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
- 2023(552)
- 2022(431)
- 2021(441)
- 2020(386)
- 2019(795)
- 2018(856)
- 2017(1116)
- 2016(935)
- 2015(1113)
- 2014(1152)
- 2013(889)
- 2012(777)
- 2011(738)
- 2010(802)
- 2009(546)
- 2008(500)
- 2007(426)
- 2006(405)
- 2005(353)
- 学科
- 教育(2784)
- 教学(2200)
- 理论(1820)
- 学法(1468)
- 教学法(1468)
- 中国(1457)
- 学理(1383)
- 学理论(1383)
- 研究(1080)
- 技术(804)
- 生(768)
- 管理(759)
- 学校(751)
- 研究生(710)
- 济(674)
- 经济(658)
- 革(614)
- 改革(604)
- 高等(584)
- 职业(543)
- 职业技术(500)
- 业(492)
- 农(450)
- 算机(419)
- 计算(419)
- 计算机(419)
- 发(413)
- 发展(404)
- 机化(403)
- 计算机化(403)
- 机构
- 学院(8969)
- 大学(8450)
- 教育(4302)
- 研究(3674)
- 职业(3434)
- 技术(3155)
- 范(2980)
- 师范(2965)
- 职业技术(2511)
- 师范大学(2376)
- 技术学院(2199)
- 京(2164)
- 科学(1837)
- 江(1746)
- 管理(1698)
- 济(1686)
- 所(1670)
- 教育学(1641)
- 院(1584)
- 经济(1574)
- 北京(1540)
- 中国(1538)
- 研究所(1509)
- 中心(1395)
- 州(1325)
- 理学(1269)
- 理学院(1240)
- 教育学院(1224)
- 管理学(1184)
- 管理学院(1163)
共检索到16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维昌 卢海星
提出了依托大型武器装备,通过工程硕士教育渠道培养部队急需的高层次装备技术保障专家人才的新思路,并对军队工科院校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军队工科院校 工程硕士 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汪劲松
从发扬清华大学工程教育传统、树立教书育人精神的视角,阐述了工程硕士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与开放式办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复合式应用型工程硕士的培养定位。同时根据对当代工程师能力的要求,提出了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工程硕士 教育改革 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远喜 邢海东
在系统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属性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文章针对当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高等教育逻辑起点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启示,进一步探究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 教育属性 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恩科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设立的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师。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各培养单位在在职教育硕士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不强,难以突出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因此,只有从源头上彻底扭转在职教育硕士培养目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王卫华 刘勇波
基于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现实需求,架构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整体方案;分析了该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三类主体积极性不足两大瓶颈,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支撑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三项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两类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较具典型示范意义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培养机制 综合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唐广军 唐继卫
以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的26所"特需项目"高校为调查对象,以项目《中期考核总结报告》为主要文本,调查分析了这些学校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特色。调查表明:"特需项目"高校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为起点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找准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应用型高校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国际化培养、奖助体系等多方面初步形成了适合校情的培养特色。指出这些高校在招生就业和实践环节、服务需求与质量保障等方面需要改善和提高,并对其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程硕士 “特需项目” 培养特色 调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涛 陆根书 柳一斌
以陕西省12所高校2012年2014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335名工程硕士生和872名工学硕士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获奖者的成果和科研实践经历进行比较,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培养过程中,工程硕士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受益较多,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分类培养成效显著,但是工程硕士生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工程硕士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提升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梅中义 范玉青 燕丽
从“工程硕士和工学博士、硕士的论文选题及所存在问题”、“工程硕士和工学博士、硕士统筹培养的合理性和有益性”、“工程硕士和工学博士、硕士的统筹培养方法及质量保证”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近几年进行工程硕士与工学博士、硕士统筹培养的经验和基本情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支政 骆莲莲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及灵活性,而课程硕士培养在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特点符合这些要求。笔者主要探讨在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中借鉴课程硕士攻读方式的依据问题。
关键词:
课程硕士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仇国芳
作者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 ,力图促进这种新规格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熟 ,并使其质量得到保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许建平
本文对我国的工程硕士的培养问题做了探讨。文章就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扩展途径提出了作者的看法,认为加大在职研究生培养,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的研究生培养途径。并以工程硕士的外语教学为对象,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的模式与方法,对外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作者的见解,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工程硕士 教育 外语教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仲学 刘国权 朱超甫
作者简要回顾北京科技大学自 1985年以来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历程 ,重点介绍自 1997年以来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模式 ,并根据工程硕士生 (含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工作的实践 ,对有关的培养管理问题提出一些认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文修 仇国芳
作者认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的共性,同时更明确地规定了它的特性。要进一步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必须重视和坚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特色与质量,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做出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