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35)
2023(21425)
2022(18306)
2021(17293)
2020(14598)
2019(33666)
2018(33791)
2017(64236)
2016(35563)
2015(40415)
2014(40773)
2013(39853)
2012(36832)
2011(33150)
2010(33425)
2009(31194)
2008(31291)
2007(28271)
2006(25046)
2005(22119)
作者
(104155)
(87389)
(86652)
(82831)
(55242)
(41871)
(39374)
(34339)
(33030)
(31237)
(29619)
(29565)
(27753)
(27566)
(27183)
(26762)
(26506)
(25628)
(25120)
(25060)
(21829)
(21825)
(21341)
(19930)
(19605)
(19594)
(19413)
(19348)
(17809)
(17523)
学科
(139893)
经济(139676)
管理(102202)
(100925)
(79524)
企业(79524)
方法(61820)
数学(53495)
数学方法(52690)
(52151)
(39251)
中国(37549)
农业(34400)
业经(34115)
(32765)
(31779)
地方(27850)
(24750)
贸易(24739)
理论(24250)
(24062)
(24020)
财务(23952)
财务管理(23885)
(23410)
银行(23342)
(23164)
企业财务(22630)
(22211)
(21899)
机构
学院(505832)
大学(505401)
(196948)
管理(192425)
经济(192334)
研究(170773)
理学(165179)
理学院(163297)
管理学(160030)
管理学院(159123)
中国(129880)
(108648)
科学(108352)
(97519)
(94513)
(88056)
业大(80988)
研究所(79692)
中心(79026)
(77959)
农业(75661)
财经(73678)
北京(68773)
(67712)
师范(66990)
(66777)
(62128)
(61894)
经济学(58226)
技术(55508)
基金
项目(337610)
科学(262817)
研究(245634)
基金(241361)
(211489)
国家(209689)
科学基金(178132)
社会(151477)
社会科(143048)
社会科学(143007)
(133601)
基金项目(127540)
自然(116493)
教育(114169)
自然科(113696)
自然科学(113664)
(112031)
自然科学基金(111606)
编号(101884)
资助(99738)
成果(83997)
重点(75977)
(73691)
(71648)
课题(71133)
(68867)
科研(64606)
创新(64315)
大学(62720)
教育部(62454)
期刊
(223431)
经济(223431)
研究(147997)
中国(105366)
(92696)
学报(86527)
科学(76531)
(75341)
管理(69407)
大学(65845)
农业(62326)
学学(61991)
教育(61910)
(47241)
金融(47241)
技术(45809)
业经(39677)
财经(36228)
经济研究(33537)
(31650)
(30995)
问题(29882)
(27022)
图书(25384)
技术经济(24154)
科技(23772)
理论(23598)
统计(23246)
业大(22695)
现代(21964)
共检索到760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廖振民  
保障农民权益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然而,如何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保障和实现农民权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农民在现实中的合法权益还受到现行相关制度的不合理制约。制度供给不足是农民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的症结所在。为此,应从法律制度、财政金融、公共服务等三个层面优化和创新制度供给的途径,以实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农民权益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乔陆印  
让农民受益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基于农民权益变化视角审视宅基地制度70年变迁历程发现,自“两权分离”后宅基地制度表现出“房地分离、差别赋权、产权管制”的特征,即同一时期宅基地与农房的限定性赋权并不同步,国家逐渐加强对宅基地及农房的产权与权能管制,农民宅基地权益在产权管制中受到损害。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向是放松产权管制与还权赋能,改革的逻辑思路是以维护国家公益(保障居住功能)为基点,以发展农民私益(显化财产功能)为驱动力,以“三权分置”产权结构重塑为总统领,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本质上是宅基地权利体系的重构过程,即通过三权的重新设置发挥其独特功能和整体效能。在实践路径方面,强化集体所有权重点在于明晰权利主体,赋予完整权能;保障农户资格权首先要厘清权利性质,明确入法路径;适度放活使用权,亟需进一步放宽使用权流转范围与用途功能,实现有偿使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燕茹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林农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文章围绕上述权利在对山东省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山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农权益保护的现状,深入分析了集体林改中林农权益保护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林农权益保护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易强  
我国农民权益常常受到侵害,保障农民权益的制度供给不足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运用诱致性-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型分析造成供给不足的原因,在诱致性制度变迁方面主要有农民谈判组织成本高、制度收益的外部性等两个原因;在强制性制度变迁方面主要有政府的偏好和有限理性、知识的局限性、制度的成本收益和集团利益冲突等四个原因。最后,提出组建"农民协会",解决制度供给不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玉娟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由此衍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然而,受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缺陷的影响,农民在失地过程中权益严重受损。因此,必须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为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霄  张敏新  刘金龙  
以1992年开始实行均山制的上坪村为案例村,对均山制的制度机理和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集体林权基本制度应在赋予农民个体平等经营山林的初始权利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和实施将环境服务的社会需求转换为农户需求,引导农民行为符合森林持续经营的目标需要,以缩小环境服务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明月  江华  
现行征地制度受阻的重要原因在于对农民合法财产权利的侵害和正当民主权利的漠视,在新一轮制度改革中,应特别注意对农民收益权、生存权等的保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伟  
传统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制度的综合作用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体制原因,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政府职能错位与行政行为失偏、征地补偿安置标准过低、农民自我保护能力短缺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直接原因。高度重视和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既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立法,改进征地补偿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形成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文烂  
从农户林木产品销售收入变动角度,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对福建省10县(区)2006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并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增加农民的林业收入进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命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民获得产权明晰的林地或林木资源,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木资产销售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产权明晰对农民经营林业的劳动与资本等要素投入产生的激励也不显著。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战男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成本理论,分别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潜在成本3个角度,对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本进行了探讨,构建了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本结构,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了减少制度成本的建议,旨在为下一步进行集体林权制度绩效的分析研究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宇华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涉农文件都明确把保障农民权益置于改革的核心位置,但从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很多损害农民权益、伤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因此,进一步明确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结合对改革现实的具体分析,试图为我国在农村改革过程中不断改善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珉  刘国顺  石大庆  
在对河南省漯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作者从拥护意愿、参与意愿及收入意愿三个角度出发,进行描述性比较分析和交叉列联表定量研究,得出集体林权改革是有广泛民意基础的,但是不同利益主体可能会采取不同实施行为,林权改革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因林制宜、因事制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辞  马永坤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关系到经济社会许多重要领域的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科学发展能否切实得到保障,然而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在其进程中有效保障农民的权益。本文在统筹城乡背景下,总结成都经验,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整理和耕地保护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肖欣伟  黄蕊  肖晶  
我国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改革过程中依然面临林权流转不规范、林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林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和林业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障碍。总体看,应在经济先发地区推广林地"均股均利"政策,在经济后发地区继续推行分林到户政策及构建林业发展和森林碳汇联合组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完善林业服务体系,强化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规范林木采伐限额管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肖欣伟  黄蕊  肖晶  
我国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改革过程中依然面临林权流转不规范、林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林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和林业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障碍。总体看,应在经济先发地区推广林地"均股均利"政策,在经济后发地区继续推行分林到户政策及构建林业发展和森林碳汇联合组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完善林业服务体系,强化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规范林木采伐限额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