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1)
- 2023(384)
- 2022(266)
- 2021(272)
- 2020(215)
- 2019(463)
- 2018(434)
- 2017(701)
- 2016(376)
- 2015(434)
- 2014(421)
- 2013(394)
- 2012(415)
- 2011(378)
- 2010(393)
- 2009(371)
- 2008(391)
- 2007(454)
- 2006(503)
- 2005(245)
- 学科
- 济(1283)
- 经济(1278)
- 中国(987)
- 管理(919)
- 业(661)
- 地方(631)
- 农(589)
- 企(534)
- 企业(534)
- 教育(476)
- 业经(428)
- 技术(411)
- 理论(397)
- 和(380)
- 策(378)
- 工作(356)
- 研究(352)
- 方针(344)
- 及其(343)
- 学(341)
- 农业(338)
- 政策(331)
- 财(322)
- 述(312)
- 阐(312)
- 阐述(312)
- 方针政策(304)
- 发(271)
- 教学(271)
- 制(266)
- 机构
- 大学(4756)
- 学院(4544)
- 研究(1969)
- 济(1688)
- 经济(1642)
- 管理(1593)
- 中国(1536)
- 理学(1261)
- 科学(1259)
- 理学院(1240)
- 管理学(1205)
- 管理学院(1191)
- 京(1165)
- 财(972)
- 江(931)
- 中心(907)
- 所(861)
- 范(860)
- 师范(853)
- 教育(794)
- 院(784)
- 北京(755)
- 研究所(755)
- 农(741)
- 技术(722)
- 省(716)
- 社会(678)
- 委(676)
- 州(672)
- 师范大学(658)
共检索到9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文显
繁荣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既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倡导理论创新,也需要加强学术规范建设。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多次开展学术规范化大讨论,不断呼唤学术规范化建设。中国学术界开展一场以“中国学术规范化”为名的运动,引起了广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东刚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迫切需要,也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迫切需要。高校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优势突出,研究力量雄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当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一、总则(略)二、基本规范(略)三、学术引文规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一、总 则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东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认真学习宣传,坚定贯彻落实,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稼琼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学术密切结合实践。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术逻辑和服务社会的关系。从思想层面和制度层面上鼓励和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到实践中去。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构成。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哲学社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2012年3月,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建设。期刊数据库建设以"公益、开放、协同、权威"为定位,以整合学术期刊数据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廉同辉 余菜花
[目的/意义]高校哲学社科学者是哲学社科研究的主体,其学术成果国际化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哲学社科学者学术研究国际化意愿对学术成果"走出去"有重要影响。[方法/过程]选取科研信仰、感知成本、促成因素、社群影响、自我效能、科研态度和科研意愿构建高校哲学社科学者学术研究国际化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研方式收集数据,实证分析高校哲学社科学者学术研究国际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实证结果显示,科研信仰、社群影响对哲
关键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研究意愿 科研态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谢广祥
近年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的关心支持下,全省高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密切关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长足进步。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川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人民做学问、为群众拿笔杆。整合育人力量,使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推动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进入并稳定在世界一流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做出全面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规律的新思想、新认识,在我国哲学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卫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回答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201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奋斗目标。随后,教育部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积极对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总要求,坚持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不断增强"四力",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以努力建设国家高端智库引领全院工作转型升级。在2019年9月召开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新时代智库建设论坛暨第22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上,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何祖坤介绍了近年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加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主要做法,以及进一步推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思考。本刊将何书记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沅傧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和“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作为先进技术与人文社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交换机”,成为各高校追求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相较于传统社科研究机构,社科实验室从诞生起就被赋予服务科学决策、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创新、汇聚研究数据、培育先进人才等功能定位。在研究需求方面,社科实验室存在专业型、平台型和综合型三种组织模式;在组织框架和资源构成方面,社科实验室具备研究目标、研究基础、组织管理、研究支撑和成果输出等五大核心要素。结合社科实验室的核心要素,初步构建了一套实验室评价要素体系,以期对高校建设高水平社科重点实验室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洁琴 冯婷婷
[目的/意义]学术图书是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的学术产出形式,结合现有研究基础,从多维角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的有益探索。[方法/过程]文章从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两个维度,选取图书被引、图书馆藏、学者影响力、书评、微信微博数据、网上书城评论等指标,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的图书进行实证分析,利用CNKI、读秀、WorldCat、微信、当当网、豆瓣等平台获取传统计量指标和Altmetrics指标数据,运用CRITIC赋权法、TOPSIS综合评价法对269本图书进行影响力评价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未来应该加大图书在不同渠道的宣传力度,加速相关数据平台建设,探索更加全面有效的评价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