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3)
- 2023(9771)
- 2022(8287)
- 2021(7751)
- 2020(6500)
- 2019(14723)
- 2018(14883)
- 2017(27526)
- 2016(15495)
- 2015(17222)
- 2014(17499)
- 2013(16818)
- 2012(15410)
- 2011(13532)
- 2010(13981)
- 2009(13363)
- 2008(13754)
- 2007(12406)
- 2006(11166)
- 2005(10522)
- 学科
- 管理(53737)
- 济(50204)
- 经济(50111)
- 业(47561)
- 企(42973)
- 企业(42973)
- 财(33068)
- 税(21891)
- 制(20845)
- 税收(20443)
- 收(20270)
- 中国(17367)
- 务(16317)
- 财务(16277)
- 财务管理(16225)
- 方法(15892)
- 财政(15630)
- 体(15502)
- 企业财务(15382)
- 农(15271)
- 业经(13974)
- 政(12858)
- 数学(12648)
- 数学方法(12471)
- 体制(12379)
- 银(12220)
- 银行(12200)
- 行(11515)
- 地方(11098)
- 理论(10838)
- 机构
- 学院(206431)
- 大学(204339)
- 济(81788)
- 经济(79828)
- 管理(74289)
- 研究(71452)
- 理学(61987)
- 理学院(61323)
- 管理学(60415)
- 管理学院(59990)
- 中国(56557)
- 财(56002)
- 京(43637)
- 科学(40466)
- 财经(38130)
- 所(36333)
- 江(35263)
- 经(34161)
- 中心(31602)
- 研究所(31504)
- 农(30959)
- 北京(27934)
- 财经大学(27599)
- 州(27010)
- 院(26257)
- 省(26031)
- 范(25781)
- 业大(25773)
- 师范(25496)
- 经济学(24807)
- 基金
- 项目(125373)
- 科学(97522)
- 研究(97188)
- 基金(88407)
- 家(76092)
- 国家(75423)
- 科学基金(64060)
- 社会(60325)
- 社会科(57079)
- 社会科学(57066)
- 省(49607)
- 教育(45583)
- 基金项目(45370)
- 编号(41224)
- 划(41200)
- 自然(38743)
- 自然科(37807)
- 自然科学(37796)
- 自然科学基金(37121)
- 成果(36815)
- 资助(36049)
- 课题(30080)
- 制(29728)
- 重点(28742)
- 部(28032)
- 性(27545)
- 发(26603)
- 创(26454)
- 项目编号(26127)
- 创新(24790)
共检索到346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立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第一步:以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为切入点,推动支出体制与收入体制联动改革,健全各级政府事权及"支出责任与财力相匹配、与财权相适应"的新体制;第二步:以预算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动财税体制健全与完善。
关键词:
财税体制改革 预算管理 联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 宋立
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二是优化支出结构、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健全"事权及支出责任与财力相匹配、与财权相适应"的体制;三是改革完善税收体系、调整完善分税制体制,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体系和统筹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财政体制;四是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五是调整财政层级,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以支出责任与财力相匹配、与财权相适应改革和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依据"收入体制完善、支出体制攻坚、预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恩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森木
深化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与对策林森木一、投资体制改革的进展我国投资体制改革起步较早,从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开始,逐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格局。1993年11月《中共...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杜平
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极大地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财政“蛋糕”越做越大,有力地支撑了各级政府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需要。但是,由于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并没有根本解决,在部门利益主导下,使得国家财政一些本来的功能反而弱化,特别是在引导调整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友宏
文章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所发生的原因,提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的意义及作用,以此来不断完善我国政府债务理论体系,优化我国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并提出相关的政府债务风险应对措施,不断改革我国财政税收体制。针对养老金的统筹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且加强税收种类,引入其他金融服务方,充分发挥我国信用评级机制作用有效实施财政政策,提高我国财政税收。
关键词:
财政税收 体制改革 债务风险 应对措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淼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是新时期提高财政税收工作质量,推动国家经济事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通过这一工作的落实有助于化解地方政府的财务风险,规避一定的隐患和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综合建设注入活力。新时期应该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研究,把握其在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发挥的正确作用,并根据地方实际提出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改革策略,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宁,保证政府的公信力。
关键词:
财政税收 体制改革 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勤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财政按照中央和省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制定推进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建立改革清单和责任落实机制,成立改革领导机构,强化改革落实和推进,先后出台60多项涉及财税改革的实施方案、制度办法和政策规定,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壮大地方财政实力、统筹财政资源、提升资金绩效,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勤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财政按照中央和省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制定推进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建立改革清单和责任落实机制,成立改革领导机构,强化改革落实和推进,先后出台60多项涉及财税改革的实施方案、制度办法和政策规定,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壮大地方财政实力、统筹财政资源、提升资金绩效,实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杰 张海庆 靳黎民
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赵杰,张海庆,靳黎民半年来,河南省新老财政体制衔接顺利,过渡平稳,运转正常,其效果越来越被各界人士所公认,但问题也逐渐显露,要妥善解决存在问题,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一、新财政体制的实现形式及运行效应(一)河南省财政体制改革遵循...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恩胡 铁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以1994年分税制的实施为分水岭,大致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1994年之前的改革基本上按照放权让利、搞活经济的思路,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扩大地方财权和财力。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围绕构建并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税体制新框架,实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初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财税改革课题组 刘克崮 贾康 高培勇 满燕云 于长革 杨志勇 蒋震 赵全厚 刘红灿 刘威 刘微
我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与财税改革的推进密不可分,在几轮重大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财税改革都成为先行者和突破口。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经济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瓶颈、收入分配不公、社会矛盾积累等问题凸显。财政是政治、行政和经济体制的联结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玉莲
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点,财政税收部门需要依据法律要求面向社会收税。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着比较完善的财政税收体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税收体制也面临着需要革新的问题,因此怎样对税收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如何帮助其规范化发展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难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长革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和事权范围,确保政府职能"不越位、不缺位"。事权代表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边界,体现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财政资金是有限的,政府如果在竞争领域做了不该做的事,不但会干扰市场,更会在民生领域投入不足,致使该做的事做不好。因此,调整和完善央地财政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首先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明 张璿璿 赵剑治
疫情冲击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也凸显了国家治理中的一些短板。针对疫情影响及暴露的问题,中央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研究制定有力政策措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才能更加积极有为,要匹配怎样的财税体制才能确保政策行稳致远,需要深入探讨。结合财政功能和运行经验,本文建议,未来我国财政政策应明确以补短板为重心,敢于退、勇于进,聚焦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主体积极布局,着重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释放青年群体活力,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引领作用,强化社区治理基础。相应地,财税体制要在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健全地方税体系以及落实完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案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新方向的实质,是通过结构调整,推动稳增长和治理水平攀升良性循环。本研究丰富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和政策工具选择。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积极财政政策 新内涵 新冠肺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