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8)
- 2023(365)
- 2022(264)
- 2021(296)
- 2020(212)
- 2019(495)
- 2018(536)
- 2017(690)
- 2016(568)
- 2015(618)
- 2014(632)
- 2013(532)
- 2012(475)
- 2011(424)
- 2010(490)
- 2009(346)
- 2008(285)
- 2007(232)
- 2006(222)
- 2005(190)
- 学科
- 教育(1878)
- 中国(1118)
- 教学(983)
- 理论(914)
- 学法(614)
- 教学法(614)
- 学理(570)
- 学理论(570)
- 研究(494)
- 济(363)
- 经济(362)
- 生(359)
- 思想(347)
- 高等(347)
- 政治(342)
- 革(336)
- 农(332)
- 思想政治(330)
- 政治教育(330)
- 治教(330)
- 德育(326)
- 改革(326)
- 研究生(323)
- 学校(320)
- 业余(305)
- 业余教育(305)
- 余(305)
- 管理(290)
- 发(282)
- 发展(272)
- 机构
- 大学(5419)
- 学院(5204)
- 教育(3237)
- 研究(2283)
- 范(2103)
- 师范(2098)
- 职业(1757)
- 师范大学(1661)
- 技术(1465)
- 教育学(1296)
- 职业技术(1210)
- 京(1151)
- 科学(1150)
- 江(1086)
- 所(1037)
- 教育学院(1029)
- 技术学院(991)
- 研究所(949)
- 中心(893)
- 院(885)
- 北京(859)
- 管理(803)
- 中国(768)
- 州(765)
- 济(730)
- 研究院(723)
- 理学(680)
- 理学院(659)
- 经济(657)
- 管理学(615)
共检索到9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平
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论述,是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我们要从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力量的高度,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理念与宗旨。当前,北京大学结合"四史"教育,在培养时代新人上进行了深入探索。一是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完善"四史"教研模式,打造新时代育人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影响下,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战略力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复兴 曹宇新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新的认识。这一论断要求教育必须与"四个伟大"紧密结合,全面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芳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使命的新论断。这一论断要求教育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教育事业应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框架下,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教育强国 教育现代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房巍
根据国家战略部署,未来一段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相伴发展的历史过程。教育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先导,也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价值主要通过与当下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互动而呈现出来。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通过自身的全面现代化为我国经济社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唐景莉 李石纯 黄蔚 王瑶 王弘扬 杨婧
7月7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高校书记校长和知名专家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等开展研讨。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思想深邃,内容丰富,总结了我们党百年的奋斗历程,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高等教育》作为理论期刊,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韦兰明
微课的引入能有效缓解当下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师资缺乏、教育教辅资源不足及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学时间受到挤压等现实问题。开发民族团结教育微课资源,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微课实施路径,评估民族团结微课实施效果,是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与内容。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小学 民族团结教育 微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江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以磅礴之音向中国和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彰显了党中央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铁芳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精神的集中体现,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教育目的,需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着眼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基本落脚点,以着眼于民族、贡献于人类为基本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我国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出发点,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创造和享受文明幸福的中国人,学校教育的最终指向乃是立德树人,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信豪迈的中国人。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需要切实把握时代精神,以促成当代中国教育的大格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申申
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是同无生命的东西打交道,甚至也不是同有生命而无情感、无思想的生物打交道,而是同既有生命又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打交道。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其劳动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及教育机智的不可或缺性。正由于此,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高度评价教师职业:"太阳底下没有比教师的职务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家 受教育者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蔡小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关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关乎国家统一大业,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和民族观。需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还需要通过依托思政课主渠道,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开展“大思政课”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利用“五史”,为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寻找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等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思政课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杨树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彭正梅 邓莉
21世纪以来,美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强国战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利用市场竞争促进公立学校变革来追求有质量的公平;利用教育技术促进教学变革,推动在线学校和课程的发展;加强STEM教育以及培养4C技能,且把STEM技能和4C技能视为21世纪最核心的国家竞争力。这四大基础教育强国战略旨在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美国人,重新强化美国在全球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文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赋予"双一流"建设的新使命,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双一流"建设新动力。结合中南大学践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办学理念的创新发展实践,基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一中国智慧启迪,通过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创新文化内涵和文化定力的再思考,提出"双一流"建设应以"着力发明创造、坚守创新文化定力"为动力之源,以"着力知行合一,坚持内涵发展道路"为动力之的,以"着力立德树人,坚定伟大复兴梦想"为动力之魂,加快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动力转换。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郭广生 杨慕云 苏德 李学锋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必然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有赖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常态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需将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及社会教育纳入其中,发挥好党员干部教育的引领力,提升高校教育的创新力,强化社会教育的辐射力,形成覆盖全民的教育合力,共同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为此,应探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开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