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
2023(722)
2022(590)
2021(598)
2020(463)
2019(1263)
2018(1471)
2017(2057)
2016(1110)
2015(1175)
2014(1079)
2013(983)
2012(855)
2011(776)
2010(825)
2009(847)
2008(857)
2007(572)
2006(492)
2005(463)
作者
(2696)
(2306)
(2207)
(2137)
(1409)
(1064)
(1035)
(859)
(838)
(769)
(761)
(730)
(719)
(696)
(693)
(686)
(681)
(677)
(635)
(586)
(540)
(537)
(535)
(532)
(496)
(484)
(482)
(478)
(478)
(459)
学科
(4720)
经济(4718)
(2932)
管理(2930)
(2529)
企业(2529)
方法(2428)
数学(2288)
数学方法(2275)
技术(1362)
中国(1274)
(1058)
技术管理(1012)
(926)
业经(895)
教学(879)
(834)
(820)
金融(820)
(819)
贸易(817)
理论(816)
(794)
(760)
银行(760)
(737)
体制(731)
(714)
教育(659)
地方(650)
机构
大学(14396)
学院(14238)
(6864)
经济(6774)
管理(6059)
理学(5167)
理学院(5127)
管理学(5089)
管理学院(5056)
研究(4675)
中国(3700)
(2958)
(2781)
科学(2362)
财经(2305)
经济学(2261)
中心(2135)
(2100)
(2068)
(2060)
经济学院(2021)
研究所(1861)
(1853)
师范(1837)
北京(1785)
(1763)
财经大学(1754)
业大(1674)
商学(1672)
商学院(1657)
基金
项目(9668)
科学(7912)
研究(7638)
基金(6968)
(6043)
国家(5991)
科学基金(5291)
社会(5134)
社会科(4886)
社会科学(4883)
(3852)
教育(3769)
基金项目(3644)
(3169)
自然(3127)
自然科(3073)
自然科学(3071)
自然科学基金(3032)
编号(2949)
(2730)
资助(2656)
创新(2426)
成果(2380)
(2268)
重点(2225)
国家社会(2186)
课题(2154)
(2127)
(2084)
教育部(2080)
期刊
(7137)
经济(7137)
研究(4853)
中国(3393)
管理(2472)
教育(2456)
(2226)
科学(1667)
(1624)
金融(1624)
技术(1527)
学报(1483)
(1340)
大学(1328)
经济研究(1328)
财经(1294)
学学(1226)
业经(1182)
(1152)
农业(885)
技术经济(871)
问题(840)
商业(832)
科技(822)
(806)
国际(723)
职业(705)
(663)
理论(652)
现代(644)
共检索到21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标志,表明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以资本逐利为主要动力、以资本的优化配置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的全球化,尽管大大提升了全球生产能力,但是却导致了全球收入分配、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严重失衡,金融泡沫化严重,全球化继续发展与全球治理结构缺失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需要转型。就中国而言,旧的"两头在外"的开放模式也难以为继。根据这一全球经济新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外开放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的经验,分析了对外开放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对外开放通过出口、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等途径促进国内技术水平提升。随着全球创新网络的发展和国内创新战略的实施,需要进一步转换对外开放模式,促进国内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志乐  
在推进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的理论创新。在推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三中全会决定同样做出了重要的理论创新。通过加强国际投资合作(引进来和走出去)、通过加强国际投资协定及自贸区合作以及扩大内陆沿边的开放,我国对外开放必将登上一个新台阶和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外开放的扩大必将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从而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全毅  
闭关自守是中国长期愚昧落后的重要根源,邓小平在总结中国数百年闭关锁国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颇具特色的开放思想体系,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经过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继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对外开放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中国对外开放实践的指导思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晓杰  吉瑟拉·法尔博  
实现养老金的公平与可持续是各国政府积极应对老龄化、推行养老金改革的核心议题。深入研究中德两国养老金改革历程,比较两国在养老金改革涉及的基本制度性改革、分配性要素改革和组织管理要素改革等三个关键性做法与成效,是推进我国养老金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德国通过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和持续的要素改革,基本实现了养老金的公平与可持续目标。中国迫切需要在养老金统筹、养老金自调节与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晓丽  王海芸  黄露  张钰凤  
对高端创新要素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高端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理论框架,高端要素创新的市场化配置主要包括要素维、主体维和载体维三个维度。进而归纳了高端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四种典型模式:众创空间+初创企业+要素集聚模式;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运行+要素集聚模式;联盟+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互联网+众包平台+科技服务模式。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最为集中,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高端创新要素如何实现市场化配置至关重要。因此,在前述理论框架之下以北京为典型案例区域,深入分析和论证这四种模式的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晓丽  王海芸  黄露  张钰凤  
对高端创新要素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高端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理论框架,高端要素创新的市场化配置主要包括要素维、主体维和载体维三个维度。进而归纳了高端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四种典型模式:众创空间+初创企业+要素集聚模式;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运行+要素集聚模式;联盟+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互联网+众包平台+科技服务模式。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最为集中,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高端创新要素如何实现市场化配置至关重要。因此,在前述理论框架之下以北京为典型案例区域,深入分析和论证这四种模式的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顺林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反哺促进效应,但同时受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的调节作用影响。本文运用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设定双因素基准模型并进行东、中、西部地区分样本回归以检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OFDI的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OFDI通过逆向技术溢出促进了母国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同时,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OFDI反哺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且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OFDI的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性。因此,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和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OFDI协调发展以推动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有效途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红喜  姜春  罗利华  陈涛涛  杨兴龙  
科技创新通过引领产业技术范式转变,驱动一国发展方式、动力供给的周期迭代。研究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一时代议题,是学术界对实践迫切需求的回应。从产业科技政策视角,借助扎根理论方法,对"深圳模式"这一典型产业科技创新的中国样本进行解构,考察改革开放40年其产业科技创新演化过程,系统概括"深圳模式"形成的逻辑与经验。研究发现,40年来,深圳产业科技创新先后经历了科技体制调试、发展高科技、区域自主创新、综合创新生态系统和引领式全面创新五大阶段,并进一步地构建了针对深圳产业科技创新演变过程的理论模型。抚昔望远,在新时代,"深圳模式"的核心经验是:适时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能力建设;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关注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善于统筹区域优势科技资源。结论对地方政府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高质量创新发展引擎具有重要理论蕴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常维亚  朱郴韦  邢鹏  
培养和造就大批基础扎实,专业面向宽,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突出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顶层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书斌  王雅俊  
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全球经济复苏之路缓慢前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合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模式,如何采取合理策略规避制度变革中的风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我国当前银行业对外开放制度安排的最新进展,阐述制度供求、制度成本与制度变革的关系,提出制度变革的主动防御的总体战略模式和渐进式的具体改革模式,对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制度变革的模式进行前瞻性思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静文   陈海健  
围绕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收益和回报,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沪港通)和深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深港通)的实施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样本中,入选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外开放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股票流动性和增加风险分担三个渠道提升了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成为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非国有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创新投入水平;进入机制内的上市企业应收账款占比显著下降,即股票市场对外开放提高了上市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这可能是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的原因之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凤荣  马骏  李亚飞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地,沪深港通通过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因而存在沪深港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司治理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沪深港通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初始生产率较高企业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探索发现,沪深港通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发现对继续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均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侯杰  王长江  
认可本地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是近来我国讨论较多的一种制度设计,该制度不仅可为我国在外汇管制下开辟国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提供一种现实的选择,而旦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QDII制度进行了介绍,再对我国实施QDII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卫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基本范式。工学结合推进的关键是机制、体制的探索。本文通过对南通纺院工学结合实践案例的分析,以期对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提供一定的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