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35)
2023(4865)
2022(3859)
2021(3627)
2020(3124)
2019(7386)
2018(7745)
2017(13320)
2016(7563)
2015(8269)
2014(8236)
2013(7433)
2012(6568)
2011(5973)
2010(6367)
2009(6009)
2008(6081)
2007(5642)
2006(5358)
2005(4622)
作者
(18144)
(15189)
(15034)
(14711)
(9640)
(7113)
(6953)
(5881)
(5730)
(5669)
(5180)
(5119)
(5054)
(4806)
(4734)
(4719)
(4602)
(4320)
(4297)
(4275)
(3968)
(3745)
(3697)
(3624)
(3541)
(3493)
(3489)
(3392)
(3091)
(2973)
学科
(23817)
经济(23787)
管理(16870)
(12192)
中国(10937)
(9354)
企业(9354)
(8792)
(8150)
教育(7418)
地方(6785)
(6380)
业经(6188)
理论(5966)
(5966)
农业(5906)
教学(5728)
方法(5413)
体制(5280)
工作(4758)
(4755)
金融(4755)
(4666)
银行(4664)
(4570)
(4320)
数学(4150)
学校(4114)
数学方法(4036)
(3967)
机构
大学(90317)
学院(87374)
研究(33626)
(32711)
经济(31831)
管理(28227)
中国(25483)
理学(22557)
理学院(22251)
管理学(21572)
管理学院(21377)
(20775)
(18821)
科学(18604)
(16475)
(16111)
(15714)
师范(15608)
中心(14822)
研究所(14415)
北京(13865)
(13191)
教育(12755)
(12750)
(12601)
财经(12520)
师范大学(12169)
(11321)
技术(11314)
业大(11151)
基金
项目(51938)
研究(44594)
科学(39798)
基金(33257)
(28000)
国家(27687)
社会(25626)
社会科(23983)
社会科学(23976)
教育(23496)
科学基金(23296)
(21668)
编号(20222)
成果(19500)
(17759)
基金项目(16800)
课题(16242)
(14186)
资助(13374)
自然(12921)
自然科(12580)
自然科学(12576)
自然科学基金(12312)
重点(12285)
项目编号(12168)
(11887)
(11587)
规划(11402)
(11253)
大学(11213)
期刊
(44892)
经济(44892)
研究(34493)
中国(32051)
教育(27814)
(15436)
管理(13325)
(12753)
学报(12064)
大学(10615)
图书(10250)
科学(10237)
技术(9992)
(9376)
金融(9376)
学学(8227)
农业(8149)
书馆(8052)
图书馆(8052)
职业(7749)
经济研究(6917)
业经(6736)
财经(6639)
(5911)
高等(5750)
(5604)
论坛(5604)
问题(5242)
高等教育(4787)
(4526)
共检索到163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端鸿  
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在起点上就与改革息息相关。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高校重点建设思路主要是"集中财力,重点投入";"211工程"将建设任务重点放在重点学科和基本能力上;"985工程"建设将机制创新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2010年,国务院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十大试点内容之一;2011年,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振元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和建设方案的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双一流"建设进入正式施工阶段,也标志着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入了新阶段。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重要方法论。抓好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的"双一流"建设,以此带动全国高校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在各自的服务领域追求卓越、培养一流人才,整体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使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的发展与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慕冰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业银行")应运而"复",于1979年2月第四次恢复成立。40年来,农业银行历届党委和几十万干部员工始终怀着满腔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致力于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自身也从一家专业银行成长为全球公众持股银行。改革孕育了农业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矫桂琼  支希哲  苟文选  
总结了国家工科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在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创建模块化基础力学课程新体系;全方位多层次构建与文字教材配套、以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课程为主体的立体化课程教学资源;自主研制开发一大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型和综合性基础力学实验装置,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革新实验教学的考试考核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建设一支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兼备的基础力学师资队伍,保证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在营造良好的基地建设环境等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做好"双一流"建设工作,必须厘清3个问题:谁需要"双一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什么关系?谁来建设"双一流"。推动"双一流"建设,离不开大学管理改革。具体来讲,要实施战略管理,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重大成果导向的科研机制,以及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国兴  李梅  
本文以134所"双一流"高校的7089个本科专业的官方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本科课程综合改革的现状和效果。结果显示:实施本科课程综合改革的专业仅占全体的5%多,整体规模较小,但方式多样,采取大类培养的专业数量最多,其次是实验班和基地班;改革规模和方式呈现明显的专业门类、高校类型和所在地区的差异,与传统课程相比,综合改革后的本科课程的教学效果确实较好;不同类型的课程综合改革的教学效果略有差异,但不具统计显著性。这要求高校既要尽快扩大课程综合改革的规模,又要重视效果分析;以实际效果为准绳,选择最优改革方式;结合多种因素考虑教学效果,大类培养方式显然最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保平  何萌  
遵循国家和主管部门有关规定,规范薪酬体系和标准。构建合理的教师、管理、其他专技和工勤人员的薪酬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高校薪酬体系的自律制度,保障高层次人才的有序流动。2016年11月,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各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开始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这标志着我国一流高校的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全面拉开序幕。在此新的形势背景下,2017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文,进一步要求各部属高校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静  
推进课程、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的切入点,课程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在大多数人看来简单且忽视对学生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形成起着基础和关键性作用,一流课程建设就应优先抓专业基础课程。要从"教"与"学"两个维度,"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主要从"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学风、教学方法与手段"五个关键因素着手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牟小刚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高校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而高校教学活动又是高校所有活动的精髓。高校教学活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校教育深化内涵建设,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双一流"建设战略给高校教学活动供给侧改革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当前高校教学活动供给侧改革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通过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活动供给侧改革模式构建机遇和挑战的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加速融入"双一流"建设战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志安  
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96年。经过近百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呈现出勃勃生机。医院建筑面积76 242平方米,病床700张,正式职工1297人,其中主任医师47人,副主任医师116人,中级职称265人。医院不仅技术力量雄厚,而且先进设备齐全,具有万元以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毅  林鸿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历史使命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高校应顺应新时代新形势、直面新挑战、抓住新机遇,探寻出一条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改革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打破身份壁垒,地方高校不再具有等级束缚。鼓励公平竞争,地方高校拥有平等发展机会。避免恶性竞争,地方高校创优创特潜力巨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向兵  
提出非“双一流”高校的一流建设之道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1)“双一流”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具有强烈的带动和溢出效应,“双一流”高校仅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5.2%,只有绝大多数的非“双一流”高校同时得到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2)“双一流”建设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其初衷就是为了打破“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带来的高校身份固化,给所有高校提供“同台竞技”的平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小强  蒋喜锋  
近年来,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先后发布了网络科研成果认定办法,在科研成果的形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等方面"严重"突破了高校传统的科研评价办法,这在深层次上契合了当前知识转型时代科研评价改革的需要。知识转型让科研成果的形式从学术论文走向"科研产品",让科研评价标准从一元的创新性走向多元的影响力,让科研评价主体从学术同行走向广泛的社会"阅听人"。当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顺应知识转型的要求,高校科研评价必须改革:一是要树立"科研产品"的思维,重视非论文的其他形式的科研成果;二是要坚持服务导向,提倡多元的影响力评价标准;三是要打破单一的"同行评议",引入社会各方评价主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丹  
本文以法国高师集团"高校共同体"改革为例,采用政策文本分析、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等方法,从政策转变的视角,探究法国为建设世界前十位一流大学,在改革机制、法律保障、财政引导、新治理模式以及学科课程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揭示了法国高等教育改革如何逐步打破制度藩篱,实现政策革新,从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双一流"建设提供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