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31)
2023(17245)
2022(14856)
2021(14051)
2020(11705)
2019(26941)
2018(26949)
2017(51290)
2016(28263)
2015(31481)
2014(31775)
2013(31504)
2012(28674)
2011(25604)
2010(25868)
2009(23962)
2008(23794)
2007(20844)
2006(18547)
2005(16445)
作者
(79930)
(67372)
(66419)
(63591)
(42267)
(32231)
(29983)
(26098)
(25392)
(23963)
(22801)
(22626)
(21326)
(21263)
(21148)
(20414)
(19881)
(19534)
(19200)
(18926)
(16688)
(16671)
(16178)
(15397)
(15128)
(14985)
(14884)
(14855)
(13701)
(13336)
学科
(112838)
经济(112688)
(84571)
管理(81473)
(62827)
企业(62827)
(52079)
方法(46606)
(40846)
数学(40642)
数学方法(40193)
农业(34511)
中国(30833)
业经(29543)
(28241)
(24637)
地方(23818)
(21159)
财务(21086)
财务管理(21021)
(20220)
企业财务(19957)
(19050)
银行(19002)
(18022)
(17918)
贸易(17908)
理论(17498)
(17450)
(17402)
机构
学院(393259)
大学(392722)
(159399)
经济(156021)
管理(152945)
研究(134794)
理学(132075)
理学院(130619)
管理学(128447)
管理学院(127724)
中国(102709)
(83566)
科学(82937)
(81608)
(79755)
(68546)
业大(63336)
研究所(61682)
中心(61495)
农业(61258)
财经(60965)
(59470)
(55434)
北京(52446)
(51400)
师范(50925)
(48275)
经济学(47650)
(46859)
财经大学(44896)
基金
项目(265586)
科学(208409)
研究(195780)
基金(192668)
(168088)
国家(166638)
科学基金(142462)
社会(123902)
社会科(117157)
社会科学(117126)
(103732)
基金项目(102347)
自然(91354)
自然科(89158)
自然科学(89138)
教育(88868)
自然科学基金(87544)
(86505)
编号(80174)
资助(78358)
成果(65979)
重点(59317)
(59282)
(56672)
课题(55042)
(54836)
(51700)
国家社会(51315)
创新(51225)
科研(50529)
期刊
(181569)
经济(181569)
研究(120406)
中国(84672)
(79481)
(66751)
学报(64892)
科学(59361)
农业(53675)
管理(53666)
大学(50155)
学学(47510)
教育(43421)
(38055)
金融(38055)
业经(32663)
技术(32204)
财经(30387)
经济研究(27276)
(25921)
(25633)
问题(24393)
(21436)
科技(18520)
理论(18451)
技术经济(18270)
现代(17575)
业大(17552)
世界(17495)
图书(16991)
共检索到594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克俊  高杰  付宗平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呈现出在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较大且有扩大、不同地区结构差异明显等特征。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但在现有土地制度的制约下并没有盘活。为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应从明确农民土地财产权、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农村宅基地和房屋财产、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征地制度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修订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这是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军  
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财产性收入不仅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增长势头强劲,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新增长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民房产和宅基地增值收益是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为了保障农民在这三个方面的财产权利,需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积极探索农户房产和宅基地所有权并轨的途径,让农户对房产(包括宅基地)拥有完全的财产权利,建立并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修改、补充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晓光  
农民,土地作为其根本保障,是农民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财产。农民因为土地的产权主体不清晰,产权内容不明确,土地的市场化功能发挥不充分,未能真正拥有土地的物权权利,因而无法完全享受土地所能带来的财产性收入。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经济发达地区合肥市高新区的调研,依据当地农民在获得土地财产性收入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探讨并提出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方法与对策,即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合理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挖掘土地的市场化功能;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与监督等,最终有利于保障和提高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岳永兵  刘向敏  
论文通过对不同途径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不同的改革前景,将增加农民住房财产性收入的途径分为前景明朗类、政策依附类、阶段过渡类和鼓励探索类,并针对鼓励探索类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从赋予宅基地收益权能、理清宅基地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边界、推进农房确权颁证和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覃建芹  
土地制度的缺陷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制约了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功能的发挥。为了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需要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落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可  刘鸿渊  赵彬茹  
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川开展了包括盘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等改革试点。各试点单位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农民参与改革的热情高,确权颁证进展顺利,产权交易体系初步建立,已经可以总结提炼出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农业共营制、引进旅游企业发展乡村旅游等具有普遍意义、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但由于存在制度性障碍仍然存在、财产权转化为财产性收入仍然困难、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仍然单一、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等问题,制约着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增加。应以"三个有利于"为衡量工作是非得失的评判标准,营造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的良好氛围;破除制度性障碍,为增...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丽馥  冉双全  
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土地流转背景下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措施,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宁  夏锋  
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核心是推动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制度。发挥土地保值增值的作用,首要任务是赋予农民物权性质的土地产权,进而实现农地产权的商品化、货币化,促进土地流转,并结合不同地区实际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针对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失地农民财产权益的紧迫性,重要的是提高农民在土地交易过程中的谈判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俐  陈学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并未有所改变,进入21世纪以来,基尼系数一直保持在0.4以上,成了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这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那么,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些学者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如何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上来。因为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财产,应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在现实中由于土地制度的约束使其财产收入功能的发挥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要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就必须改革土地制度。基于此,文章对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农地制度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合林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新命题,本文认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下,创造条件实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是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根本途径。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法律地位是前提条件,其核心是拥有对土地产权的自主处置权或交易权,使农民通过家庭承包而形成的土地使用权权能与城市通过出让形成的土地使用权权能一致起来;农民土地使用产权在市场中合法交易流转是充分条件。它主要包括两个领域或形式,即农业生产用地内部之间的交易流转和农用土地向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在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法律地位的前提下,真正"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市场流转机制得以形成,流转形式不断创新和完善。至于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农民拥有的最大的财产是他们以农民集体身份所拥有的农村土地,包括农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农民与农村土地之间的关系,是农村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关系。《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晓华  
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在影响农民收入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不合理问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盘活农村土地资产,通过制度变革的力量将农村土地资产尽快转化为土地资本。当前重点一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关系,明确地租范畴;二是积极培育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实现农村土地权利的可交易化;三是统一城乡土地制度,实现土地资本在城乡之间的市场化流动;四是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经营使用权;五是改革农村土地税赋制度,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江  李成东  张新春  
新型城镇化、内需、收入分配等诸多社会问题最终可归为一点就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当前,农民经营性收入不确定,工资性收入空间缩小,农民转移性收入不足等各种挑战使得农民持续增收进入困境。结合城镇化、内需等问题,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但可以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增长点,而且也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激发内需潜力。本文结合30多年来农村改革的轨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当前增加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必要性。结合当前财产性收入在我国农村的表现,论述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宇华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涉农文件都明确把保障农民权益置于改革的核心位置,但从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很多损害农民权益、伤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因此,进一步明确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结合对改革现实的具体分析,试图为我国在农村改革过程中不断改善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元明  徐志明  蒋金泉  
现阶段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来源中所占比重极低。农民财产性收入低的原因在于农民的财产权利缺失和财产权利不完整,对自己的财产缺乏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必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客观要求。赋予农民农村集体土地的成员所有权,赋予农民住房的完整产权,实现农民财产的自主流转和市场化交易,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关键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