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0)
- 2023(7894)
- 2022(6420)
- 2021(6053)
- 2020(4713)
- 2019(10856)
- 2018(10707)
- 2017(19700)
- 2016(10356)
- 2015(11748)
- 2014(11615)
- 2013(11503)
- 2012(11011)
- 2011(10471)
- 2010(10542)
- 2009(10000)
- 2008(9686)
- 2007(8361)
- 2006(8069)
- 2005(7611)
- 学科
- 济(71334)
- 经济(71276)
- 管理(25053)
- 方法(21997)
- 业(20022)
- 数学(19878)
- 数学方法(19806)
- 中国(19312)
- 地方(16462)
- 企(15658)
- 企业(15658)
- 农(12651)
- 制(12564)
- 业经(12559)
- 地方经济(12298)
- 贸(11459)
- 贸易(11451)
- 易(11148)
- 学(10873)
- 体(10330)
- 财(10330)
- 融(9999)
- 金融(9999)
- 银(9497)
- 银行(9496)
- 行(9349)
- 环境(9009)
- 发(8818)
- 农业(8096)
- 关系(7866)
- 机构
- 大学(159948)
- 学院(156351)
- 济(87493)
- 经济(86317)
- 研究(66298)
- 管理(54585)
- 中国(51589)
- 理学(45831)
- 理学院(45276)
- 管理学(44839)
- 管理学院(44513)
- 财(38101)
- 京(34379)
- 科学(33595)
- 所(32939)
- 经济学(30375)
- 研究所(29598)
- 财经(29538)
- 中心(27195)
- 经(27085)
- 经济学院(27032)
- 院(23305)
- 北京(23065)
- 江(22240)
- 财经大学(21901)
- 范(20936)
- 师范(20803)
- 农(20479)
- 科学院(20200)
- 社会(19595)
- 基金
- 项目(95472)
- 科学(76723)
- 研究(73560)
- 基金(72399)
- 家(62601)
- 国家(62136)
- 科学基金(52533)
- 社会(52149)
- 社会科(49600)
- 社会科学(49590)
- 基金项目(36158)
- 教育(33034)
- 省(32290)
- 资助(29972)
- 自然(28782)
- 自然科(28094)
- 自然科学(28087)
- 划(28059)
- 自然科学基金(27635)
- 编号(26780)
- 国家社会(24108)
- 部(23505)
- 中国(23366)
- 成果(23195)
- 发(22705)
- 重点(22087)
- 教育部(20934)
- 课题(19874)
- 发展(19812)
- 济(19765)
共检索到260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平
中国根据国际国内局势的新变化,将"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作为重大战略部署。以内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进一步深化内循环,其现实逻辑是逆全球化的外部冲击和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为此,经济改革要对内部循环进行"疏堵",核心在于做好需求端之"消费"文章和供给端之"创新"文章。建议通过城乡融合、调整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收入等深化需求侧改革,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制度设计、营造创新氛围等疏通供给侧在关键领域存在的核心技术缺失等"堵点"问题,明确深化内循环是通过改革与创新促进经济更好地"双循环"。
关键词:
内循环 经济改革 创新 逻辑理路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夏斌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亟需依靠进一步改革,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迫在眉睫。由于中国经济结构问题及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城镇化本身难以担当中国经济全面改革的单一突破口,提高城镇化水平需要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更为重要。下一轮中国经济全面改革应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以土地征地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国退民进"改革等四项内容为重点。改革中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制定明确的时限要求,由权威班子进行组织领导。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体制改革 顶层设计 十八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斌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严重。正如中共十八大报告所坦承的,表现在方方面面①。但是如何解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经济改革要不要"顶层设计"?对此仍存有争议。有人认为,可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不必"顶层设计"。退一步说,如果不事先进行涉及诸多领域、诸多政府部门制度调整的"顶层设计",能否真正推进改革?作者认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从风险评估来分析现行经济体制,发现其中蕴涵着正在扩散的公共风险。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与社会主义价值要求相吻合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未真正建成。本文提出了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视角及改革的主线、核心、先导、支撑,并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延伸与完整性角度,阐述了社会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逻辑 思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廷惠 陈世栋
改革开放以来,以资源配置市场化为主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形成特色鲜明的改革路径,取得举世瞩目的改革成就。聚焦“为何改、为谁改、谁来改、改什么、怎样改”等核心问题,在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优化所有制结构、深化市场化改革等领域呈现清晰的理论逻辑。在所有制“公有+非公”共存共荣、经济运行“政府+市场”互补互促、宏观管理“长短”“供求”协同联动、分配方式“按劳+按要素”并存并举、改革方式“试点+系统”协同推进等方面,形成核心理念与标识性概念,拓展了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内涵,形成中国自主的经济体制改革知识体系基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锚定“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核心,从技术进步、禀赋改善、制度效能三大维度纵深推进,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化 现代化 改革逻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竹兰
关于国有制经济改革逻辑的反思方竹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艰难复杂的工程是国有制经济的改革。要想卓有成效地取得国有制经济改革的成功,在理论上确立正确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客观现实的改革逻辑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事。纵观我国国有制经济改革的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子飞
梳理40年来渔业经济发展成效,剖析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新时代中国渔业发展提供参考。通过释放市场化改革、加强政府管理,中国渔业实现了供给增加、结构更符合资源禀赋、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增加、要素生产率和水产品竞争力提升。目前,已经由短缺经过充足到了结构性过剩,生态功能已超越经济功能。未来,中国渔业经济政策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双手并用",发挥市场在渔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晰和改革渔业资源产权、入渔权和扩大开放、参与国际专业化分工,同时发挥政府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投资、税收优惠、科研投入、品牌培育等具有外部性方面的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下一轮全面经济改革的行动框架应该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以"四大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改革突破口的进一步认识仔细考察当前各种经济问题与矛盾背后的脉络,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循环和盘根错节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设计不当,如政府管制、金融改革滞后、要素价格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范子英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关键词:
激励兼容 分税制 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保罗·萨缪尔逊 高新军
保罗·萨缪尔逊教授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征得他的同意,在本刊发表“中国经济改革展望”一文。7月29日,我们向萨缪尔逊教授发了传真,请他就有关不急于建立股票和债券交易所等问题加以更具体的阐述。当天,他用传真作了回答:“你们可以把我的补充意见放进文章中。”现在,我们特把回函附于本文之后,供读者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康 谢千里 I·辛格 邵建云
本文目的在于总结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经验,既有重大成功,又有失败。这些经验可能关系到东欧、前苏联各共和国以及90年代中国的改革者们所面临的选择。根据许多统计方法,中国经济改革方案已经取得显著成功。主要统计指数总结如下: (1)高速增长。1965—1980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6.4%;1980—1988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加速到10.4%。1978到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5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启先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算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年。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从1979年到1983年,可以说是改革的起步阶段,重点是在农村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全国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二是从1984年到1988年,可以说是改革的扩大和发展阶段,重点逐步转到以城市为中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超过了10%,使国民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三是从1989年到1991年,可以说是改革曲折前进的阶段,重点是进行经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启先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经验与展望杨启先(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算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年。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从1979年到1983年,可以说是改革的起步阶段,重点是在农村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全国农业生产...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启先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算起,已经走过了14年时间。在此期间,大体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1979~1983年,是改革的起步阶段。重点是在农村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全国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1984~1988年,是改革的扩大和发展阶段。重点逐步转到以城市为中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超过10%,使国民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89~199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