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434)
- 2022(1123)
- 2021(1177)
- 2019(2377)
- 2018(2763)
- 2017(4557)
- 2016(2630)
- 2015(2610)
- 2014(2730)
- 2013(2327)
- 2012(1956)
- 2011(1840)
- 2010(2009)
- 2009(2026)
- 2008(2104)
- 2007(1580)
- 2006(1728)
- 2005(1681)
- 2004(1542)
- 2003(1466)
- 学科
- 济(7498)
- 经济(7478)
- 制(5860)
- 管理(5284)
- 体(4716)
- 体制(4274)
- 企(4031)
- 企业(4031)
- 业(3947)
- 中国(3354)
- 财(3133)
- 税(2778)
- 税收(2723)
- 收(2695)
- 银(2581)
- 银行(2581)
- 业经(2563)
- 行(2532)
- 融(2461)
- 金融(2461)
- 教育(2438)
- 农(2408)
- 教学(2312)
- 制度(2150)
- 度(2150)
- 财政(2104)
- 理论(1954)
- 企业经济(1521)
- 结构(1502)
- 学法(1436)
- 机构
- 大学(29368)
- 学院(28831)
- 研究(13111)
- 济(12368)
- 经济(12092)
- 中国(10284)
- 管理(9144)
- 财(8483)
- 理学(7164)
- 理学院(7044)
- 管理学(6902)
- 管理学院(6825)
- 京(6788)
- 所(6630)
- 科学(6623)
- 研究所(5733)
- 江(5506)
- 范(5403)
- 师范(5374)
- 财经(5349)
- 教育(5334)
- 中心(5293)
- 经(4845)
- 北京(4787)
- 院(4733)
- 师范大学(4480)
- 省(4349)
- 农(4161)
- 州(4016)
- 财经大学(3867)
共检索到57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辛向阳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自我革命能力,有独一无二的自我革命精神,有严密有效的自我革命制度。新时代,我们要以强大的自我革命能力化解“四大考验”,以独一无二的自我革命精神应对“四种危险”,以严密有效的自我革命制度体系永远做到不代表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和特权阶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时 林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本理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已成为推进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作为下个世纪争夺国际地位的基本战略。中国属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国家,必须从现在起,下大决心用高新技术武装各个领域,走“科教兴国”之路。土地管理要跟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初国 马永欢 张迎新 曹庭语 汤文豪
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能源革命既有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当前全球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科学研判能源形势,是认清和解决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的基本依据。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能源行业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时"总体有利,其"势"稳定可期。进一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要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先行作用,重点做好石油和天然气、铀矿、新兴清洁能源的地质勘探工作,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和转型发展。
关键词:
能源革命 能源安全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茂林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防霾治霾为由,提出"去煤化"并采取"一刀切"做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使我国与煤沾边的产业受到很大影响,本文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和国情,通过对煤火电与其他能源发电成本比较,以及我国煤电实现清洁利用走向治霾取得的效果和对欧美发达国家弃核返"火"的审视,充分明确了煤电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不可替代性,指出了散烧煤是煤炭燃烧污染的重点,是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就科学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应把握的方面,重点提出了煤炭清洁生产、高效利用和控制散烧煤的能源发展战略建议。
关键词:
能源消费革命 煤电 散烧煤 燃煤清洁发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国营
一、什么是罗默法则?罗默法则(Romer’sLaw)是基于罗默等人(Shain and Roemer,1959;Roemer,1961)的统计研究而总结的一种统计关系。罗默等人在研究医院费用与床位供给的经验关系时发现,每千人床位数和每千人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文 肖玉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导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孕育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伟大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严密完备的系统逻辑体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正是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任务、小康社会的实践基础、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共同富裕的实践旨归与造福世界的实践使命的统一,是回答历史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与世界之问的科学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在于既继承创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突破与超越,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历史逻辑是源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脉络与借鉴中华文明乃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统一,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这一客观实在的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后凯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该《决定》同时使用了“统筹城乡”、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概念。大家知道,最早在2003年,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2012年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2017年又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这三个概念是从不同视角对城乡关系的不同表述。当中央提出“城乡融合发展”之后,一些地方甚至有学者把它片面理解为是对“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替代,显然这是一种误解。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本质内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研究明确教育系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任务举措,教育部召开党组会,对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部署、提出要求。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集体学习并讲话。陈宝生指出,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和纪念五四运动
关键词:
根本任务 五四运动 陈宝生 时代内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万
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各国使出浑身解数,努力拼抢未来产业的制高点。尽管普遍认为科学革命还处在累积"异常"的过程中,重大突破仍在酝酿,但颠覆性技术、破坏性创新层出不穷,对全球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格局都在引致一系列深刻变革,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重大原创性突破前夜中各种力量之间的"角逐博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宋瑞卿
风云公司案例描述的是职业经理人如何改造一个家族企业的过程。对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变革这 道题目来讲,无论是从"价值观"入手,还是努力达成"相互信任",职业经理人一方永远是被动的角色,他们无 法从根本上"改造一个家族企业"。完成这一使命的关键只能是创业企业家自身的彻底蜕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世强 王卓欣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而开创出的一条既遵循国家发展普遍规律,又充分彰显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人口规模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高质量主题引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路径,时代进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共赢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自力 王传智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具有鲜明的历史感。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难题,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样板,具有重大世界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坚持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需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世强 王卓欣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而开创出的一条既遵循国家发展普遍规律,又充分彰显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人口规模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高质量主题引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路径,时代进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共赢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