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1)
2023(9648)
2022(8630)
2021(8356)
2020(6840)
2019(16211)
2018(16319)
2017(30623)
2016(16534)
2015(18656)
2014(18720)
2013(18449)
2012(16539)
2011(14825)
2010(14660)
2009(13080)
2008(12554)
2007(10716)
2006(9166)
2005(7774)
作者
(46795)
(38684)
(38341)
(36463)
(24710)
(18561)
(17380)
(15339)
(14739)
(13746)
(13367)
(12831)
(12095)
(12051)
(11958)
(11653)
(11633)
(11509)
(10980)
(10858)
(9552)
(9307)
(9164)
(8809)
(8669)
(8554)
(8501)
(8494)
(7686)
(7632)
学科
(63449)
经济(63374)
管理(46556)
(44883)
(36829)
企业(36829)
方法(31171)
数学(26925)
数学方法(26633)
中国(17845)
(17652)
(15687)
(14564)
业经(14215)
地方(13338)
农业(12274)
理论(11397)
(11027)
(10895)
(10850)
贸易(10844)
(10509)
技术(10061)
环境(10034)
教育(9794)
(9681)
财务(9622)
财务管理(9607)
企业财务(9107)
(8964)
机构
大学(232796)
学院(229439)
管理(95890)
(88013)
经济(85998)
理学(84091)
理学院(83156)
管理学(81784)
管理学院(81366)
研究(74966)
中国(53531)
(49590)
科学(47214)
(38955)
(36946)
业大(34643)
(34127)
研究所(33949)
中心(33498)
财经(31940)
北京(31394)
(31192)
(30998)
师范(30954)
(29130)
(27270)
农业(26673)
(26049)
经济学(25596)
师范大学(25319)
基金
项目(164479)
科学(129266)
研究(121689)
基金(119325)
(103216)
国家(102318)
科学基金(88363)
社会(75557)
社会科(71427)
社会科学(71407)
基金项目(64404)
(63607)
自然(57905)
自然科(56538)
自然科学(56528)
教育(55591)
自然科学基金(55491)
(53747)
编号(50511)
资助(48722)
成果(40881)
(36128)
重点(36072)
(34373)
(34083)
课题(33894)
创新(31666)
项目编号(31491)
科研(31274)
教育部(31197)
期刊
(92325)
经济(92325)
研究(67734)
中国(40099)
学报(35817)
科学(34296)
管理(33581)
(30861)
(27445)
大学(27174)
教育(26993)
学学(25358)
农业(22055)
技术(19373)
(16261)
金融(16261)
业经(15420)
财经(14646)
经济研究(14362)
图书(14189)
理论(12329)
(12318)
问题(12031)
科技(11780)
实践(11598)
(11598)
情报(10770)
技术经济(10733)
(10593)
现代(10533)
共检索到320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程梦瑶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以下简称"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这是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同样要求之后对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这一重要任务的再一次明确重申;也是在社会发展众多领域中,党中央连续明确要求要加强战略研究的唯一领域;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慧  王志刚  
文章从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出发 ,讨论了人口迁移流动的机制 ,概述了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并重点论述了人口迁移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针对与环境关系尤为密切的人口迁移和旅游型人口流动提出了消除或减免其环境影响的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友苏  
人口迁移研究和人口生育率、死亡率的研究,构成人口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活动与城市化过程更是有关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迁移活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家庭及个人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口迁移活动可以改变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影响劳动力供求关系,从而影响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启明  
本文以人口为基本出发点,从控制论角度提出人口迁移空间过程的一般数学表达,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物理场论及最大熵原理,初步提出迁移场理论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 一、人口迁移空间过程的一般数学表达 人口迁移过程首先是由区域外部的动因作用于区域内部,然后再由区域内部向区域外部扩散的过程,即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汤雪梅  
目前,尽管大家都在使用“流动人口”这个名词,但每个人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这一概念在使用时所包含的意义和内容并不统一。只有弄清楚流动人口的定义,分析与研究才能顺利进行。 迁移人口是指既改变了居住地又改变了户籍所在地的人口,而流动人口一般指不改变户籍关系但改变了居住地的人口,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本质区别在于户籍是否改变。现在,流动人口定义中“不改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庆五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在科学研究领域均属复杂的动态概念。如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确切地表述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的科学含义,适当确定其研究对象和统计范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略抒己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正>人口迁移流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公平正义、人人平等以及人的迁徙自由,全民共同富裕包括贫富差距的缩小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的自由迁徙是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显著标志,对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1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形成日益高涨的浪潮。本文认为,中国目前迁移的特殊动力是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形成的扭曲的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格局;而改革以来扩大了的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为迁移提供了追加的动力。对人口迁移特征的分析表明,这个迁移过程是符合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规律的,具有不可避免的性质。并预测了未来的趋势和可能的政策取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很多人对人口的迁移流动和城市化持否定的态度。与此相反,本文从迁移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的集聚效应,以及相应的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的增加,促进环境污染的治理和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有利于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等方面,对人口的迁移流动和城市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呈琮  
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更需要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人口自由流动。人口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口的必然要求。人口流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松林  孙文远  郑好青  
迁移人口在大、小城市中分别获得的总便利性程度不协调是新时代主要矛盾在城市发展方面的集中体现。造成这种不协调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城市能使迁入人口获得更高的"非户籍型便利性"程度;另一方面,迁入大城市的人口获得的"户籍型便利性"程度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而不断增大,但迁入小城市获得的"户籍型便利性"程度却为0。因此,新时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是:小城市重点提高"非户籍型便利性"程度;大城市尽量消除因各种人为因素与城市行政级别引起的"非户籍型便利性"过度累积,且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协调降低"户籍型便利性"程度;大、小城市协调提高迁移人口在其中所获得的总便利性程度,以引导"便利性人口迁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金星,贾秀嵩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某种消费水平下,保证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社会经济环境良性发展的最高人口数。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区差异性极大,各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实际人口数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对我国的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对了解我国未来人口迁移的趋势及人口迁移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省际迁入或流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北京市非迁移老年人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从家庭户层次对有老年人迁入的家庭户的部分特征对老年人迁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沈续雷  
本文主要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近年来上海市外人口入迁及市内人口迁移规模增长,市外人口入迁、市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特征及其对上海人口再分布变动的影响,发现上海市内、外人口迁移,促进了上海人口再分布的郊区化发展与均衡化变动,对上海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功能重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都心部高密度人口仍按"摊大饼"方式外迁扩散、郊区有些区县因人口净迁出而形成一定相对"过疏化"趋势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的考察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启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利用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本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个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在决定个人是否进行省际人口迁移方面有着显著影响作用。 利用该次调查提供的省际人口迁移“时间”信息,本文对“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人口迁移发生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比利用调查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