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6)
- 2023(7292)
- 2022(5800)
- 2021(5232)
- 2020(4267)
- 2019(9811)
- 2018(9242)
- 2017(17006)
- 2016(9314)
- 2015(10623)
- 2014(10317)
- 2013(10030)
- 2012(9393)
- 2011(8622)
- 2010(9036)
- 2009(8567)
- 2008(7338)
- 2007(6679)
- 2006(6281)
- 2005(5892)
- 学科
- 济(34321)
- 经济(34281)
- 融(24994)
- 金融(24994)
- 管理(24330)
- 业(24260)
- 银(21905)
- 银行(21872)
- 行(21340)
- 企(19899)
- 企业(19899)
- 中国(18590)
- 方法(11271)
- 中国金融(10963)
- 制(10950)
- 农(10616)
- 财(10188)
- 数学(9794)
- 地方(9681)
- 数学方法(9637)
- 理论(8777)
- 业经(8601)
- 体(7999)
- 学(7978)
- 农业(7676)
- 环境(7265)
- 务(6986)
- 财务(6970)
- 财务管理(6956)
- 企业财务(6727)
- 机构
- 学院(126294)
- 大学(125216)
- 济(50448)
- 经济(49086)
- 研究(48966)
- 中国(42298)
- 管理(41948)
- 理学(34868)
- 理学院(34487)
- 管理学(33712)
- 管理学院(33522)
- 科学(30003)
- 农(27638)
- 京(27398)
- 所(25642)
- 财(23966)
- 中心(23824)
- 研究所(23324)
- 农业(21741)
- 业大(20854)
- 江(20705)
- 财经(18463)
- 院(17933)
- 北京(17714)
- 州(17160)
- 银(16923)
- 经(16785)
- 技术(16454)
- 范(16453)
- 银行(16313)
- 基金
- 项目(83168)
- 科学(63725)
- 研究(60699)
- 基金(57277)
- 家(51254)
- 国家(50780)
- 科学基金(42140)
- 社会(36125)
- 省(35159)
- 社会科(34264)
- 社会科学(34251)
- 基金项目(29397)
- 划(29248)
- 教育(29051)
- 自然(27330)
- 自然科(26706)
- 自然科学(26694)
- 自然科学基金(26220)
- 编号(24712)
- 资助(24469)
- 成果(20764)
- 重点(20083)
- 发(19556)
- 课题(19073)
- 创(18663)
- 创新(17463)
- 部(17443)
- 计划(16012)
- 科研(15987)
- 性(15667)
共检索到210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遥 毛倩 赵鑫
<正>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人才培养及学术研究活动为深化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国际合作提供了支持,在智力支持、前沿研究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从全球到区域性的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国际合作倡议和框架推动了绿色资本市场的双向流动、对外投资绿色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既有的合作网络中,以高校和研究机构为平台推动的绿色与可持续金融领域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活动同样深化了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国际合作,并在专业教育、智力支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敏生
人类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把人类的物质文明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境地;而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在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资源付出沉重的代价。“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小”,一方面,电子、通信和信息科学技术的“魔力”可以使远隔重洋的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伟
随着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通过对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发展的现状分析,阐述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使命和优势,并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专业设置的调整、课程体系的更新、师资培养、绿色校园建设等角度探讨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做法和思考,从而顺应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建设类高职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 绿色建筑 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黎明
文章通过分析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借助于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支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师资队伍、发挥科研引领、借用行业平台等措施,探索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途径,培养适应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绿色建筑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程琳 刘薇
国际上有约14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提出或设定了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普遍存在巨大的能力建设需求,尤其是在发展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方面。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超过半数的受访金融机构认为内部资源限制(包括专业人才短缺)是可持续投资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
关键词:
可持续金融 绿色金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继安 方东傅
都市农业就是在城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环境资源及自然生态,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而形成的一种农业形态。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都市农业的宗旨由保证食物供应向以生态、绿色生活、社会功能为主的模式转型,把自然融入城市成为都市农业的重要标志。自上海发展都市农业之后,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宪 熊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市场运转的血液,是经济创新的命脉。金融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金融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证。总体上看,中国金融人才队伍的发展跟上了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曾康霖
本文为曾康霖教授2013年3月在第三届中国金融教育论坛上所作的主题发言。虽已过去近十年时间,但今日读来仍受益匪浅。2021年12月1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在此,我们重温根据曾康霖教授的发言稿整理发表的"金融人才培养的探索"一文,共享曾教授当时对相关问题的前瞻性思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骏
中国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做得很成功的。我们应该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金融理论体系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金融理论体系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根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49年中国国民收入为358亿元人民币,人均70元。其中:农业245亿元,占68.4%;工业45亿元,占12.6%;建筑业1亿元,占0.28%;运输业12亿元,占3.4%;商业55亿元,占15.4%。经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东荣
大数据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将在经济社会、政治军事、医疗卫生、科学研究等领域引起重大变革,其影响力也已经全面渗入金融业,推动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的金融业态不断涌现,传统金融正向信息化金融快步迈进。如何主动应对大数据时代信息化金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地推动金融教育和金融人才培养,是当前金融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灵
世界经济进入深刻变革时代2011年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一年,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需要深刻变革的时代。先来看1949年以来的世界贸易格局。如果每十年为一个板块,前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善宁 郭沛源
<正>PRB从多个维度提出的六项原则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对中外银行业具有普适性,使之成为中外银行业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负责任银行原则(PRB)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牵头、多家银行参与制定,于2019年正式发布。PRB从发展战略、影响目标、利益相关方沟通、公司治理、企业文化、信息披露维度提出的六项原则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对中外银行业具有普适性,使之成为中外银行业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启田
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以应用技术研究为先导,以互惠互利为原则,整合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等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了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多方共赢,提高了办学效益。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科技先导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子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校企合作成为"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模式易受到企业、专业、教育体制限制等因素影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不足;培养方案有待完善;实习岗位多向高年级倾斜;"N+1"的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等。针对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建设周期长的实际,应从各角度全面推动校企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超阳 乔宇淇 马琳
围绕如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有效构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新生态,首先阐述了产教融合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然后从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课程与产业对接以及打造共享型产教融合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对深化产教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持续探索和创新在构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新生态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 改革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