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97)
- 2023(7409)
- 2022(6067)
- 2021(6103)
- 2020(4834)
- 2019(11185)
- 2018(11488)
- 2017(20531)
- 2016(12046)
- 2015(13298)
- 2014(13643)
- 2013(13070)
- 2012(11902)
- 2011(10489)
- 2010(11066)
- 2009(10101)
- 2008(10396)
- 2007(9384)
- 2006(8524)
- 2005(7718)
- 学科
- 农(44891)
- 济(40570)
- 经济(40506)
- 业(38926)
- 农业(29744)
- 管理(29677)
- 财(23895)
- 企(19405)
- 企业(19405)
- 制(16050)
- 业经(15382)
- 中国(14502)
- 财政(13499)
- 体(12135)
- 地方(11342)
- 政(10947)
- 农业经济(10046)
- 方法(9970)
- 务(9648)
- 财务(9636)
- 财务管理(9575)
- 策(9404)
- 村(9311)
- 农村(9302)
- 发(9125)
- 体制(9083)
- 企业财务(9069)
- 度(8690)
- 制度(8688)
- 银(8635)
- 机构
- 学院(152357)
- 大学(144214)
- 济(60550)
- 经济(59064)
- 管理(53582)
- 研究(51493)
- 理学(44410)
- 理学院(43994)
- 中国(43935)
- 农(43621)
- 管理学(43295)
- 管理学院(43012)
- 财(38333)
- 农业(32479)
- 京(30571)
- 科学(29531)
- 江(27778)
- 所(26573)
- 业大(26294)
- 中心(25328)
- 财经(24490)
- 研究所(22738)
- 经(21997)
- 省(21571)
- 范(21452)
- 州(21300)
- 师范(21297)
- 农业大学(19569)
- 北京(19297)
- 技术(17498)
- 基金
- 项目(88506)
- 研究(75250)
- 科学(67540)
- 基金(58852)
- 家(49115)
- 国家(48426)
- 社会(44680)
- 社会科(41584)
- 社会科学(41571)
- 科学基金(40929)
- 省(38160)
- 编号(36124)
- 教育(35150)
- 基金项目(30967)
- 成果(30867)
- 划(29111)
- 农(26329)
- 课题(24671)
- 资助(22830)
- 自然(22296)
- 性(21919)
- 自然科(21657)
- 自然科学(21653)
- 自然科学基金(21231)
- 年(21173)
- 发(20414)
- 部(19783)
- 重点(19761)
- 制(19712)
- 项目编号(18605)
共检索到263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大杰
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的遂宁市,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不丰、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财政支农显得十分必要。如何发挥地方财政职能,强化财政支农,遂宁市在这方面做了以下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建立健全农业投入积累机制,努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市县财政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采取两方面措施,努力增加投入。一是强化财政支农意识,增加财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军 詹韵秋
本文以全国率先正式启动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的四川广元改革试点区为样本,对改革的过程和内容予以梳理和分析,提取其成功的经验和改革的理论逻辑,发现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亟待提升、农民股份合作组织缺乏法律保障、地方政府配套服务有待加强等问题,且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并为其他地区的相关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成林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不足也是驱使地方政府大幅度依赖土地运营、土地财政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自"营改增"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源建设已经到了需要从政府间财政体制变革来着手的地步。总体来看,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稳定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翔
"十三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财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财政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探索构建了具有成都特色的"全方位、全系统、全领域"财政改革路径,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充分发挥,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十四五"时期,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成都财政提出"五个转变"改革思路,加快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建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定,强调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以开放促改革;还将财税体制改革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财政部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在新的形势下,地方财政应当如何深化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服务改革、开放和发展大局?本文以湖南省的探索实践为例,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成智
深化财税改革振兴地方财政张成智一、地方财政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根据振兴国家财政的总体要求,振兴地方财政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税运行机制,以“三财”之道实现地方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包含了收入增长、支出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德福
财政票据作为政府取得非税收入和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时开具的法定凭证,在国家经济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成熟,数字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我国开始推开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辽宁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工作,第一时间出台改革实施方案,建设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服务平台,并通过管理手段、技术、监管模式、系统功能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造了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辽宁模式。改革取得了节省财政资金、提升办事效率、实现非税收入以票促收等成果,未来将继续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宣传改革的力度,努力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以便更好、更快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贞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通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财政理论与实践同经济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与经济理论创新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财政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逐步构建了植根于改革实践、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理论体系,既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有力地推动了财政改革与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匡国建
本文以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支撑,在比较分析2003年以来广东县域农信社与城区农信社改革绩效差异以及地方财政对两类农信社改革的支持力度差异的基础上,提出统筹推进县域农信社改革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改革以来,县域农信社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历史包袱仍然较重,主要财务指标与城区农信社相比差距很大。而县级财政普遍困难、无力提供足够资金支持,是制约县域农信社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为此,进一步深化县域农信社改革,要把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与增加各级财政对县域农信社解困的投入结合起来,把推进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改革与构建防范和化...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信用社 财政体制 省直管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冬
为建立服务型财政,规范和减少行业行政审批,2007年,吉林省长春市财政局开始推行财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拉开了全市财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序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黎翠梅
从财政支农规模、支农力度、支农结构与支农效率等方面,对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无论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均小于西部尤其是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均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率普遍不高。
关键词: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 区域差异 资金使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文君 黄永政 牟树青
一、适应政府转变职能要求 调整财政支出范围 财政支出范围取决于财政职能范围,而财政职能范围又取决于政府职能范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在于承办那些市场无法解决或市场虽能解决但解决不好的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事务,即通常所说“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的另一职能是强化宏观经济调控。由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东明
摆脱财政困境,振兴国家财政一直是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虽然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也在逐年增长,但是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却在逐年下降。财政收入的高增长没有真正解决我国财政的困难,财政...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成丹
在2016年召开的地方财政改革发展论坛上,不同层面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围绕东北振兴与地方财政改革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形成诸多共识。2014年以来,东北区域经济衰退明显,从衰退原因来看有很多重因素,既有历史性的,结构性的,资源性的,也有观念上的和人为影响的,更有深层体制机制上的。实现东北振兴,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上的真正突破。在促进区域振兴过程中,地方财政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异常关键的作用和影响。必须明确地方财政改革思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合理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更有效地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
关键词:
东北振兴 老工业基地 地方财政 改革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