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
- 2023(583)
- 2022(458)
- 2021(425)
- 2020(307)
- 2019(775)
- 2018(814)
- 2017(1518)
- 2016(850)
- 2015(982)
- 2014(928)
- 2013(912)
- 2012(942)
- 2011(838)
- 2010(865)
- 2009(726)
- 2008(731)
- 2007(699)
- 2006(655)
- 2005(690)
- 学科
- 济(4649)
- 经济(4647)
- 业(2490)
- 企(2036)
- 企业(2036)
- 管理(1981)
- 地方(1944)
- 中国(1538)
- 地方经济(1254)
- 业经(1178)
- 农(1116)
- 贸(1074)
- 贸易(1073)
- 易(1049)
- 制(966)
- 发(954)
- 技术(845)
- 关系(844)
- 农业(767)
- 发展(763)
- 展(763)
- 策(762)
- 银(759)
- 银行(759)
- 行(745)
- 和(647)
- 对外(619)
- 融(610)
- 金融(610)
- 方法(604)
- 机构
- 学院(11993)
- 大学(11204)
- 济(5742)
- 经济(5626)
- 研究(5126)
- 管理(4351)
- 中国(3857)
- 理学(3541)
- 理学院(3489)
- 管理学(3471)
- 管理学院(3442)
- 科学(2644)
- 京(2621)
- 所(2505)
- 财(2228)
- 研究所(2216)
- 院(2053)
- 中心(2018)
- 江(1978)
- 北京(1763)
- 财经(1648)
- 科学院(1623)
- 范(1618)
- 师范(1616)
- 州(1605)
- 发(1554)
- 经济学(1503)
- 省(1475)
- 社会(1473)
- 农(1456)
共检索到21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近日《中国会计报》以"深化做大做强战略服务中国经济发展"为题,对中注协学习贯彻国办56号文件精神,深化行业做大做强和走出去战略进行专题报道。特此转载如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福成
在企业发展中,谁都想做大、做强。简单做大比较容易,真正做强却很难。本文展示了燕京集团做大做强的思路和措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忠禹
2010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是在"十一五"规划即将结束、"十二五"时期即将到来的情况下召开的。本次会议以"新阶段:大企业的使命与责任"为主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属国家大型金融保险企业,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分设为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下设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电子商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姜义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国杰
作者认为,从可比名义增长率看,中国过去20年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理想,不仅没有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未能缩小同一些发展中“大国”的差距。症结在于质量改进速度和市场发育速度缓慢,必须选择高速质量改进制导下的高速增长战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战略,并尽快实现从追求高效益型发展战略向高质量改进发展战略的转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树清
如果说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它从一开始就重视中长期问题,而不是以短期分析为中心,虽然所使用的方法和所形成的结论颇值得反省。中国的宏观经济学家们关心中长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传统,因为他们最熟悉的范畴是计划,而且是“五年计划”。但是,他们也确实有客观的理由去特别注意中长期问题,因为中国经济是一个处于剧烈发展变动中的经济,而且是一个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经济。因此,即使从完善短期分析的角度着眼,也势必需要重视中长期因素。我们曾经遇到过的大量短期宏观经济问题,特别是那些令人困惑不已的问题,都有着深刻的中长期发展的背景。只有明确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条件和态势,才能更准确地理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新东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中走出了不寻常的发展之路,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新成就。到2015年,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递进之年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又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与"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的承启之年,更是检验中国经济发展的定力、实力与潜力和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与可持续力的关键之年。为此,笔者对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做出了战略前瞻,提出了对策建议。全文具体研究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七个新":第一,充分肯定发展"新成就";第二,客观辩证透视"新常态";第三,牢牢把握抓住"新机遇";第四,沉着冷静应对"新挑战";第五,与时俱进明确"新思路";第六,承前...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小广
在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是发展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即现有的发展模式所存在的重大缺陷将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实现"关键一跳"。换句话说,如果不对中国发展模式作出重大的调整,中国经济发展很可能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未来30年中国经济的长期目标是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是打破可能导致中国落入中等国家陷阱的制约因素,通过战略模式调整和完善体制,加快国内消费需求的释放、实现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主要是保持和建立两大国际竞争力),使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雪平 傅允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应洛 马亚男
我国己经胜利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从2002年到2050年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任务己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由于第三步战略目标己经确定,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及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确定中国到21世纪中期实现现代化的分阶段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途径和战略措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义平
本文从深层次理论分析的视角,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战略层面的问题。一、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农业本身可以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立足农业内部解决三农问题可能更为有效。目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只是在开放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新的均衡,并不意味着农业问题的解决。二、大国的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应当不同于小国,内需对大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在关键时刻独善其身的基本保证。三、适时地提升经济增长模式,不能陷入劳动密集型的陷阱。提升的过程会产生出新的产业或新的就业岗位,所需要的只是学习和人民素质的提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曦辉 弋生辉 黄基鑫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百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做出的与时俱进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中国适应内外部条件变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发展的历程与指导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国际和国内层面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投入产出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价值增值分析等,实证检验了国际经济循环和国内经济循环的发展情况,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渊源与发展变迁,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与发展趋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由社会主要矛盾的内生因素驱动而形成,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具备现实的可行条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中国版全球化的发展范式,突破当前全球化的不足,实现生产要素配置的更大规模与范围效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够助推中国经济继续腾飞,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董辅礽
我为徐滇庆教授的书写序这是第二次。第一个序是为《国际贸易、税制与经济改革策略》一书而写的。目前这个序是为《世界格局与中国经济发展策略》一书而写的(此书作为“现代经济学从书”之一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两本书的内容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主要是关于国际贸易的部分。为写这篇序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读了全部书稿。要写序当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严清华 刘穷志
本文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规律 ,试图阐释新历史条件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观。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路径依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