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5)
- 2023(15955)
- 2022(12855)
- 2021(12050)
- 2020(9785)
- 2019(21817)
- 2018(21078)
- 2017(39542)
- 2016(21083)
- 2015(23332)
- 2014(22571)
- 2013(21956)
- 2012(19661)
- 2011(17499)
- 2010(17712)
- 2009(17117)
- 2008(16438)
- 2007(14497)
- 2006(13023)
- 2005(12287)
- 学科
- 济(91822)
- 经济(91712)
- 业(85576)
- 企(77874)
- 企业(77874)
- 管理(72203)
- 方法(36637)
- 中国(32317)
- 业经(32080)
- 财(31153)
- 农(30196)
- 数学(28423)
- 数学方法(28234)
- 融(27573)
- 金融(27571)
- 银(25869)
- 银行(25862)
- 行(25128)
- 制(24816)
- 务(21911)
- 财务(21886)
- 财务管理(21860)
- 农业(21503)
- 企业财务(20757)
- 贸(18610)
- 贸易(18589)
- 体(18430)
- 易(18201)
- 技术(17708)
- 地方(16842)
- 机构
- 学院(293695)
- 大学(286329)
- 济(134338)
- 经济(132103)
- 管理(114257)
- 研究(98166)
- 理学(96998)
- 理学院(96095)
- 管理学(95008)
- 管理学院(94439)
- 中国(85462)
- 财(65127)
- 京(59637)
- 科学(52735)
- 财经(50647)
- 所(47478)
- 经(46185)
- 中心(45571)
- 江(43962)
- 农(43211)
- 经济学(42678)
- 研究所(42395)
- 经济学院(38516)
- 北京(38054)
- 财经大学(37460)
- 业大(36077)
- 院(35535)
- 州(35170)
- 范(34924)
- 师范(34619)
- 基金
- 项目(185927)
- 科学(149997)
- 研究(144040)
- 基金(137507)
- 家(117121)
- 国家(116047)
- 科学基金(101949)
- 社会(96182)
- 社会科(91414)
- 社会科学(91391)
- 省(71718)
- 基金项目(71057)
- 教育(65329)
- 自然(60883)
- 自然科(59518)
- 自然科学(59505)
- 划(58692)
- 自然科学基金(58541)
- 编号(57832)
- 资助(55089)
- 成果(46500)
- 创(42502)
- 部(42213)
- 重点(42055)
- 发(41868)
- 国家社会(41163)
- 课题(39961)
- 创新(38962)
- 业(38769)
- 制(38365)
- 期刊
- 济(155072)
- 经济(155072)
- 研究(95318)
- 中国(60222)
- 财(53746)
- 管理(47998)
- 融(42832)
- 金融(42832)
- 农(42281)
- 科学(37680)
- 学报(35247)
- 教育(30142)
- 大学(28946)
- 农业(28344)
- 学学(27455)
- 业经(26868)
- 技术(26569)
- 财经(26440)
- 经济研究(26366)
- 经(23070)
- 问题(19684)
- 贸(17855)
- 业(17176)
- 世界(16724)
- 技术经济(16251)
- 国际(16129)
- 现代(14780)
- 商业(14134)
- 财会(13893)
- 会计(12529)
共检索到460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中超
本文从金融结构变迁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视角,对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逻辑与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中国国有企业从一开始承担着经济发展的重担,在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也面临新一轮改革;与此同时,作为从初始设计就承担着为国企服务的中国金融体系,也面临着金融结构的渐进调整过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对中国金融结构进行调整,使得二者统一协调。文章在分析二者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中国金融结构优化变迁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金融结构 国有企业 经济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建钢 肖小勇
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未来改革的方向。三十年国企改革的逻辑包括:从放权让利到产权改革、从享受保护到"泯为众企"、从经营国有企业到管理国有资产,从中可以得到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将垄断企业推向市场以及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启示。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逻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淼孙
供给侧改革是以扩张总供给为基础,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与保证供给产品质量为基本要求,最终达到整体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战略。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占据国民生产总值总量的25%,因此探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将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供给侧改革基本要求的阐述,从国有企业内部结构、混合制经营管理以及市场竞争三方面论证了供给侧为国企改革发展带来的全新机遇,并结合目前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家改革顶层设计融入新经济学思想,抓住三方面的新机遇和加快企业创新发展等改革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机遇 发展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欣
在供应链金融环境下,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通过综合考量融资服务、供应链协同运作、供应链金融体系、企业资本操作以及市场波动等因素,国有企业追求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为此,国有企业需建立稳健的融资体系,优化供应链协同,充分利用供应链金融工具,制定精准的投资战略规划,提升资本运作效率,并加强市场风险管理。这些举措有助于国有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国有企业 投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燕
从制度变迁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陈燕目前,我国企业制度改革进入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攻坚阶段。然而,我国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困难仍然很大,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理论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苗庆红
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4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举世无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双重转型。独特的经济转型构成了影响中国税制变迁的重要制度环境。中共历届三中全会不仅决定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间节点,而且决定了中国税制改革变迁的路径。配合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中国税制改革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和推进,中国税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税制改革将从配合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善,逐渐转变到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制度的建设上。本文最后从目标和内容上阐述建立现代税收制度的宏观路径和微观举措。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税制变迁 现代税收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万晓琼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有着自己的逻辑和特点:从形式特征上说,它是公有制“外加”市场经济;从理论逻辑上说,它是释放国有企业的活力、落实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必然要求;从实践目标上说,它是以改组国有企业的结构和功能为中心,调整国有经济的整体布局和结构,以全面建立包括完备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内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样一种格局,鲜明地反映了我国在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条件下,自觉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性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晖明
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处在整个经济体制转换的微观基础“再造”的地位。它的每一步推进对整个改革的进程都产生重大影响,决定和制约着新体制建设的步伐。从体制构造角度,说明改革深化的逻辑节奏,可以提高对国企改革前景的透视能力。全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改革的发展阶段作简单回顾。第二部分,分析揭示围绕市场主体的塑造,改革深化的内在逻辑。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增强对改革目标前景的信心,强化实现目标的责任。第四部分,对国企改革面临的新的工作任务的探讨。最后,第五部分,对当前可选择的改革举措进行讨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娜 庄玲玲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作为供给端需要全面发力,这个力源就是改革。国有企业在经过"放权让利"、"制度创新"和"战略调控"三个阶段的改革后,国有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状态,但在经济新常态的推动下国有企业的弊病也更加突出,面临更严峻的任务。文章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成果、发展近况与新时期面临挑战的分析,全面解构国有企业改革的症结,主要从企业外部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两方面,提出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路径,旨在为新常态下解决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提供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国企改革 经济结构 治理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娜 庄玲玲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作为供给端需要全面发力,这个力源就是改革。国有企业在经过"放权让利"、"制度创新"和"战略调控"三个阶段的改革后,国有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状态,但在经济新常态的推动下国有企业的弊病也更加突出,面临更严峻的任务。文章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成果、发展近况与新时期面临挑战的分析,全面解构国有企业改革的症结,主要从企业外部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两方面,提出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路径,旨在为新常态下解决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提供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国企改革 经济结构 治理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娜 庄玲玲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作为供给端需要全面发力,这个力源就是改革。国有企业在经过"放权让利"、"制度创新"和"战略调控"三个阶段的改革后,国有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状态,但在经济新常态的推动下国有企业的弊病也更加突出,面临更严峻的任务。文章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成果、发展近况与新时期面临挑战的分析,全面解构国有企业改革的症结,主要从企业外部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两方面,提出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路径,旨在为新常态下解决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提供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国企改革 经济结构 治理结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瑛 梁湘钏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篇章。十多年来,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激发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在多重功能定位中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任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本文首先构建了新观念、新定位、新原则、新模式和新标准“五位一体”的理论逻辑框架,力图揭示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逻辑。接着本文基于广度、高度和深度等多维视角,从国企改革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外延性梳理国企改革十多年来的重要成就,并鉴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从改革的目标、逻辑、方向、模式和成效五大方位切入,总结出中国独特的国企改革经验范式。最后,立足于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境,提出国企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卓元
本文系从深化国企改革的角度,看政府职能的转换和公共政策的变迁。(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应集中在提供纯公共产品和一些重要的准公共产品,调控宏观经济使其健康运行,防止两极分化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政府履行上述经济职能,实施公共政策,有些要通过建立国有企业来实现,有些则不需要建立国有企业而通过采取其它手段来实现。(3)在改革过程中,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政府公共政策的调整,政府把市场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部分交给市场,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国有企业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以,对一般城市来说,除涉及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大型骨干企业外,还要保留国有或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康珂
经济新常态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完成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最大挑战是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其"三位一体"的基本逻辑是供给管理、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从实施路径来看至少要把握好四点,一是创造稳定惠民的宏观政策环境,防控经济波动风险;二是让市场决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产业政策积极转型;三是以放权减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改革"明规则"同时消除"潜规则";四是在制度供给和公共产品领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胜利
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因不是产权不平等而是国有企业的性质不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主体不是国有企业而是政府。我国国有企业性质和功能是多样的,政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设计出以功能分类为基础,涵盖国有企业实现形式、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内容的全面改革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