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8)
2023(5047)
2022(4443)
2021(4255)
2020(3394)
2019(8258)
2018(8046)
2017(16378)
2016(8662)
2015(9887)
2014(10202)
2013(9845)
2012(9351)
2011(8616)
2010(9155)
2009(8628)
2008(8687)
2007(7895)
2006(7485)
2005(7008)
作者
(24044)
(20100)
(19726)
(19155)
(12991)
(9480)
(9104)
(7752)
(7545)
(7466)
(6698)
(6534)
(6510)
(6492)
(6404)
(6183)
(6097)
(5885)
(5880)
(5852)
(5167)
(4952)
(4862)
(4625)
(4482)
(4476)
(4456)
(4451)
(4050)
(4020)
学科
(36006)
经济(35962)
管理(25812)
(24175)
(19177)
企业(19177)
(18887)
贸易(18874)
(18329)
(12434)
方法(11670)
中国(10907)
(10377)
数学(9512)
(9459)
数学方法(9263)
(8886)
地方(8289)
业经(7546)
关系(7507)
农业(7342)
(7155)
(7155)
银行(7150)
(6880)
(6790)
(6587)
(6393)
金融(6393)
及其(6384)
机构
学院(125427)
大学(122704)
(59386)
经济(58068)
管理(46569)
研究(45568)
理学(38350)
理学院(37981)
管理学(37428)
管理学院(37194)
中国(36758)
(29194)
(25461)
科学(23362)
(23022)
财经(21269)
(21141)
中心(20745)
研究所(19924)
(19035)
(18325)
经济学(17443)
北京(16910)
(16727)
(16498)
(16481)
师范(16419)
(16069)
经济学院(15636)
财经大学(15195)
基金
项目(70829)
研究(57747)
科学(55638)
基金(50086)
(41783)
国家(41399)
社会(35649)
科学基金(34950)
社会科(33798)
社会科学(33794)
(27296)
教育(26609)
编号(25242)
基金项目(24823)
(22696)
成果(22504)
资助(22110)
自然(20553)
自然科(20030)
自然科学(20026)
自然科学基金(19659)
课题(18046)
(16656)
(16310)
(16167)
重点(15858)
(15044)
项目编号(14684)
(14647)
教育部(14605)
期刊
(73718)
经济(73718)
研究(45800)
中国(26632)
(21529)
(18382)
金融(18382)
(18322)
管理(18180)
教育(16188)
(14894)
国际(13893)
科学(13023)
业经(12962)
学报(12882)
经济研究(12485)
农业(12095)
问题(11137)
技术(10856)
大学(10680)
财经(10286)
学学(9732)
(8921)
世界(8196)
(6796)
贸易(6796)
(6704)
论坛(6704)
商业(6561)
理论(6286)
共检索到215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竺彩华  
关于周边格局,有观点认为存在所谓的"二元悖论",即周边国家多在"经济贸易上依赖中国,政治安全上依赖美国"。但事实上,作为区域第一经济大国,我国对周边的经济影响力不是太高而是太低了。周边多国对我国经贸依存度并不太高,未能与我国形成高度相互依存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也正是我国对周边政治影响力相对欠缺的重要原因。利用我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之机,依托国内巨大市场优势,深化与周边经贸合作,打造以我国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循环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此,既要发挥我国市场规模优势,也要发挥周边国家比较优势,在以我国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过程中,不断将周边国家更多资源和要素纳入我国市场体系,形成以我国为中心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使其与我国形成经济高度互补的相互依存关系,并藉此提升我国对周边的经济、政治影响力。其主要措施可从市场开放、产业布局、制度安排、金融合作、沿边开放等层面多管齐下、分类施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丽蔷,张晓明  
东北亚周边国家中的韩国、日本、俄罗斯、朝鲜是吉林省重要的海外市场 ,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不仅在吉林省对外关系中占重要地位 ,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吉林省的经济建设。几年来 ,吉林省与周边国家的贸易、直接投资、劳务合作获得了很大发展 ,但仍存在着如贸易发展波动大、经贸合作方式层次浅、低水平、外商投资规模小、投资偏离主导产业等问题。为此 ,必须在加强贸工结合、完善外商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采取有利措施 ,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从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秀杰  
东北地区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在东北三省进出口贸易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日韩一直是东北地区外资的主要来源国,而黑龙江省在东北地区对周边国家投资中地位比较突出。但同时,也存在着东北地区与周边国家贸易合作对该地区GDP拉动作用不明显、东北三省与周边国经贸合作发展不均衡、东北地区的对外投资水平较低的问题。在东北振兴、俄罗斯东部开发战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步伐有所加快的背景下,东北地区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将得到深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曹宗苓  朱英娟  
去年初邓小平同志的南巡重要讲话,为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思想更解放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步子更快一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改革步伐,扩大对外开放,加速经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领导同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大伟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是建设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能矿资源非常丰富,与我国经济结构具有明显互补性。加强我国和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对贯彻"向西开放"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振洪  
试论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山东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范振洪近年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经济合作和科技交流逐年增多。中国与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曾建权  张茂法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人文及政策优势,在发展与台湾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去年8月,国家交通部决定把福州、厦门两个港口作为两岸直航的试点口岸。这对福建来说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拓展闽台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汤仁国,林东晖  
黑河边境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汤仁国,林东晖黑河是祖国东北部一座美丽的边城,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隔江相对。1987年黑河在全国率先恢复了已中断近20年的中苏边境贸易,到1993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2.88亿瑞士法郎,成为我国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晓斐  邹建华  
文章通过对中国与中东地区经贸合作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维护良性外交关系、建立竞争协调管理机制、深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开展文化教育领域交流四方面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玥  王生  
近年来,中国与韩国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双边贸易和投资稳步增长。但中韩贸易逆差不断加大以及贸易摩擦、竞争升级等问题,给中韩经贸关系带来一定挑战。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不断深化,两国贸易和投资将更加便利化,"一带一路"倡议与韩国"新北方政策"将实现顺利对接,数字经济成为两国合作的重点。为促进中韩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应提高中韩经贸合作的质量,推动贸易便利化,推进政策对接,加强新兴产业、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经贸和人文交流。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范平平  陈明  
在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从成立背景、交通因素、经营情况、招商模式、盈利模式、区内产业、当地贡献分析了合作区发展基本情况,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和入区企业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存在的问题。要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境外经贸合作区,政府要加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顶层设计,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运营企业要加强与政府沟通,争取更多优惠,为入区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加大对合作区的宣传推广力度;入区企业要积极在合作区内实现集聚发展,重视社会责任,利用媒体讲好"中国故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蔡松锋  
中国和印度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和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发展中国家。近20年来,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和6%,远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3%~4%)。在国际关系和全球重大事务中,中国和印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全球格局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印双方应不断深化日益发展的经贸关系。一、中印经贸合作进入重要历史转折期1.中印双边贸易增长潜力较大。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单玉丽  
目前,大陆经济进入新常态。两岸合作应充分认识大陆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合作空间,着力民生及新兴产业合作,积极构建人才培养、共享机制,努力探寻两岸经贸合作新动力、新模式和新路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郑国富  
自1975年中泰两国建交以来,"中泰一家亲",政治互信加深,各领域合作卓有成效。泰国作为湄公河流域重要国家,一贯支持和推进湄公河流域国家间合作。2016年3月23日,"澜湄合作"组织正式建立,构建新型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湄组织"为中泰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新平台、创建了新机制、注入了新动能。中泰双边经贸合作全面提速,成为了地区合作新典范。新时期,增进两国高层政治互信,夯实社会民意根基,完善"五通"建设,深化产能合作,共筑"中泰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王凤玲,于潇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周边环境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边疆地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周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十分复杂。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经济合作不断发展。但亚太地区安全格局还处于调整时期,特别是美国的介入导致中国周边事态日趋复杂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