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2)
- 2023(11415)
- 2022(9056)
- 2021(8804)
- 2020(7193)
- 2019(16500)
- 2018(17099)
- 2017(31127)
- 2016(17428)
- 2015(20245)
- 2014(20281)
- 2013(19167)
- 2012(17684)
- 2011(16071)
- 2010(16336)
- 2009(15030)
- 2008(15204)
- 2007(13797)
- 2006(12945)
- 2005(12096)
- 学科
- 济(64410)
- 经济(64324)
- 管理(42295)
- 业(35923)
- 企(28598)
- 企业(28598)
- 中国(27838)
- 方法(21184)
- 农(21155)
- 制(17561)
- 业经(17346)
- 数学(17147)
- 数学方法(16952)
- 财(14658)
- 地方(14443)
- 贸(13638)
- 贸易(13622)
- 教育(13358)
- 易(13309)
- 农业(13285)
- 学(12996)
- 理论(12954)
- 体(12816)
- 银(12809)
- 银行(12803)
- 行(12476)
- 融(11577)
- 金融(11575)
- 发(11439)
- 图书(10879)
- 机构
- 大学(235092)
- 学院(229222)
- 济(95168)
- 经济(93040)
- 研究(84829)
- 管理(80287)
- 中国(67590)
- 理学(65276)
- 理学院(64447)
- 管理学(63326)
- 管理学院(62837)
- 京(52597)
- 财(47559)
- 科学(47010)
- 所(41918)
- 江(38628)
- 中心(38362)
- 研究所(37296)
- 范(36659)
- 师范(36397)
- 财经(35031)
- 北京(34726)
- 农(33292)
- 经(31891)
- 州(31289)
- 经济学(30200)
- 院(30188)
- 师范大学(28867)
- 业大(27588)
- 经济学院(26884)
- 基金
- 项目(138702)
- 研究(112746)
- 科学(108015)
- 基金(96286)
- 家(82156)
- 国家(81387)
- 社会(70360)
- 科学基金(68595)
- 社会科(66452)
- 社会科学(66434)
- 教育(54035)
- 省(52745)
- 编号(49241)
- 基金项目(49138)
- 成果(45290)
- 划(44531)
- 资助(38894)
- 自然(38415)
- 自然科(37528)
- 自然科学(37520)
- 自然科学基金(36871)
- 课题(35300)
- 重点(31736)
- 部(31589)
- 发(31246)
- 年(30137)
- 项目编号(29950)
- 国家社会(29410)
- 性(29063)
- 创(28653)
- 期刊
- 济(117686)
- 经济(117686)
- 研究(82414)
- 中国(63589)
- 教育(46118)
- 财(36925)
- 图书(32947)
- 管理(32865)
- 学报(32691)
- 农(32439)
- 科学(28850)
- 书馆(26532)
- 图书馆(26532)
- 大学(26267)
- 融(26131)
- 金融(26131)
- 技术(21823)
- 农业(21565)
- 学学(21467)
- 经济研究(19305)
- 财经(18671)
- 业经(17876)
- 经(16459)
- 问题(15572)
- 坛(15419)
- 论坛(15419)
- 贸(14212)
- 职业(13049)
- 世界(12973)
- 国际(12758)
共检索到398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赵兴胜 马坤坤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所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对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基本解决了“无处读书”和“无书可读”的问题,设备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也接近国际一流,但也存在组织体系陈旧、服务水平不高、发展不稳定、可持续性低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文化领域建设特别是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对滞后。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明晰发展目标与努力方向,致力于构建融民族性、新质性、融合力、凝聚力于一体,具有学术化、数智化和社会化特点的新文化体系,特别是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围绕“学术、学科、学习”开展组织体系改革,提升数字化水平,加强新质馆员队伍建设,构建共创共赢的新生态。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等学校图书馆 文化现代化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杨嘉
一、面向社会,跻身信息市场,是高校图书馆深化改革的方向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单纯靠国家拨款、封闭办馆,只对校内进行义务服务的办馆模式,严重地束缚了自身的发展,影响其社会效益的发挥。随着高等学校的改革将逐步“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高校图书馆若不改变传统的办馆模式,面向社会,跻身信息市场,提高总体服务水平,必将进一步陷入困难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石萍
近几年,我国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具有现代气息的图书馆,如上海图书馆、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此外不少图书馆在其工作发展定位时,均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放到重要地位。新上海大学在高校合并和建设新校区时,建成了一个约4万平方米的气势非凡、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图书馆。作为上海大学图书馆的一员,对此感到自豪,同时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图书馆硬件上去了是否意味着就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了。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龙子华
文章以探讨道德文化建设的定义为切入点,结合图书馆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提出了图书馆在社会道德文化建设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探析了图书馆助力道德文化建设的途径与形式。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道德文化 道德文化建设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锦周
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发展的特定产物,同时又对图书馆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图书馆文化具有多种特征与功能:时代性特征与导向功能;自动化特征与服务功能;辐射性特征与教育功能;社会化特征与效益功能;群体性特征与凝聚功能。当前,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提高馆员素质;保持图书馆本色,强化文化职能;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图书馆文化。
关键词:
图书馆文化 特征 功能 建设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方家忠
转型发展是当代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关乎能否顺利应对信息技术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更是公共图书馆中国式现代化要回答的时代命题。文章旨在通过研究广州图书馆的实践案例,探讨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可行模式,探索公共图书馆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文章对广州图书馆新馆开放10年来系统开展文化服务、拓展公共交流功能、强化阅读推广服务、推动功能平台化和知识服务、强化管理支撑和管理变革的实践历程进行梳理,对“第三空间”、社会交流与信息交流等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从创造交流价值、提升综合服务效能、促进传统服务、强化传播与阅读推广、展现平台价值等5个方面对转型发展的成效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广州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实践形成了一个可行模式:方向是文化服务及更广义的交流服务;主要的理论基础是“第三空间”或公共空间理论;路径是充分利用新馆建筑设计,实施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服务政策,通过服务拓展,强化交流功能;服务模式是通过引入文化交流、公共交流活动,丰富服务内容,提升公众的图书馆意识,促进图书馆传统服务,提升综合服务效能,使图书馆日益成为城市的公共文化中心和城市窗口。文章从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强化科学与文化功能、持续寻求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守人文主义底色等方面对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未来和公共图书馆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润好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人口结构调整的挑战日益显现,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是应对图书馆战略转型和事业变革的关键所在。文章对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建设理念进行历史溯源,考究人在图书馆的角色内涵和职能定位演变,明确其从以藏为主,以人补藏,到聚焦馆员专业能力,走向以读者服务为中心,并逐渐形成以人为中心建设理念的发展历程。研究从角色定位、建设内容和建设项目三个层面刻画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的整体逻辑框架,明确用户、馆员和社会力量三种关键角色,并提出未来建设的三个关键行动:加强用户中心理念,助推公共图书馆现代化转型;重视馆员专业能力提升,弘扬公共图书馆社会价值;推动社会参与机制创新,完善图书馆体系布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加宁
在某种意义上讲,改革也是革命,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和革命一样,都是要进行社会经济变革,要调整利益关系。 综观世界各国,但凡改革获得成功者,都存在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国际政治上存在着强大的挑战;二是国内社会存在着有力的支持;三是宏观经济环境相对平稳。改革的列车只有在既存在着巨大压力又存在着强大动力,并且是比较平坦的轨道上,才能够稳步向前,否则就有可能出轨。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5年,现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改革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本身也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我们应当把握住节奏,通过不断“换档”,使改革、开放和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东
党的二十大宣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国税务系统掀起了“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税收现代化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为使税收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税制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坚持人民至上,发挥税收调节职能,助力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公平正义,深化依法治税,助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建设智能化征管体系,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坚持合作共赢,融入国际税收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常庆欣 郑子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将改革引向纵深的探索实践中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经过目标范畴、涵盖范围、战略谋划、体制安排的创新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愈益具像化、立体化,其实践意义也在现实推进过程中经多方面、深层次的历史性成就得以充分演绎,并在思想指引、政治保证、思维方法等层面为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们共同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意蕴。梳理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于理解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能“成功推进和拓展”、新征程何以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 丰富意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这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充分体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经济学家》编辑部特邀请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撰文笔谈,现将部分成果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宋书星
各国各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存在以年份"断代"的统一标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不等于建设现代图书馆,应当立足现实,继续发展完善近代图书馆的知识传播和社会教育功能,脚踏实地,不尚空谈,努力改变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落后面貌。
关键词:
图书馆发展史 断代研究 现代化建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 汪德华 马珺 何代欣 杜爽 许艺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涉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领域,主要目标指向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扩大国内消费奠定制度基础,助力创新引领和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共同富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地区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以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为重点,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以加强统筹能力和绩效导向,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以统筹发展和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姜长云 林万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未来一段时间工作作出的总动员、总部署。本组笔谈特邀三位专家学者对全会强调的“三农”领域的重大原则、重要改革举措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刻解读,希冀为新阶段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 何德旭 汪德华 马珺 何代欣 杜爽 许艺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涉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领域,主要目标指向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扩大国内消费奠定制度基础,助力创新引领和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共同富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地区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以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为重点,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以加强统筹能力和绩效导向,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以统筹发展和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