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306)
- 2022(2779)
- 2021(2959)
- 2020(2465)
- 2019(5895)
- 2018(6496)
- 2017(10131)
- 2016(6381)
- 2015(7182)
- 2014(7395)
- 2013(6372)
- 2012(5812)
- 2011(5247)
- 2010(5700)
- 2009(5250)
- 2008(5488)
- 2007(5017)
- 2006(4873)
- 2005(4714)
- 2004(4205)
- 学科
- 济(14965)
- 经济(14925)
- 管理(14463)
- 业(10415)
- 企(9086)
- 企业(9086)
- 制(8838)
- 中国(7872)
- 教育(7302)
- 体(6478)
- 财(6440)
- 农(5768)
- 教学(5695)
- 体制(5506)
- 银(5000)
- 银行(5000)
- 理论(4971)
- 税(4920)
- 行(4807)
- 业经(4667)
- 税收(4643)
- 收(4590)
- 融(4289)
- 金融(4289)
- 工作(4037)
- 制度(3935)
- 度(3935)
- 学校(3409)
- 地方(3364)
- 农业(3334)
- 机构
- 大学(77522)
- 学院(74524)
- 研究(28022)
- 济(25428)
- 经济(24523)
- 中国(22218)
- 管理(21898)
- 京(17743)
- 财(17393)
- 理学(16678)
- 范(16636)
- 师范(16583)
- 理学院(16430)
- 管理学(15854)
- 管理学院(15706)
- 科学(15443)
- 教育(14971)
- 所(14482)
- 江(14362)
- 师范大学(12878)
- 北京(12649)
- 中心(12578)
- 研究所(12337)
- 州(11749)
- 财经(11189)
- 经(9916)
- 院(9889)
- 农(9709)
- 技术(9509)
- 省(9460)
共检索到145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小梅 吴英策 黄晓 白逸仙 朱泽峰 陈超群
立足于部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的实践,通过对75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年度报告、25所抽查学校自评报告的文本分析,结合25所高校的现场考查、座谈与访谈分析,提出现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取得的成绩,包括坚持党管人才,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行同行专家评议,推进分类多元评价;深化代表成果评议制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评审环境等。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关键向度,即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突显"教书育人"质量评价;完善"多元分类"评价体系;实现"动态过程"评聘管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解飞厚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应引入科学计量的指标和方法。为了提高职称评审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建立指标体系需要解决要素和赋分方法等诸多问题。同时 ,学科组专家应当自始至终操作科学计量的整个过程 ,为学校评委会在评审中突出重点、保证质量创造必要的条件。专家不记名投票有其合理性 ,投票的方式宜采用量化法。
关键词:
科学计量 专家评审 职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谦
教师职称评审权的下放,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把“双刃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其职称评审也应具有自身独特性。普通本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模式的惯性仍然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但其在评审导向、评审标准内容等方面已经不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理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特征,充分发挥评审导向功能,服务教师专业发展,在评审理念、标准内容、组织流程、模式类型和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以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 职称评审 改革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为民 崔欣欣
2017年评审权下放后,高职院校开启新一轮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设。该轮制度建设的主要成绩表现在基本建成“四层级、六部门”的评审组织机构,构成“自下而上”的评审闯关模式,职称评审的条件、内容与方法呈现诸多亮点,评聘结合成为评审制度的重要原则等,但同时也存在学术导向的职称评审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职称评审指标的量化赋分方法不够公平合理、职称评审流程不够周全严谨等问题。省思发现,其主要根源是传统教育管理思想长期疏忽高职教育的类型属性,盲目套用研究型大学的理念误导教师的职称评审观,绩效评估模式助长职称评审制度设计的学术导向,教育行政化掣肘职称评审制度的民主性与公平性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金松
高校教师评审权下放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政府合法性基础重建、提升高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校教师公平发展。高校教师评审权下放意味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控制主体从政府转移到高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从相对统一转变为具有高校特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从依赖政府转移到依赖高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面临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良莠不齐、高校自主设定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可行性未知、职称评审及监督主体与其权责限度未明确规定的瓶颈。因此需要提升高校内部综合管理能力、促进职称评审标准的科学化、强化评审过程监督制度的
关键词:
程序公平 制度公平 制度弹性 办学自主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定华
加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是政府职能的一次深刻调整。在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时,须坚持权责相统一原则。放权的目的是促进高校在法律法规框架和政府宏观指导下的自主办学,激发出生机与活力。为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近期教育部在出台《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研究出台了《高校教师职称评
关键词:
职称评审 教师职称 暂行办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理 刘敏辉 朱伟
通过精准分析国家评价导向,深度调研陕西省各类本科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探索省属本科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总体规划,研究构建适用于省属本科院校、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系。
关键词:
省属本科高校 职称评审制度 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宝 武毅英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科研业绩条件的弹性设置具有等级选择、多样分类、等值替换和量化转换等几种主要模式。总体上,这一评价制度存在着基于分类方式的弹性设置过于粗放,可替换性指标设置改革步伐偏小,教学业绩对传统科研业绩的可替换性微弱以及"破格式"弹性设置缺乏等不足。为促进大学教师职称评审的优化,应进一步设计更为细致的分类体系与标准,大胆探索和尝试更具颠覆性的等值替换机制,加强以促进"科教融合"为导向的可替换指标设计,创设以高质量科研业绩为导向的"破格式"评审制度。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称评审 科研业绩 弹性设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梁红
公平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是人们对理想制度的一种预期。然而,现实的制度安排则往往与人们的预期存在距离,即存在制度公平的缺失。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公平缺失,不仅需要对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进行积极变革,而且更需要营造一种提升教师学术抱负水平的文化自觉。
关键词:
公平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文化自觉 构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亮
当前,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内涵质量提升发展且全力冲刺的竞争白热化阶段,正值高职优质校-双高建设时期,职称评审改革工作已然进入深水区。正是基于绝大多数高职教师对职称评审工作的高度重视,而目前存在的问题却又普遍比较堪忧,整体性弱化、对称性异化、促进性软化和驱动性乏力等状况仍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打击了高职教师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院发展建设。特此以职称评审改革为切入点,完善体制机制、构建指标体系、助推队伍建设,力求解决问题弊端;着力聚焦于驱动优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展,引导高职教师回归教育教学本身、投身改革建设项目、重视"双师双能"素质、实践应用职教科研,全方位、宽领域、多维度、广途径推进高水平高职优质校内涵建设稳步有序和特色质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新春 吴艳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是人事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工作,在现行的职称评审体制下,晋升高一级的职称,必须具备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学术成果。一方面,由于职称与个人利益相关联,高校职称评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评审高一级职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内在自律精神尚未养成与外在约束制度供给不足,同时也滋生了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有效治理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必须坚持教育引导与制度保障有机结合的原则,切实建立健全恩威并施的外在约束制度,学术道德才能逐渐内化成人们自觉的行动意识,才能从源头上抵制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回归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初衷。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称评审 学术道德 失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伟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蔡宗模 陈韫春
建国以来,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相应的演变,专业职务的技术内涵不断凸显。目前,仍然存在政府干预过多、社会化评审机制不健全等与宏观政策趋势不相适应的制度障碍,职称评聘在评审标准、评价机制、聘后管理、人才流动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包括构建职称评审信息管理平台、健全社会化评价机制、落实并发挥自主聘任制的优势、完善人才正常流动的保障措施等,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人才成长,实现优化配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由登
高校教师评价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师发展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教师反思行为、形塑认知、构筑共同体。然而,高校教师评价在实践中产生偏差,教师评价的价值导向发生偏移,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在高校教师评价改革中,要树立系统思维、学术思维和发展思维,完善顶层设计,优化评价过程,使教师评价回归其应有的价值预设轨道。
关键词:
高校 教师评价 教师发展 评价优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义军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职称则反映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能力和资历。因而,教师的职称评聘及其考核是不可或缺的,问题在于,教师的职称该靠什么获得,又该如何考核与某一职称相对应的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和任期考核主要涉及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的若干具体要求,即"槛值"。然而在教师职称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期考核的实际工作中,对这两个方面的"槛值"设定并不平衡,即对科研方面的要求较高也较多,而对教学方面的要求则较为"宽松",一般只要教师完成相应职称所应达到的教学工作量、不出现师德问题就可以了。职称的晋升与聘任,是最为高校教师关注、也最能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牵动效应的因素。因此,高校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