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416)
- 2022(2108)
- 2021(2149)
- 2020(1887)
- 2019(4394)
- 2018(4723)
- 2017(7786)
- 2016(4766)
- 2015(5146)
- 2014(5288)
- 2013(5104)
- 2012(4830)
- 2011(4403)
- 2010(4932)
- 2009(4839)
- 2008(4919)
- 2007(4323)
- 2006(4428)
- 2005(4363)
- 2004(3983)
- 学科
- 济(14199)
- 经济(14158)
- 管理(11103)
- 制(10593)
- 业(8790)
- 企(7942)
- 企业(7942)
- 教育(7454)
- 中国(6289)
- 体(6240)
- 度(5763)
- 制度(5759)
- 财(5459)
- 体制(5438)
- 银(5050)
- 银行(5043)
- 农(5002)
- 行(4847)
- 研究(4679)
- 税(4391)
- 生(4335)
- 融(4308)
- 金融(4308)
- 税收(4223)
- 收(4176)
- 业经(4113)
- 学(4079)
- 理论(3943)
- 教学(3718)
- 研究生(3691)
- 机构
- 大学(63077)
- 学院(59537)
- 研究(27327)
- 济(22803)
- 经济(21883)
- 中国(21197)
- 管理(18799)
- 财(15339)
- 京(15276)
- 科学(14466)
- 所(14112)
- 理学(14024)
- 理学院(13807)
- 江(13590)
- 管理学(13473)
- 管理学院(13330)
- 中心(12133)
- 研究所(12121)
- 省(11894)
- 农(11282)
- 北京(10583)
- 范(10455)
- 师范(10363)
- 教育(10153)
- 院(10128)
- 州(10051)
- 财经(9791)
- 经(8659)
- 师范大学(8405)
- 农业(8280)
共检索到124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洪彪
1996年是“九五”第一年,也是中央即将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一年。值此非常关键时期,确立好“九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制订一套保证卫生事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政策,则是关系到10多亿人民健康地生存,关系到这项事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否持续发展的大事。对此,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关于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在卫生改革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改革的难度也相当大,受着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与干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傅兴治,林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部出台了3个关于卫生改革的政策性文件,这3个文件对卫生改革的目的、任务、内容都提出了比较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对加快卫生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卫生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洪彪,周文贞,张兆民,马松山,高霞
我国卫生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只有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医药卫生体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城镇 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水根
一、把农村卫生工作列为整个卫生事业建设重点的基本出发点的认识,已从一度模糊到开始明确,今后的重点是注重实践近年来,我国城乡各级卫生部门在政府的支持下,广泛开展了社会调查,听取了农民群众及农村各方面的呼声与建议,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卫生工作的重点仍然在农村。尽管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一部分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爱群
党的十五大开拓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途径,这为深化卫生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解放思想,突破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推动卫生改革取得新突破。 卫生改革是社会整体改革的组成部分,而社会整体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所以,近20年的卫生改革基本是受经济改革的牵动而展开的。其基本思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近,在具体措施上突出了卫生工作特点。 总结20年的卫生改革经验,其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宏观调控没跟上,致使卫生事业存在盲目发展的问题;二是医疗保障制度没跟上,致使部分居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日趋突出;三是卫生经济政策不到位,投入少、收费低,致使医疗机构靠技术劳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远申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因此,我们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彭嘉采
我国的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于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它的权利和任务是《宪法》所赋予的。审计制度建立10多年来,围绕着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方针,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维护财经法规,加强专政建设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应看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有的单位建立了内审机构,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努力开拓业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了单位领导的好参谋、好助手;有的则东观西望等待,面临着机构改革被撤掉的危险。凡此种种,我认为审计人员应对目前的形势和自己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曾玉书,王明洲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基层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给基层卫生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如何有效抓住基层卫生管理工作的“牛鼻子”,找准突破口,取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对各类矛盾的迎刃而解,对推动卫生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近几年卫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利群
一、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社区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良好契机 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深入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成员的“单位”属性逐渐减弱,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剧,客观上要求进行社区管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企、事业单位、政府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大部分将由社区承担。另外,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制度的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社区。近几年来,社区建设工作蓬勃发展,城市居民的社区意识在逐渐形成,对自己所生活或工作的社区逐渐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博识
(一)村卫生所必须坚持集体办这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村卫生建设的正确方向。所谓集体办医,就是村卫生所要村办村管,村里提供房舍、设备、药品周转金和乡村医生报酬,统一管理。在农村一般不应再搞个体行医。村卫生所的建设,要坚持标准,按规定配备房舍、设备和人员,解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世振
经过十年改革,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和其它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完整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伴随着社会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金融体制的变革,金融的固有功能和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金融部门已由过去的简单中介人成为能够影响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新兴产业。正因如此,面对改革的大潮,商品经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加富
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战略基地和中国半壁江山的重要生态屏障.作者认为,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机制灵活、管理科学的林区新型管理体制,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经营、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和谐新林区.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改革.根据目前的改革实践,作者总结了国有林区改革的4种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立新
今年是我国在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推出以外汇体制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措施,加快建立与世界经济相接轨的更加开放经济体系的重要一年.从对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情况看,外汇新体制平稳过渡,新一轮的外贸体制有力地促进了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海关统计,1994年前三季全国进出口总值达157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1%;其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吕玉刚
兴校强校,决定的因素是什么?是人才。抓人才,靠什么?靠事业、靠感情、靠待遇、靠氛围。这些都离不开创新人才工作政策和机制,改革和理顺内部人事及分配制度。人说我们的许多高校已开始了一场静悄悄的人事及分配制度革命。这是不假的:铁饭碗被打破、教师聘任制兴起、职员制在试点、分配档次被拉开,等等。但也不可否认,这些改革都还是初步的和不完善的,大部分高校在人才竞争上还处于劣势,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亟需通过深化改革去解决。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正在酝酿新突破,如何抢抓机遇,深谋远虑,把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向深入,把三支人才队伍、特别是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好,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是各高校、尤其是党政主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屈岩 杨安庆 施建民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一些矛盾、困难显露出来,影响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笔者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对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后勤改革 科学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