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8)
- 2023(6880)
- 2022(5794)
- 2021(5482)
- 2020(4694)
- 2019(10574)
- 2018(11027)
- 2017(19449)
- 2016(11256)
- 2015(12660)
- 2014(12870)
- 2013(11784)
- 2012(10467)
- 2011(9434)
- 2010(9785)
- 2009(9371)
- 2008(9421)
- 2007(8510)
- 2006(7716)
- 2005(7153)
- 学科
- 管理(36402)
- 济(36219)
- 经济(36150)
- 业(29931)
- 企(27002)
- 企业(27002)
- 制(15023)
- 财(13613)
- 方法(12989)
- 中国(12560)
- 数学(11056)
- 体(10983)
- 数学方法(10880)
- 农(9840)
- 业经(9835)
- 体制(9430)
- 理论(8617)
- 技术(8450)
- 银(8333)
- 银行(8327)
- 行(7968)
- 融(7808)
- 金融(7806)
- 务(7591)
- 财务(7569)
- 教学(7567)
- 财务管理(7541)
- 教育(7498)
- 企业财务(7153)
- 地方(6704)
- 机构
- 大学(150573)
- 学院(147630)
- 济(57601)
- 经济(56128)
- 管理(54726)
- 研究(50031)
- 理学(45717)
- 理学院(45245)
- 管理学(44457)
- 管理学院(44173)
- 中国(38299)
- 财(32273)
- 京(32156)
- 科学(28644)
- 江(24695)
- 所(24493)
- 财经(23418)
- 中心(22672)
- 研究所(21588)
- 经(21001)
- 范(20951)
- 师范(20788)
- 北京(20646)
- 农(20567)
- 业大(19456)
- 州(19112)
- 院(18636)
- 经济学(17208)
- 财经大学(17088)
- 技术(16851)
- 基金
- 项目(93856)
- 研究(75262)
- 科学(73603)
- 基金(63848)
- 家(53678)
- 国家(53169)
- 科学基金(46058)
- 社会(45851)
- 社会科(43350)
- 社会科学(43337)
- 省(39250)
- 教育(37029)
- 基金项目(33305)
- 划(31909)
- 编号(31638)
- 成果(28497)
- 自然(27096)
- 自然科(26439)
- 自然科学(26430)
- 自然科学基金(25928)
- 资助(25513)
- 课题(24118)
- 制(23774)
- 重点(21495)
- 部(21072)
- 创(20978)
- 发(19980)
- 年(19950)
- 性(19777)
- 项目编号(19712)
共检索到242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军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广泛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这些要求中"择"的过程、成才的"通道"、"优秀"的判断,都是人才评价的问题。可以看出,人才的评价已经成为人才制度设计的核心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辉 梁洪力
科技人才评价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反映了国家的价值认知。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对科技创新的价值认知已发生变化,新的价值导向集中体现为“四个面向”。当前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转变价值导向方面尚未破题。改革的深层逻辑是建立以新的创新价值认知为基础的评价价值导向,这不仅是评价方式方法上的优化或评价内容的调整,而是一次系统性的变革。同时,研究提出科技创新价值传导的两条路径,即基于政策制定落实的直接路径和基于科技资源配置的间接路径,分析从国家科技创新价值认知到科技项目、机构、人才计划和奖励、基地平台、学科学位等评估评价评审工作,再到科技人才微观评价的价值传导逻辑与转化机制。最后,从构建一个开放多元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角度,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围绕“改政府”“放主体”“强社会”“立文化”展开的“四元”改革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公丕明
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正在向着纵深方向发展,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和实质成效。但是,我国科技人才评价在标准、方法、主体、结果、政策落地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促使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更加有效精准,实施效果更加明显,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提升用人单位评价能力,科学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最大限度释放科技人才的发展活力。
关键词:
科技人才 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维东
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从高速到中高速的"换挡期",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主要职能的高校,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势在必行。第一,科技评价改革是科技发展的必然需求。近几年,我国科技发展势头强劲,但现阶段我国科学研究仍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楠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印发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但高校系统内反应平淡,普遍认为评价改革虽然导向正确、意义重大,但在目前发展阶段和竞争环境下,量化评价的惯性恐一时难以扭转,质量和贡献的导向尚无法真正落实。落实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弘扬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的科技价值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红锦 李胜会 许林
本文以2014年9月对中国9所211高校首次推行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试点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对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进一步研究政策效果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试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科技评价体系中"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人力资源效率和科研经费利用效率来促进科研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但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些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结论为中国高校全面持续深入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和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兴国 吕建秋 黄俊彦 程雄 叶李 蒋艳萍 孙雄松
基于全国61所高校50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高校教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认知情况,并对比不同特征下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型科技人才改革意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不足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提高收入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亟待解决的最现实需求,科研激励是影响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晋升是激励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最有效方式,政府和用人单位科技项目资助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最有效途径;最后提出大力加大对高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志远
产业发展和城市水平是“产城教”融合的基础条件,教育是实现“产城融合”的出发点、连接点和落脚点,三者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要素的有效配置与提升、人才的储备与创新,推动城镇产业整体的升级与完善。职业院校作为供给侧,提供人才、技术,以实现自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价值,企业作为需求侧,通过使用人才、技术,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两者形成以人才、技术为主要媒介的供需关系。实现“产城教”融合的三螺旋结构,需要三方的分工与协作,最终达到知识空间、共识空间和创新空间的融合,实现跨越式区域创新,促进区域发展,探索出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海燕 单捷飞 李宏宽
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军事科技创新对军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论述高校加强新型军事科技人才培养、加快落实军民融合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剖析我国高校军事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探讨新型军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高校新型军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从外部机制、内部机制和动力机制3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高校新型军事科技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丽
经济全球化使得科技人力资源比以往更自由地流动,不再受到国家的限制和约束。掌握前沿知识、高端技术的科技人才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成为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使得各国对科技人才的争夺更为激烈,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人才争夺的"世界大战"。具有"人才收割机"之称的美国,一直处于高层次人才竞争浪潮的顶峰。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连续几年保持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大国地位。世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安双宏
印度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本文研究了印度在科技教育机构的设置、科技教育的管理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概述了印度科技教育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印度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我国全面深入了解印度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印度 科技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 技术教育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柳
基于西部地区的独特实际情况,运用外部性等理论分析了西部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投入应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及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石兴国
当前科技、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就是高级科技人才正在成为人才资本。许多知名企业都建立了核心科技工作团队,将其视为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构成企业发展动力的最重要的资本。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公司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过去在公司占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秦江萍 谢江桦
探索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 ,对于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加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科技人才资本的概念及其所有权 ,进而分析了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依据及科技人才的特征及其对企业收益分配方式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提出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应该采取物质利益分配为主 ,精神利益分配为辅 ,两者有机结合的方式
关键词:
科技人才 参与 企业 收益分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安仙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送来了东风,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使近十年来献身于改革事业的同志们感到极大的鼓舞。近来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已成为科技界议论的热点,这里我也想就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