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57)
- 2023(3831)
- 2022(3091)
- 2021(2834)
- 2020(2380)
- 2019(5327)
- 2018(5482)
- 2017(10550)
- 2016(5260)
- 2015(6301)
- 2014(6505)
- 2013(6324)
- 2012(5939)
- 2011(5021)
- 2010(5417)
- 2009(5179)
- 2008(5070)
- 2007(4689)
- 2006(4358)
- 2005(4280)
- 学科
- 管理(19362)
- 业(19297)
- 济(18972)
- 经济(18961)
- 企(17687)
- 企业(17687)
- 银(14904)
- 银行(14759)
- 行(13561)
- 审计(12131)
- 制(12042)
- 技术(11497)
- 方法(10301)
- 业务(9238)
- 度(8682)
- 制度(8680)
- 数学(8375)
- 数学方法(8322)
- 银行制(7755)
- 融(7635)
- 金融(7635)
- 财(6625)
- 技术管理(5923)
- 中国(5909)
- 各类(5868)
- 务(5180)
- 财务(5162)
- 财务管理(5097)
- 企业财务(4967)
- 业经(4910)
- 机构
- 大学(76883)
- 学院(75047)
- 管理(31867)
- 济(30428)
- 经济(29664)
- 中国(26786)
- 理学(25842)
- 理学院(25651)
- 管理学(25425)
- 管理学院(25266)
- 研究(22488)
- 银(18312)
- 京(17675)
- 银行(17562)
- 财(17404)
- 行(16300)
- 财经(13566)
- 中心(13257)
- 江(13238)
- 经(12331)
- 科学(12117)
- 农(11507)
- 所(11403)
- 州(11201)
- 融(10656)
- 金融(10507)
- 北京(10501)
- 财经大学(10278)
- 研究所(9598)
- 经济学(9285)
- 基金
- 项目(45832)
- 科学(35832)
- 研究(34330)
- 基金(33723)
- 家(28990)
- 国家(28801)
- 科学基金(25150)
- 社会(21764)
- 社会科(20880)
- 社会科学(20871)
- 基金项目(17675)
- 省(17253)
- 自然(15849)
- 自然科(15449)
- 自然科学(15448)
- 教育(15301)
- 自然科学基金(15194)
- 编号(14714)
- 划(14060)
- 资助(14045)
- 成果(12752)
- 项目编号(10762)
- 部(10354)
- 创(10187)
- 重点(10071)
- 创新(9709)
- 国家社会(9492)
- 教育部(9182)
- 人文(9020)
- 科研(8796)
共检索到135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深化信息技术审计"课题组 陶晓峰 孟琦
信息技术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审计类型,它有助于人民银行各级机构增强科技安全保密意识,提高信息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促进系统安全管理随着信息化在人民银行履行金融宏观调控、提供金融服务、维持金融稳定等职责中的支持作用不断增强,信息系统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引起高度关注。信息技术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审计类型,在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菲菲
本文以人民银行应用等级保护体系规范内部信息技术审计实践为基础,针对设计复杂多样、部署年代不同、应用范围各异的信息系统,探讨审计思路和方法,力求通过等级保护体系确定审计对象的安全级别、审计依据、实施尺度,最终达到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性,保障业务连续性,提高审计成果转化率的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审计 等级保护 成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荣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系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对各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1995年以后随着网络应用的兴起,网络系统安全的要求日显重要,对计算机安全的研究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与此相应,在审计领域,信息技术审计也从传统的审计业务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种独立审计类型。中国人民银行自2000年开始提出信息技术审计的概念,经过四年多的探索,信息技术审计逐步成熟,本文结合这四年多的实践,探讨了人民银行信息技术审计今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审计 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刘新华
信息技术在人民银行的应用发展呈现应用范围扩大化、业务处理网络化、数据存储集中化、系统功能集成化、工作痕迹电子化趋势。对内审工作的影响体现在四个方面:审计线索发生根本变化;审计难度加大,审计风险增加;审计内容增加;审计现场发生变化。顺势发展内审工作的对策建议:更新内审工作理念;开发审计软件;强化信息技术审计;加强内审队伍建设。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内审 影响 对策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梅荣江
行为审计是将行为科学理论应用于审计科学的一种全新审计模式,是目前CBIA重点研究的审计创新之一。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对被审计对象的行为动机、行为过程及其行为结果的审查,以及对行为心理因素和行为环境因素的分析和评价,有助于人民银行完善内部控制,改进组织管理,提高履职水平。本文对人民银行开展行为审计的目标、内容、方法、流程等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
行为审计 人民银行 运用研究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行为审计是将行为科学理论应用于审计领域的一种全新审计方法,能够弥补传统审计忽略审计行为的不足,是现阶段审计工作创新研究领域之一。行为审计通过使用行为学理论对被审计者的目的、行为流程及审计结果进行考察分析,并对被审计者的行为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与分析。运用科学的行为审计评价方法有助于人民银行审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关键词:
行为审计 行为学 评价方法 人民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立杰
从一份审计报告谈起最近看到一份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发布的审计报告。这份材料对于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持续开展的内审转型,特别是如何深入探索开展绩效审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人民银行内审转型的目标,是由单纯的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内控和绩效审计方向转变,其中,探索开展绩效审计是内审转型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最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行为审计是将行为科学理论应用于审计领域的一种全新审计方法,能够弥补传统审计忽略审计行为的不足,是现阶段审计工作创新研究领域之一。行为审计通过使用行为学理论对被审计者的目的、行为流程及审计结果进行考察分析,并对被审计者的行为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与分析。运用科学的行为审计评价方法有助于人民银行审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关键词:
行为审计 行为学 评价方法 人民银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彦军
本文通过对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及难点分析,指出建立符合人民银行业务特点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对指导开展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至关重要,并就此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通过借鉴"平衡计分卡"原理,将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分为全面工作绩效审计指标和专项工作绩效审计指标两大类,并对两类指标进行具体分解,同时对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立项、实施、方法、评价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人民银行 绩效审计 评价体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鹏飞
近年来,人民银行各类信息系统纷纷上线,如何加强和改进人民银行信息系统风险审计已成为当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本文在对制约人民银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瓶颈因素进行调查和论述的基础上,认为应结合总行审计转型要求,以风险导向分析为信息系统审计的逻辑起点,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人民银行 信息系统 审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淑慧 赵城晖 吴志坚
十八大以来,面对以《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为代表的系列制度的出台,理论及实务界普遍认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将趋于严苛。但对于新政策背景下,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如何回应新环境的期待,破解审计整改难、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不健全及同级审计监督困难等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满足公共治理环境、提高同级审计监督效率、建立审计监督体系和树立内审价值增值为审计中心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梅荣江
随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转型发展,内部审计的确认与咨询职能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组织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审计各方关系人的普遍认可和管理层的重视,但也使得内部审计部门介入了本单位的大量管理事务,导致内部审计定位模糊、独立性受损、审计资源被挤占、承担了不应承担的风险等问题。本文从回顾审计边界相关研究文献入手,分析审计边界研究的意义,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确认活动和咨询服务的边界界定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内部审计 边界 人民银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冉勇 钟子明 冯宗茂
银监会分设后,如何实现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的信息共享关系到这次人民银行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本文认为,要实现银行监管信息在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之间的高效传递,需从机制设计上加以重视,用制度来约束各方的行为。
关键词:
人民银行 银监会 信息共享 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