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5)
2023(9514)
2022(8188)
2021(7258)
2020(6281)
2019(14295)
2018(13887)
2017(26645)
2016(14597)
2015(16658)
2014(17088)
2013(17275)
2012(16659)
2011(15419)
2010(15613)
2009(14651)
2008(14453)
2007(13203)
2006(11701)
2005(10673)
作者
(45306)
(38179)
(38054)
(36507)
(24475)
(18460)
(17509)
(14846)
(14506)
(13676)
(13273)
(12999)
(12408)
(12227)
(12068)
(12057)
(11449)
(11290)
(11211)
(11120)
(9675)
(9467)
(9285)
(8942)
(8701)
(8699)
(8418)
(8262)
(7799)
(7552)
学科
(88798)
经济(88734)
管理(37699)
(33840)
方法(32443)
数学(29222)
数学方法(28994)
(25487)
企业(25487)
地方(24862)
(19006)
中国(18983)
(17590)
地方经济(15582)
业经(15258)
(14627)
农业(13018)
环境(12175)
(12122)
贸易(12115)
(11988)
(11568)
(11087)
(10839)
金融(10836)
(9839)
银行(9817)
(9424)
(9259)
经济学(9124)
机构
学院(224635)
大学(224589)
(104069)
经济(102051)
研究(83805)
管理(81932)
理学(69788)
理学院(68879)
管理学(67755)
管理学院(67313)
中国(62058)
科学(51262)
(47783)
(44022)
(43731)
研究所(40064)
(39805)
(39115)
中心(37643)
财经(34835)
经济学(33470)
业大(32880)
(31323)
农业(30759)
(30345)
师范(30056)
经济学院(30021)
(29692)
北京(29410)
(27694)
基金
项目(145283)
科学(113888)
研究(105236)
基金(104443)
(91164)
国家(90467)
科学基金(76334)
社会(68084)
社会科(64547)
社会科学(64524)
(58101)
基金项目(55336)
(48203)
自然(47742)
教育(47156)
自然科(46519)
自然科学(46502)
自然科学基金(45644)
资助(42833)
编号(42014)
成果(34131)
(34090)
重点(33779)
(32187)
课题(29940)
(29300)
国家社会(28295)
发展(27789)
科研(27658)
创新(27629)
期刊
(122813)
经济(122813)
研究(68601)
中国(42892)
学报(34942)
(34711)
(33580)
科学(32246)
管理(28969)
大学(25422)
学学(24177)
农业(23125)
(20678)
金融(20678)
技术(20232)
经济研究(20159)
教育(18994)
财经(18057)
业经(17765)
问题(16182)
(15704)
技术经济(13515)
统计(12965)
(12624)
资源(12193)
(12149)
(11368)
世界(11058)
商业(11024)
决策(10504)
共检索到344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王立明,杨开忠  
深圳发展过程是同全国、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等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深圳发展的历史、现在与将来都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深圳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极为密切的资金、技术、人才 (包括劳动力 )以及市场方面的广泛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过去深圳经济发展的关键 ,更是深圳持续发展 ,实现第二次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它所紧密依托的区域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本文从深圳同珠江三角洲及香港两个层面 ,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强度量化指标以及投资及旅游联系等实际测度了深圳对外区域经济联系状况 ,进而提出深圳加强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清和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因素 珠江三角洲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创下了高增长的辉煌成就,90年代依然保持着外向型、高增长的发展势头。目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产业形成东西两大板块,一边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闻名,一边以顺德、中山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见长。然而,珠江三角洲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所暴露的弱点和90年代以来所面临的外部新挑战,严重阻碍着该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正逐步从劳动密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鹏翼  余鹏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合作发展很快,区域互动发展已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2003年,广东省政府提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得到其余省份的共识和支持。因此建立协调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谋求各地区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本文选取相似系数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产业结构对地区差距的影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丽娅  
泛珠江三角经济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体制最复杂的区域组合。从当前泛珠江三角洲整合的现状来看,归纳起来有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行政体制的制约;二是金融资源流动的制约。本文认为,要加速泛珠江区域经济从行政区经济到都市圈经济的转变,也要围绕这两大制约因素进行体制的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易燕明  杨兆礼  万齐林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影响造成的损失及其基本特征。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雷电灾害高发区,中心位置位于广州东北的从化和增城区,整个珠江三角洲为一个雷电发生高值区,同样的土地面积上雷电灾害发生的次数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该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的6%左右,最高年份可达9 25%,该地区雷电灾造成的损失远高于全省1 46%的平均水平。雷电灾害已经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四大灾害,每年因雷电灾害损失都在5000×104元以上;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因地域有较大差异,但与雷电灾害的发生概率、区域经济总量关系密切,每年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与雷电发生的次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珍花  刘安琪  
根据泛珠江三角洲内地九省经济差异探讨了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运用岭回归方法分别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构建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模型,并对造成泛珠江三角洲内地九省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对泛珠江三角洲内地九省经济差异现状的分析和对影响因素的探讨,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栋  
1978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是在区际发展不平衡与制度条件可变的背景下展开的。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历史上各地区不平衡发展所积累造成的地缘结构上的“多元经济形态”(张培刚,1998),决定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只能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玉鸿  许学强  薛德升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迅猛增长,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经济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增长速度演变轨迹的考察,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和动因分析,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城镇经济空间分布的时空差异。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广州与深圳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的纵向对比,结合两市在城市功能与区位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揭示了珠江三角洲2座核心城市区域地位动态变化的不同特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庆秋  
快速城市化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水环境问题,节水减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着眼于评价节水减污战略措施的实施环境,以珠江三角洲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现状经济指标为分析背景,运用比率经济指标,对工业废水回用和建筑中水利用这两类具有显著环境效益的节水减污措施进行了经济合理性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回用和建筑中水利用这两项节水减污措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实施的经济可行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来盛  冯邦彦  
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管窥和衡量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珠三角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线,从历史视角回顾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若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单中心城市到城镇密集区,从城市密集区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或都市连绵区)。空间演化主要特征包括":外引内联型"要素配置模式,自下而上的"内部膨胀型"空间演化模式,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区域治理演化模式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应逐步从强调城市竞争的"行政区经济"向提倡合作的大都市区治理转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万达  冯月秋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出现了加快的势头,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本文以深圳和东莞为案例,分析在"成本冲击"的影响下,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建议政府政策应密切关注这种"成本冲击"可能给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宏山  
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外资的加速流入,数百万外来劳动力开始涌入珠江三角洲。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珠江三角洲至少有236.4万外来劳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江三角洲的外来劳动力数量不断上升。据估计,1994年,外省和广东其它地区在珠江三角洲打工的外来劳动力(以民主为主体)总数为600万左右。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最大、最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之一。 数量众多的农民工的涌入,一方面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使市政管理面临压力:首先,人口急剧膨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晓云  
本文提出了产业关联系数测算方法,通过对产业集群的机制的阐述,在Porter的菱形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螺旋晶体模型。由于提出的是量化的计算方法,使得对专业镇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产业集群的定量分析与测算成为可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敬跃  吴开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确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各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通过对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和比较,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提供一个空间导向,以便协调各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并且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大的港口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较大,辐射较为显著。因此,长江以北地区需着力打造一个大型中心港口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