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3)
- 2023(442)
- 2022(319)
- 2021(370)
- 2020(235)
- 2019(636)
- 2018(634)
- 2017(865)
- 2016(676)
- 2015(753)
- 2014(921)
- 2013(726)
- 2012(665)
- 2011(666)
- 2010(765)
- 2009(545)
- 2008(477)
- 2007(448)
- 2006(446)
- 2005(451)
- 学科
- 教育(3266)
- 中国(2616)
- 发(864)
- 发展(846)
- 教学(836)
- 展(830)
- 革(821)
- 理论(809)
- 改革(808)
- 教育改革(761)
- 济(714)
- 经济(714)
- 高等(664)
- 学校(582)
- 研究(499)
- 学(468)
- 技术(454)
- 计算(415)
- 算机(414)
- 计算机(414)
- 机化(413)
- 计算机化(413)
- 职业(412)
- 职业技术(405)
- 地方(400)
- 生(382)
- 余(354)
- 业余(353)
- 业余教育(353)
- 农(348)
- 机构
- 大学(7704)
- 学院(6722)
- 教育(5776)
- 研究(3680)
- 范(3491)
- 师范(3487)
- 师范大学(2934)
- 职业(2219)
- 教育学(2196)
- 京(2072)
- 科学(1872)
- 技术(1832)
- 所(1735)
- 北京(1590)
- 研究所(1569)
- 教育学院(1525)
- 职业技术(1473)
- 院(1409)
- 中心(1359)
- 江(1358)
- 研究院(1188)
- 教育科(1149)
- 教育科学(1136)
- 中国(1120)
- 州(1120)
- 技术学院(1092)
- 管理(1050)
- 济(1046)
- 经济(970)
- 研究中心(902)
共检索到13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魏健
民族教育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民族的团结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北京市回民学校一向倡导以民族教育发展为先,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和谐发展的办学使命为己任。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从四个方面着力深化民族团结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民族中学 民族团结教育 和谐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英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民族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德育培养途径和手段。青海藏区民族团结教育是全国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缩影,我们有必要从加快藏区经济发展、培育各族公民共同的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合力,以及建立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确保藏区民族团结教育成果惠及各族群众,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关键词:
藏区 民族团结教育 独特性 影响因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严庆 梅丽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特征。步入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民族团结朝向中华民族凝聚力、包容力的提升,民族进步朝向各民族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者相辅相成,团结是进步的保证,进步是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进步,在新世纪新阶段体现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新时代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写照。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明确指向,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求"目标—任务—内容"的具象化,要求"区域—学段"覆盖的完整性,要求"实施途径—组织保障"的操作性。贯穿于全部学段的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西北民族大学发挥各民族文化共生共存的优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跨民族文化教育,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每年10月学校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同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相结合,与培育"一院一节一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发挥各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开展了民族文化节、民俗文化节、法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詹先友 杨继军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藏区高等学校作为民族院校的性质与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有利于学校及藏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学校要从提高认识、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学生结对帮扶、民族文化物质载体建设、强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努力提高民族团结教育效果,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学校及藏区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藏区 民族团结 教育 途径 方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丽萍 覃月弯
文化认知源于对本民族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感知、认识、知晓和理解,正确而全面的文化认知是民族团结的文化根基。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文化认知内容不全、认知路径狭窄等问题,需要建立以"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文化杰作"为核心内容的"三重文化认知",并且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虚拟空间"三大平台"建设,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路径,由此构建中小学生对中华各民族及其文化的整体认知,以理性的文化认知,建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误读和歧见,以心灵相通增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构筑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文化认知 文化交融 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万明钢 杨金香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学校专题教育课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的实施却不尽如人意,存在形式化、以宣传和活动代替教育等困境。从核心素养的视野探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为何提出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何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问题的论述,提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四个核心素养。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中华文化认同是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核心素养的基础;团结信念是学校生活中各族学生交往交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婕 万明钢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各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梳理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与评价体系构建的政策依据、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建立的基本环节:明确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目标、内容与任务;丰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施途径;保障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施条件;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评价体系;持续改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评价体系是构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构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评价的目标、基本维度(思想建设、机制保障、综合条件保障、结果效益呈现)与实施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士会 张钰与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以主体交互性、内容生活性、手段创造性和评价过程性为特征的生成性过程。运用怀特海过程哲学理论建构的“主体性-相关性-创造性-过程性”模型,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四个维度关照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成性过程。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基于过程逻辑,即对话性师生关系、生活性知识世界、创造性技术手段以及过程性评价标尺的逻辑层次。然而,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低质量发展呈现出学生本位的“主体建构”仍需强化、知识世界的“生活关联”相对薄弱、数字化手段推送的“共情体验”亟待深化以及质量评价的“过程生成”有待彰显的现实样态。鉴于此,提出强化主体交互、优化知识谱系、赋能数字技术平台和实化动态评价的路径重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态跃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士会 张钰与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以主体交互性、内容生活性、手段创造性和评价过程性为特征的生成性过程。运用怀特海过程哲学理论建构而成的“主体性—相关性—创造性—过程性”模型,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四个维度关照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成性过程。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基于过程逻辑,即对话性师生关系、生活性知识世界、创造性技术手段以及过程性评价标尺的逻辑层次。然而,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低质量发展呈现出学生本位的“主体建构”仍需强化、知识世界的“生活关联”相对薄弱、数字化手段推送的“共情体验”亟待深化以及质量评价的“过程生成”有待彰显的现实样态。鉴于此,提出强化主体交互、优化知识谱系、赋能数字技术平台和实化动态评价的路径重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态跃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芳
新时代对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战略地位定位、对民族团结现实格局与理论基础的阐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确立、对通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设计,为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创新提出了全新的战略要求。同时,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要求对"如何建立常态化机制""如何实现全面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如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行教育政策创新。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创新应致力于紧扣新时代新要求,加强教育政策规划意识,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范围、全思维、全方位"育人政策体系;准确定位,坚持整体、系统、长远思维及价值理性等价值取向;合理整合,以教育规律为指引构建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有力保障,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协同创新工作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韦兰明
微课的引入能有效缓解当下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师资缺乏、教育教辅资源不足及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学时间受到挤压等现实问题。开发民族团结教育微课资源,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微课实施路径,评估民族团结微课实施效果,是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与内容。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小学 民族团结教育 微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欧以克 刘妍
促进民族团结是多民族国家教育的重要功能,这种功能主要通过培养民族治理人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倡导主流的民族价值观、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民族间"三交"等方面来体现。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推进多元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效地发挥了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独特功能。广西的实践探索表明:扶持民族教育是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保障,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是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核心内容,推进多元文化教育是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舒仁富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迈向21世纪的基本任务。那么,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呢?我们学校的基本做法是:以教育科研为先导,通过教育科研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使学生全面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一、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要把素质教育的思想、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光临
大学必须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研究工作。新世纪高等教育研究应注重宏观和微观研究领域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机构的作用,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工作。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学校发展 高教学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