2020(10354)
2019(23385)
2018(23129)
2017(44035)
2016(24230)
2015(26826)
2014(25939)
2013(25481)
2012(23100)
2011(20782)
2010(20489)
2009(18704)
2008(18083)
2007(15710)
2006(13575)
2005(11372)
作者
(70586)
(58619)
(58394)
(55227)
(37027)
(28460)
(26288)
(23150)
(22253)
(20677)
(19993)
(19723)
(18622)
(18318)
(17992)
(17941)
(17895)
(17457)
(16784)
(16656)
(14855)
(14134)
(14131)
(13275)
(13148)
(13106)
(12917)
(12765)
(11830)
(11825)
学科
(90993)
经济(90903)
管理(71048)
(68886)
(58396)
企业(58396)
方法(44149)
数学(38294)
数学方法(37851)
(24303)
中国(23619)
(23097)
业经(21503)
(21104)
技术(20418)
地方(18577)
农业(16595)
(16595)
贸易(16586)
(16078)
理论(15839)
(15345)
环境(15141)
(14956)
财务(14894)
财务管理(14872)
(14557)
企业财务(14094)
(13672)
技术管理(13577)
机构
大学(334727)
学院(333387)
管理(134716)
(128336)
经济(125653)
理学(118259)
理学院(116941)
管理学(114849)
管理学院(114275)
研究(110675)
中国(79196)
科学(73296)
(70778)
(61460)
业大(56901)
(55800)
(55394)
研究所(51779)
中心(49855)
农业(48766)
(47181)
财经(45492)
北京(43911)
(43025)
师范(42496)
(41525)
(40416)
(38344)
经济学(37626)
技术(36474)
基金
项目(241154)
科学(188626)
基金(173722)
研究(169898)
(154378)
国家(153098)
科学基金(130772)
社会(106528)
社会科(101018)
社会科学(100990)
(96704)
基金项目(93518)
自然(87785)
自然科(85783)
自然科学(85755)
自然科学基金(84232)
(81404)
教育(77795)
资助(70358)
编号(67727)
重点(54283)
(53883)
成果(52726)
(51522)
(51068)
创新(49700)
课题(46983)
科研(46537)
计划(46258)
大学(44006)
期刊
(131625)
经济(131625)
研究(91232)
中国(61560)
学报(60864)
(54034)
科学(53412)
管理(47758)
大学(44832)
学学(42438)
(40695)
农业(37735)
教育(37002)
技术(28412)
(23605)
金融(23605)
业经(22823)
经济研究(21539)
财经(21127)
(20435)
科技(19806)
(18049)
图书(17159)
技术经济(16925)
问题(16871)
业大(16548)
(16548)
理论(15159)
资源(15012)
商业(15009)
共检索到465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廖旭佳  
创新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和运营情况,为更好地了解深圳创新效率发展情况,文章采用DEA模型测算其创新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深圳整体的创新效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且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经济环境对创新效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对创新效率增长有明显的负向抑制作用,其他因素对创新效率增长的影响则有较大的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倪志敏  严中华  
第一阶段使用SE-DEA模型对25所全国优秀高职院校2015年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得出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效率排名,其中有7所院校科技投入与产出指标达到DEA有效。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的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值作为自变量,将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因变量建立Tobit模型,分析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教科研人员中科学家及工程师所占的比重、课题项目中投入人员及经费占教科研人员及经费拨入总数的比重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较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  曾坤  
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要素投入和外部创新环境两个方面,二者均对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以2006—201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Moran I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并建立直接要素投入和区域创新外部环境因素与专利产出的实证模型,通过OLS和空间计量两种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区域创新产出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区域创新行为具有空间集中分布的特点,并且区域创新集群的现象比较明显;创新环境外部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单纯增加人口数量并不能显著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创新环境诸因素中,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高校毕业人数和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金枝  郝全  黄祎  刘锦志  
本文应用SBM模型的改进DEA模型以及DEA-Tobit法对中国20062015年环境约束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期望产出对企业效率评价结果有较大影响,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环境效率值最高;西北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东北综合经济区环境效率值相对较差。政府支持力度、企业规模与环境约束下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聚集度与其呈负相关关系,而企业技术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对其影响较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金枝  郝全  黄祎  刘锦志  
本文应用SBM模型的改进DEA模型以及DEA-Tobit法对中国2006~2015年环境约束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期望产出对企业效率评价结果有较大影响,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环境效率值最高;西北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东北综合经济区环境效率值相对较差。政府支持力度、企业规模与环境约束下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聚集度与其呈负相关关系,而企业技术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对其影响较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传喜  杨林  
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2013年至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0个城市(不含澳门)整体创新效率和两阶段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处于高投入低转化阶段;经济环境、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和贸易开放度对区域创新的整体阶段效率影响显著,政府支持和基础设施环境对知识创新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环境对科技成果经济化阶段的效率影响显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盼  韩天阳  郝立丽  
以“一带一路”17个沿线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SBM模型对2010—2019年沿线省份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在测得效率值的基础上,建立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9年沿线省份创新效率整体均值为0.43,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从时间上看,创新效率表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从内部投入影响因素来看,人员投入与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资本投入与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从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来看,对外开放显著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企业规模对创新效率具有阻碍作用。最后从内部投入和外部环境的角度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创新效率提高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立  张士运  李功越  刘好  
创新本身是个系统工程,城市的创新是新时期摆在各城市面前的发展难题。本文即从创新基本情况、创新活动、创新体系、创新体制、创新政策5个方面对京沪深进行比较,并对首都创新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时泽  杜德斌  
梳理国内外有关城市创新活力的研究成果,并论证企业死亡新生比测度城市创新活力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上海与深圳2010—2015年6年间的企业死亡新生比和创新产出数据,对两市城市创新活力进行分析,并按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与创新产出做相关性分析,考察两市城市创新活力对于创新产出贡献的差异。研究发现深圳的城市创新活力明显高于上海,而上海的城市创新活力相对而言更加稳定,就城市创新活力对创新产出的贡献而言,上海则略优于深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彤彤  吴修国  
文章基于DEA-Tobit两步法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多数省份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距离生产前沿面有距离。省际对比看,创新效率最高的江苏、广东技术超效率值分别为1.535和1.466,上海产学研协同创新纯技术效率有效,而规模无效,其他省域纯技术和规模都无效。区域对比看,东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企业资助力度"、"政府对高等学校资助力度"等因素均与创新效率呈现较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金滟  李超  李泽宇  
文章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作为决策单元,构建熵权法结合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绿色创新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4年湖北省城市绿色创新平均效率为0.307,仍有近70%提升空间;城市间差异显著,武汉、宜昌、襄阳优势明显。(2)科技人员和科技支出作为创新资源投入对于湖北省绿色创新产出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人员具有更高的产出弹性;而环境污染指数对于绿色创新存在着明显的抑制作用。(3)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创新效率呈"倒U"型关系,"波特假说"中合理的环境规制的重要性也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彤彤  吴修国  
文章基于DEA-Tobit两步法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多数省份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距离生产前沿面有距离。省际对比看,创新效率最高的江苏、广东技术超效率值分别为1.535和1.466,上海产学研协同创新纯技术效率有效,而规模无效,其他省域纯技术和规模都无效。区域对比看,东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企业资助力度"、"政府对高等学校资助力度"等因素均与创新效率呈现较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萍  
本文通过从经济、人文、安全、生活、交通及环境6个方面中选取38项具体指标,建构形成了评价深圳是否符合宜居性标准的指标体系,引入熵值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对2017年深圳城市10个辖区的宜居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第一,深圳城市宜居性综合水平整体较高,呈现“由中心城区向两翼降低”的空间格局,即以福田区、南山区、罗湖区为中心,向东西两翼降低的分布格局。第二,各单项指标的地域分异与综合水平的地域分异存在差异,不同辖区在不同准则层指标下的宜居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第三,深圳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与地区历史发展惯性、区位条件、发展政策、规划力量以及市场等因素紧密相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池仁勇  
本文介绍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概念和DEA测算方法,根据浙江省23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测算了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对影响该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回归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按所有制排序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公司、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规模排序是:小企业、中型企业、大企业;企业技术创新方式、内部职能部门的协调性对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政府的补贴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景新  张月如  
文章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了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别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提高绿色创新效率的政策措施。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整体不高,但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东中西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处于中低水平,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最低;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市场成熟度、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对东中西部绿色创新效率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