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89)
- 2023(3043)
- 2022(2491)
- 2021(2669)
- 2020(1956)
- 2019(4975)
- 2018(5091)
- 2017(7971)
- 2016(5620)
- 2015(6438)
- 2014(6797)
- 2013(5780)
- 2012(5482)
- 2011(5192)
- 2010(5487)
- 2009(4519)
- 2008(4320)
- 2007(4107)
- 2006(3737)
- 2005(3451)
- 学科
- 教育(18557)
- 济(15973)
- 经济(15962)
- 中国(10472)
- 地方(6301)
- 管理(6157)
- 教学(5925)
- 理论(5905)
- 农(5432)
- 业(5392)
- 学(5008)
- 发(4252)
- 发展(3856)
- 农业(3849)
- 展(3734)
- 地方经济(3684)
- 关系(3457)
- 方法(3425)
- 革(3360)
- 研究(3349)
- 高等(3335)
- 技术(3315)
- 学校(3310)
- 改革(3246)
- 体(3162)
- 数学(3162)
- 思想(3135)
- 数学方法(3069)
- 政治(3015)
- 思想政治(2842)
- 机构
- 大学(69394)
- 学院(64585)
- 研究(29947)
- 教育(26926)
- 范(21066)
- 师范(21005)
- 济(19100)
- 经济(18405)
- 师范大学(17571)
- 科学(17124)
- 京(16791)
- 管理(16213)
- 所(15291)
- 中国(14474)
- 研究所(13939)
- 理学(13657)
- 理学院(13319)
- 管理学(12881)
- 管理学院(12727)
- 职业(12184)
- 中心(11842)
- 技术(11738)
- 北京(11706)
- 江(11426)
- 院(10764)
- 农(10340)
- 教育学(10305)
- 州(9224)
- 研究院(8531)
- 职业技术(8335)
共检索到114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风强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为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比较教育研究开拓了新视野、提出了新任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教育如何推进"民心相通"、助力"互联互通"?为此,4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座谈会,参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本刊本期集中发表专家发言,以飨读者。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教育研究作为本刊重点选题,欢迎作者积极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刊将优先刊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许云霞
国际金融危机使新疆对中亚直接投资成本大幅降低,抓住机遇可以使新疆与中亚由边贸层次的合作上升为产业层次的合作。当前新疆对中亚的投资增长快,发展不均衡,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大项目开始增加,投资层次较低,整体规模偏小。中亚国家的投资政策与环境,新疆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服务机制与产业发展水平是主要制约因素。今后应促进沿海地区与中亚在新疆的经济技术对接,综合运用各种对外经济手段,发展境外加工和境外转口,实行贸易和投资有机结合,加强对外技术输出。
关键词:
直接投资 中亚 新疆 对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慧勤 李宏茜 王云 孙丽
中国与东南亚国际交流与合作正逐渐从政治经济文化层面扩展到教育层面,而云南省与东南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已逐渐成为双方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的突破口。运用波特的菱形理论指导云南省发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明晰云南省发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优势,明确加快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进程的对策:抓住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机遇,坚持依法办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面扩大高校教学与科研合作领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庞岩 张勇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疆与中亚地区的贸易额逐年递增,并且新疆与中亚地区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也有显著发展。从新疆获准开办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以来,服务区域不断扩大,业务量持续增加,积极推动了新疆与中亚国家间在能源开发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如何进一步推进新疆与中亚地区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珉
东欧、北亚及中亚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但区域分布不平衡;林产品贸易活跃,木材进口占消费的比重较高,但林业在该地区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其资源状况很不相称。该区域林业进一步发展存在基础设施缺乏、经济和社会转型带来的不稳定性、非法采伐及森林资源匮乏导致生态防护功能低下、林业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得不到应有重视等问题。当前,该地区已形成了林业绿色共识,制定了可能的行动方案。中国与该地区的林业交流沟通、贸易往来比较密切,需要进一步在现有框架下利用多种渠道加强绿色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惠君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的突破口。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正是为实现"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中国与中亚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必要而可行,并且空间巨大。本文基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视角,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国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惠君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的突破口。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正是为实现"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中国与中亚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必要而可行,并且空间巨大。本文基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视角,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国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晓钟 刘利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深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系,促进彼此能源、经贸、投资、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该倡议的实施还将促进跨境次区域合作,如跨境经贸区、跨境工业园区等。通过借鉴跨境产业园区建设经验,结合"一带一路"能源产业特点,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国际能源产业园区合作模式。以中亚地区为例,分析能源产业园区功能及特点,从合作园区框架搭建、合作区位选取、合作内容确定、合作主体作用、运行机制几个方面分析国际能源产业合作园区运行模式,提出能源产业园区在发展方向、区位选择、政策完善、合作环境改善四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能源产业园区 合作模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晨阳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尤其是能源领域方面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相关数据,运用SITC Rev.3商品分类方法,从能源结构、商品格局及贸易合作三个方面入手,对1992—2017年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和商品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间一直保持良好贸易合作关系,总体上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中国对中亚地区国家的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口以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自中亚地区国家进口的能源产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根据国家类型实施差异化策略,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实现"共赢",积极推动多边合作协议签署等对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巍 王百田 张克斌
【目的】中亚地区是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远离海洋的内陆旱地,其旱地生态系统支持很大比例的人口和经济,评估干旱对该区域可持续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1901—2015年空间分辨率0.5°×0.5°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月数据,应用关联Mann-Kendall检验和Theil-Sen(TS)slope分析了1901—2015年中亚地区1、3、6和12个月的SPEI(SPEI01、SPEI03、SPEI06、SPEI12)的趋势空间分布情况,以评估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变化。【结果】研究显示(1)SPEI01在39.24%的研究区面积上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且我国新疆天山山脉以南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为-5×10~(-4)a~(-1);在45.73%的研究区面积上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塔吉克斯坦的上升幅度最大,为3×10~(-4)a~(-1)。(2)SPEI03在76.32%的研究区面积上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中吉尔吉斯斯坦下降幅度最大,为-4×10~(-4)a~(-1);在15.39%的研究区面积上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其中塔吉克斯坦上升幅度最大,为3×10~(-4)a~(-1)。(3)SPEI06和SPEI12的趋势空间分布基本相同,且哈萨克斯坦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3×10~(-4)和-5×10~(-4)a~(-1),塔吉克斯坦的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为5×10~(-4)和6×10~(-4)a~(-1)。【结论】中亚地区年和季节降水的时空变化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造成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湿润化和干旱化趋势。对于哈萨克斯坦中部、土库曼斯坦西南部和我国新疆天山以南地区出现的短期和中长期干旱化趋势以及中亚大面积区域出现的季节性干旱化趋势,当地政府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干旱,以防治植被退化和荒漠化,保证粮食生产及其人口福祉和安全。对于其他区域出现的湿润化趋势,特别是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当地政府需进一步完善防洪和水利灌溉设施,以防止洪旱灾害扩大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崇杰
苏联解体和世界两极格局结束后,中亚地区相对地成为一个“中间地带”。由于地缘战略位置重要,能源储量极为丰富,世界各种力量都加紧向这个地区扩大自己的影响,而且在相对缓和的气氛下竞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戴超武 李春玲
冷战结束后 ,中亚地区在美国战略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9·11”事件后 ,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有两个基本目标 :实现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建立有利于美国的阿富汗未来政权。美国的政策将产生长期的影响 ,不仅导致美国力量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 ,主导阿富汗未来的政治发展 ,而且对美俄关系和中国国家安全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9·11”事件 中亚地区 美国的政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莉 周宏飞 包安明
根据中亚5国100个气象站1901—2000年月平均温度和降水资料,运用Miami、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中亚地区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法、并结合ArcGIS和SPSS对其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亚地区100 a降水气候生产潜力(Yr)和蒸散气候生产潜力(Ye)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温度气候生产潜力(Yt)趋势相反,Yr和Ye均发生了4次突变,Yt没有发生突变;②气候生产潜力区域差异明显,其中,Yt呈从西南向东北减少的趋势,Yr和Ye变化比较复杂,大致具有东部大于西部的规律;③增温增湿的气候变化趋势有利于中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亚博 葛岳静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更是中国西向出口的第一站,研究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关系对于促进双方合作与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均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事件数据分析法,尝试运用定量手段衡量1992—2015年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的发展与演变,并探讨影响双方地缘关系演变的因素。发现:①地区尺度上,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的演变可划为低速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和波动调整四个阶段,双方累计互动147次、月均0.51次,且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安全、能源、文化等领域;②国家尺度上,中国与5个国家互动频繁,但国家间差异显著,其中中乌互动事件最多,而中塔最少;③将双方地缘关系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三个方面,其中,地缘政治是先导性要素、地缘经济是重要因素、地缘文化是重要补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卫灵 刘强
亚太大国高度关注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制定了相应的能源安全战略,并采取积极行动,导致激烈的能源争夺正在中亚地区展开。中国可依据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政治经济合作基础,积极开展能源合作与外交,构建有效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与稳定同时,构筑起西部周边的安全屏障。
关键词:
中亚地区 能源争夺 能源安全 能源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