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
- 2023(949)
- 2022(757)
- 2021(730)
- 2020(588)
- 2019(1354)
- 2018(1442)
- 2017(2118)
- 2016(1241)
- 2015(1501)
- 2014(1406)
- 2013(1160)
- 2012(1046)
- 2011(953)
- 2010(1012)
- 2009(872)
- 2008(897)
- 2007(740)
- 2006(573)
- 2005(555)
- 学科
- 管理(4191)
- 业(3796)
- 企(3522)
- 企业(3522)
- 教学(3252)
- 理论(2750)
- 技术(2704)
- 济(2556)
- 经济(2554)
- 学法(2479)
- 教学法(2479)
- 学理(2289)
- 学理论(2289)
- 技术管理(2131)
- 中国(1466)
- 教育(1295)
- 研究(1214)
- 业经(1046)
- 制(1043)
- 农(872)
- 体(834)
- 革(755)
- 改革(728)
- 划(724)
- 体制(721)
- 财(698)
- 学校(676)
- 人事(635)
- 人事管理(635)
- 银(610)
- 机构
- 学院(15628)
- 大学(14530)
- 管理(5445)
- 济(5231)
- 经济(5080)
- 理学(4656)
- 理学院(4609)
- 管理学(4536)
- 管理学院(4497)
- 研究(4409)
- 职业(3246)
- 技术(3033)
- 中国(2883)
- 京(2862)
- 江(2814)
- 财(2565)
- 科学(2366)
- 职业技术(2335)
- 范(2294)
- 师范(2267)
- 教育(2254)
- 技术学院(2228)
- 州(2169)
- 中心(2008)
- 财经(1920)
- 所(1809)
- 业大(1784)
- 北京(1765)
- 院(1755)
- 师范大学(1723)
共检索到24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亮 金祥雷 王瑞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国家组织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作为试点的重要内容。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应当按照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科学地建立起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为学生个性的、创造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外在环境。2009年以来,吉林大学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等,按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小帆 沈悦青
培养创新型领袖人才,尤其是培养能够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创新型领袖人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追求。基础科学是科技创新的根基,我国要成为创造大国,必须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国际上看,工科强势的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例外地拥有强大的理科。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在发挥工科传统优势的同时特别强调一流的理科建设,并努力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从1985年的"交大试点班"到2002年的"ACM试点班",上海交大培养了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叶军,哥德尔奖获得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祥雷 姚岚 付景川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试验计划")是培养基础学科领域领军人物的重要举措,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教育改革行动,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该试验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我们从学术上研究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规律、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汪辉 王聪聪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前至中小学阶段实施是21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政策经历了从课程教学的单一变革到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等系统改革,其中的核心是指定超级科学高中,以及推进高中与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协同合作与有效衔接。该政策在目标设计与具体实施中面临四重困境:其一,受政治经济等外部要素的过度影响,忽视了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使得政策方向多元并不断偏离初始目标;其二,急于追求有限时效内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不断调整政策方案,严重影响了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其三,为获取政府资源的持续投入,高中和大学过度关注人才培养的显性成效,致使政策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与政策初衷产生明显偏差;其四,政策评估主要集中于学校的资源投入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发展变化的考核。这导致日本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远未达到预期。
关键词:
基础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 早期培养 日本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克明
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必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鉴于大学的独特优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义不容辞的重任,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大学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多样化、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及搞好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等方面深化改革,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改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郝克明
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 ,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人才 ,特别是对社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大学作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必须着力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充分发挥其在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创设和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 改革与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陆一 史静寰
长期以来,中国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过度集中于专业培养,而社会环境的质变已经使资优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决定性的问题。现实中大学教育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三种办法,即志向教育、竞争性考试制度和兴趣至上都不理想,致使密集投入教育资源却事倍功半。"志趣"的概念能够统摄古典的志向与现代的兴趣之间教育思想的张力。资优学生"志趣"的养成需要在大学本科阶段注重通识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建立师徒制,形成教学共同体,在管理和评价上给"志趣"的养成留有余地。
关键词:
志趣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大学实验班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铁城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我国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非科技强国;是教育大国,但非教育强国。问题就在传统高等教育难以培养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此,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高等教育 创新型人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丽 苏芃 吴凡 张晓蕾
"拔尖计划"1.0实施10周年之际,本文分析评价"拔尖计划"试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举措以及整体的培养成效。各试点高校建立了合理的遴选机制、动态流动机制,以选拔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且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以提升课程的前沿性和挑战性、小班化教学等促进拔尖学生深度学习,强调学术训练从而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就资源支持而言,注重学术造诣良好的教师深入到人才培养一线;支持国际化培养,鼓励学生到国外学习、科研和锻炼,提升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全球视野。"拔尖计划"学生大部分继续深造,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表现出很好的学术潜质,在学术产出方面崭露头角。本文也据此就"拔尖计划"2.0的提出了深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迎军
拔尖创新人才是未来社会的引领者,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对于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俊飞
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建第一个"少年班",到90年代"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到2009年"拔尖计划"的启动,35年来我国高校培养学术英才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多样选拔,集中成班,系统培养"的基本模式,以及"少而精、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和"拓宽、强化基础,倡导早期科研训练"的基本路径。展望未来发展,要真正解答钱学森的"世纪之问",造就一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还应当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其一,造就学术精英的努力应当始于本科而又不限本科,重视造就拔尖人才的长期性与整体性;其二,关注学生发展,自主选择,重视个性化发展机制的完善;其三,拓展"基础",训练思维...
关键词:
基础学科 拔尖人才培养 回溯与前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廷奇
学科交叉已成为知识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不仅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传统管理体制及"单科制"组织体系的"惯性",使我国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不少困境和障碍。当务之急是树立大学科意识,积极推进学科交叉的制度创新,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实现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的互动和协同。
关键词:
交叉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克武 胡中波 郑伦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针对我国较长时间内杰出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各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斯宪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回顾高考招生制度的历史变迁,重点研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新方向,全面总结和分析近年上海高考改革的成绩与经验,系统研究高考改革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模式。针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持续改革的方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迫切需要高校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既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