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49)
- 2023(3191)
- 2022(2714)
- 2021(2803)
- 2020(2376)
- 2019(5613)
- 2018(5760)
- 2017(10361)
- 2016(5970)
- 2015(6408)
- 2014(6521)
- 2013(6432)
- 2012(6000)
- 2011(4995)
- 2010(5162)
- 2009(4901)
- 2008(5255)
- 2007(4203)
- 2006(3921)
- 2005(3423)
- 学科
- 济(20762)
- 财(20756)
- 经济(20730)
- 管理(18270)
- 业(15630)
- 企(12809)
- 企业(12809)
- 财政(12403)
- 制(10196)
- 政(9944)
- 地方(9153)
- 农(8794)
- 务(7827)
- 财务(7825)
- 财务管理(7782)
- 中国(7741)
- 体(7680)
- 企业财务(7445)
- 体制(6705)
- 方法(6039)
- 度(5702)
- 制度(5696)
- 农业(5412)
- 数学(5384)
- 数学方法(5344)
- 业经(5302)
- 银(4553)
- 银行(4553)
- 税(4265)
- 行(4228)
- 机构
- 学院(69651)
- 大学(68305)
- 济(29680)
- 经济(28961)
- 研究(26792)
- 财(25159)
- 管理(24764)
- 中国(21159)
- 理学(20376)
- 理学院(20160)
- 管理学(19912)
- 管理学院(19771)
- 科学(15079)
- 财经(14600)
- 京(14328)
- 所(14015)
- 江(13654)
- 省(13424)
- 经(13064)
- 农(12671)
- 中心(12189)
- 研究所(11909)
- 财经大学(10259)
- 范(10144)
- 师范(10097)
- 财政(9745)
- 州(9567)
- 院(9445)
- 业大(9417)
- 农业(9279)
共检索到128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登全
一)解决几个认识问题,为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1.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绝不是通过“一平二调”搞绝对平均。改革必须承认差别,体现差别。发达地区要支持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将会得到省里适当的“输血”。但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历年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梁季
1.在"最小一揽子"配套改革中积极、渐进推进省以下分税制的贯彻落实,通过省直管县、乡财县管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在大面上将我国原来的五个政府层级扁平化为中央、省、市县三个层级(不同地区可有先有后),以此作为由"山重水复"变"柳暗花明"的一个框架基础。2.在顶层规划下调整、理顺中央与地方三层级事权划分,进而按照政府事务的属性和逻辑原理,合理和力求清晰地划分政府间支出责任,尽快启动中央、省、市县三级事权与支出责任明细单的工作,并在其后动态优化和加强绩效考评约束。例如,地方政府应退出一般竞争项目投资领域;经济案件司法审判权应集中于中央层级,等等。3.以税制改革为配合,积极完善以税种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光焱
构建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国家财政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革财政:构建以人民为主体的财政理论;按公平公正的原则改革税收体系;以全体公民的福利为重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和政绩考评体系;以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构建财政管理体制。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财政改革 民主 公平 公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财政运行也进入了以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管理调整规范为特征的财政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无论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是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的高质量推进,都离不开高质量财政建设。对河北而言,为适应财政新常态要求,就必须充分利用
关键词:
财政支出 新常态 财政运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一、总体思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实现其转变的前提下,配合政府层级的扁平化和"大部制"取向下的整合与精简化,建立"扁平化"的财政层级框架,合理划分中央、省、市县三级事权和支出责任,改进转移支付制度,按"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原则,配之以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与必要合理的横向转移支付,建立内洽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丹
本文从公共财政的角度论述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性,以及运作中应遵循的原则。指出,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的现代事业组织体制,并提出了与此配套的财税措施。
关键词:
公共财政 事业单位 改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何敬一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体制下,卫生事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并且将继续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对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卫生计财部门如何深化改革,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客观要求,更好地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深化卫生计财改革的基本思路,谈些粗浅看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财税改革课题组 刘克崮 贾康 高培勇 满燕云 于长革 杨志勇 蒋震 赵全厚 刘红灿 刘威 刘微
我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与财税改革的推进密不可分,在几轮重大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财税改革都成为先行者和突破口。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经济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瓶颈、收入分配不公、社会矛盾积累等问题凸显。财政是政治、行政和经济体制的联结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时旺
一、我国工资改革的成效和经验(一) 工资改革的成效1.基本情况10多年来,我国工资改革在克服过去工资工作中“低”、“平”、“乱”、“死”等弊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10多年来工资改革大体经过了五个阶段:(1) 1978—1980年,恢复奖金及计件工资制。特别是1979年的统一升级,强调考工,择优升级,浮动三年转为固定和1980年把评奖改为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月英
现行财政体制无疑是具有极大进步意义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文章认为,改革的基本方向应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善非对称型分权模式。同时,财政体制的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总体系统规划,与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层级设置、明晰各级政府事权等统筹推进。就财政体制本身而言,建议改革转移支付方式、完善税制、实行省以下多样化的财政体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邴志刚
1995年,根据国家分税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辽宁实行了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10余年来,辽宁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支出规模不断增加,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按企业隶属关系和行业划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俞光远
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是:宏观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收入分配秩序相当混乱。为此,必须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整顿收入分配秩序。为了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必须理顺财税分配关系,加强财税法治建设,加大财税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深化改革 财税分配 法治建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东红 赵仑
"省管县"体制改革是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是市级权利向县级的逻辑回归,但省管县改革不是虚化或弱化地市级的作用与功能,而是建立经济更强大的地市级中心城市。地市级政府应继续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科学调整事权和财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开
财政改革向着省以下财政体制和基层财政领域逐步延伸,是我国财政发展的自然逻辑。在这一进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厘清优化地方财政体制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政策着力点。在剖析我国近年来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从各地间差异较大的财政省管县实施办法中提炼出"优势特色",以县级财政为重点整合地方财政级次,构建与县级基层政府责任相匹配的基本财力长效保障机制,同时不削弱市级和乡镇财政的特有功能,建立辖区内和跨辖区的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高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整体运行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子基 唐文倩
"改革顶层设计"作为"十二五"时期改革开放的战略理念,对推进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有利于理清政府间财政关系,在我国目前五级行政区划下,优先推动"三级财政"制度的设计,奠定分税制"顶层"大厦的根基;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和辅助税种,使地方税系能够稳定满足地方两级政府的财力需求,让搭建的大厦框架能牢固矗立在"底层";再次,结合我国财力上收的实际,为使地方政府财权(力)与事权进一步匹配,必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夯实"顶层"大厦。
关键词:
分税制 顶层设计 政府间财政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