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
2023(799)
2022(649)
2021(635)
2020(530)
2019(1066)
2018(1053)
2017(1797)
2016(897)
2015(1066)
2014(899)
2013(785)
2012(705)
2011(599)
2010(596)
2009(558)
2008(501)
2007(441)
2006(398)
2005(284)
作者
(2083)
(1772)
(1736)
(1581)
(1134)
(780)
(730)
(720)
(662)
(611)
(606)
(597)
(578)
(552)
(545)
(521)
(508)
(494)
(468)
(465)
(429)
(425)
(423)
(420)
(419)
(417)
(377)
(372)
(363)
(344)
学科
(2841)
管理(2681)
(2563)
经济(2563)
(2412)
企业(2412)
技术(2314)
中国(1712)
技术管理(1537)
方法(782)
数学(715)
数学方法(714)
教育(712)
(688)
(664)
银行(664)
(652)
(648)
金融(648)
研究(599)
新技术(584)
高新(584)
高新技术(584)
业经(575)
农业(559)
理论(505)
科学(496)
教学(494)
工作(493)
地方(490)
机构
大学(11203)
学院(10626)
(5101)
经济(5023)
管理(4357)
研究(4111)
理学(3755)
理学院(3716)
管理学(3669)
管理学院(3648)
中国(2914)
科学(2343)
(2321)
(1890)
中心(1812)
(1709)
经济学(1695)
(1682)
研究所(1581)
(1552)
财经(1524)
北京(1511)
(1496)
师范(1487)
经济学院(1481)
(1418)
技术(1398)
研究院(1343)
科技(1306)
业大(1289)
基金
项目(7914)
科学(6712)
研究(6613)
基金(5532)
(4701)
国家(4663)
社会(4325)
科学基金(4250)
社会科(4130)
社会科学(4130)
(3430)
(3334)
教育(3111)
基金项目(2890)
创新(2861)
(2835)
自然(2327)
自然科(2289)
自然科学(2288)
自然科学基金(2254)
编号(2187)
(2083)
(1988)
成果(1975)
大学(1950)
(1917)
课题(1915)
国家社会(1887)
资助(1883)
重点(1799)
期刊
(5083)
经济(5083)
研究(4113)
中国(3576)
教育(2847)
管理(2273)
科技(1643)
科学(1378)
(1234)
技术(1233)
学报(1123)
大学(1093)
(1000)
(966)
论坛(966)
学学(869)
经济研究(850)
高等(824)
技术经济(820)
(810)
金融(810)
农业(803)
财经(718)
高等教育(668)
(648)
职业(636)
业经(621)
(578)
科技管理(573)
(555)
共检索到17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哲  
在深化创新驱动、打造科技强国的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着何种挑战?如何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与使命?为此,笔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教授。科技创新已经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航  茶洪旺  
基于"创新驱动认知基础、创新驱动主体要素投入、创新驱动主体成果产出、创新驱动扩散效应、创新驱动溢出效应"五大维度构建中国创新驱动价值链,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创新驱动指数进行测算,得出结论:在创新驱动价值链的五大维度共同推动下,创新驱动指数持续上升,创新驱动能力稳步增强;创新驱动价值链经历了从"认知基础保障"和"要素投入"协同拉动阶段向"成果产出推动阶段"的推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并具有主导创新贡献度的主体经历了从研究与开发机构向高等学校,进而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让渡;此外,各省份间创新能力差异较大,且持续的地区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大地区间差距,给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带来巨大挑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占元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开端下,2014年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会议的召开,非常及时和重要。深入分析高校科技面临的世情、国情,准确把握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中心任务,有助于更好地根据重点工作部署,努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燕  
北京工业大学在全面实施“质量工程”中,以评促建,秉承科研兴教的传统,从思想统一、机构建设、制度保障、经费落实、示范带动五个方面着手,加大教育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以教育科学研究带动教学、服务教学,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志峰  杜娟  
随着经济转型步伐加快,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面对市场机遇,电商、互联网、科技等创新平台纷纷借助科技手段投身消费金融,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银行、信托等持牌金融机构以及头部创新消费金融平台借助其在资金成本、技术、产品及流量渠道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军  郭义强  鞠正山  
"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国将大力推进"四化"建设,土地整治成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当前,土地整治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在把握阶段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土地整治科学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是土地整治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从土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吴晓波  吴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追赶到超越追赶的技术追赶方式转变,创新驱动从开放条件下动态的二次创新转向高水平开放条件下的一次创新。本文通过考察新兴智能制造和独角兽企业两大创新驱动新势力,提出在技术生命周期加速缩短、技术范式加快转变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中国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助推企业超越追赶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摆脱既定技术范式制囿,抢抓“范式转变”的战略机会窗口。本文将为中国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展望未来,本文还提出创新驱动必须保持对快速发展趋势的适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文光  Ji Lu  Laurette Dub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回顾创新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融合创新的概念,分析了融合创新的4个关键支撑、5个构建模块以及创新发展路线图。本文认为,融合创新基于对众多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的整体性、交互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强调创新目标、创新主体和创新受益者、跨学科方法的融合,综合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过程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等领域,采用差异化策略将个体行为转变为集体行动,遵循社会化学习、社会资本形成和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生云龙  
清华大学的讲席教授制度是为了实施海外智力引进所推行的一种制度创新。本文以清华大学为案例,介绍了讲席教授制度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并分析了讲席教授制度发挥的效用,以此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海外智力引进,并对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秀华  汪健  杨存荣  杨永林  
本文主要论述了清华院士关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观点 ,包括创新能力发展的要素构成、创新能力培养的渠道和方法 ,以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瑞  吴殿廷  鲍捷  邱研  王维  
以中国科学院1192名院士为典型群体,运用基尼系数、集中化指数和空间自相关识别和剖析了高级科学人才成长的时空规律及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中科院院士国内籍贯或出生地、国内最高学历(位)获取地和国内长期工作地,在东中西3大地带均呈现出较强的不平衡性;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科院院士在上述3地的大部分省域表现出地理空间上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国内籍贯或出生地、国内最高学历(位)获取地和国内长期工作地均呈现出集聚逐渐弱化的空间演化态势;③中科院院士在上述3地带的HH集聚省域数量随年代推进分别呈现出先增后减、变化不大和逐渐增加态势,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省域及其邻近省域;④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科院院士在上述3地带时空格局演化跃迁较多的是类型Ⅳ(省域本身及其邻居均保持了相同水平),近半省域表现出了空间上的连续稳定性,而类型Ⅰ、Ⅱ和Ⅲ在数量上也有所差异,且存在部分省域跃迁明显的现象;⑤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和文化教育的差异和变化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中科院院士的总体空间分布和时空格局演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邓玉  张靖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为高校图书馆用户培训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本文在综合中科院大学图书馆问卷调研和其他高校图书馆网络调研的基础上,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环境氛围、体验性等方面总结了当前用户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文章结论从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用户培训工作创新的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鸣  杨志萍  张冬荣  
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展的"融入式"普遍服务、"嵌入式"知识服务和"协同式"转型发展的具体实践出发,总结其学科馆员在支撑科研创新方面开展的特色服务内容、取得的良好服务成效,以及在培育"适变型"团队创新能力方面的具体举措,以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提供最佳实践案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邴浩  罗婧  杨德林  
本文基于制度主义视角,在构建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控制其他因素,厘清了大学科技园制度环境与创业者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企业生产创新产品、企业拥有专利数目的关联,探索了大学科技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科技园的制度环境与入园企业的创新行为有着较为显著的正向关联,特别是大学科技园的投融资政策与人才政策对于企业创新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梁昊光   黄伟  
新质生产力是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复杂环境的现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进生产力水平要求,构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而提出。本文系统深化了新质生产力绿色化、数字化、高科技化三大特征,论证了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通过基础性、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并将其成果作用于产业体系上,通过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研究显示,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为发展中国家提升产业链价值、为全球经济复苏形成新经济增长极提供中国贡献。因此,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应进一步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积极构建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