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6)
- 2023(12753)
- 2022(10962)
- 2021(10452)
- 2020(8660)
- 2019(20391)
- 2018(19858)
- 2017(38232)
- 2016(20361)
- 2015(22931)
- 2014(22761)
- 2013(22916)
- 2012(20928)
- 2011(18899)
- 2010(18454)
- 2009(16840)
- 2008(16163)
- 2007(13743)
- 2006(11853)
- 2005(10460)
- 学科
- 济(84137)
- 经济(84024)
- 业(55695)
- 管理(55437)
- 企(42368)
- 企业(42368)
- 方法(39871)
- 数学(35194)
- 数学方法(34872)
- 农(25524)
- 中国(24861)
- 财(22178)
- 农业(18242)
- 业经(17841)
- 贸(17153)
- 学(17152)
- 贸易(17144)
- 易(16742)
- 地方(14977)
- 制(14444)
- 收入(13688)
- 和(13101)
- 环境(12893)
- 银(12384)
- 银行(12352)
- 理论(12227)
- 技术(11997)
- 行(11857)
- 融(11752)
- 金融(11748)
- 机构
- 大学(291181)
- 学院(286250)
- 济(122754)
- 经济(120457)
- 管理(116314)
- 理学(101430)
- 理学院(100334)
- 研究(100173)
- 管理学(98841)
- 管理学院(98323)
- 中国(75037)
- 京(62492)
- 科学(60076)
- 财(53325)
- 所(49277)
- 研究所(45236)
- 中心(44201)
- 农(43873)
- 财经(43405)
- 业大(41496)
- 北京(40223)
- 经(39900)
- 江(38224)
- 经济学(38072)
- 范(37942)
- 师范(37663)
- 院(36360)
- 经济学院(34419)
- 农业(34236)
- 财经大学(32706)
- 基金
- 项目(201470)
- 科学(159458)
- 基金(149130)
- 研究(148621)
- 家(130014)
- 国家(128952)
- 科学基金(110788)
- 社会(95800)
- 社会科(90818)
- 社会科学(90796)
- 基金项目(78740)
- 省(74302)
- 自然(70712)
- 自然科(69100)
- 自然科学(69084)
- 自然科学基金(67863)
- 教育(66877)
- 划(63775)
- 资助(61457)
- 编号(59241)
- 成果(48232)
- 部(45695)
- 重点(44465)
- 发(42512)
- 创(41537)
- 国家社会(40565)
- 课题(40142)
- 教育部(39564)
- 创新(38795)
- 科研(38324)
- 期刊
- 济(128410)
- 经济(128410)
- 研究(87411)
- 中国(52225)
- 学报(44302)
- 科学(42372)
- 管理(41794)
- 农(39838)
- 财(37785)
- 大学(33961)
- 学学(31772)
- 教育(30110)
- 农业(28354)
- 技术(23267)
- 融(22378)
- 金融(22378)
- 经济研究(21608)
- 财经(21012)
- 业经(19223)
- 经(17972)
- 问题(16951)
- 图书(15612)
- 业(15200)
- 贸(14258)
- 理论(14162)
- 技术经济(13923)
- 科技(13642)
- 世界(13563)
- 实践(12709)
- 践(12709)
共检索到413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收入分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福祉、社会乃至政治的稳定,收入分配不均是一个困扰众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在物资不断丰富、收入水平不断快速提升的过程中,收入分配差别却从改革开放前的均贫,不断扩大,甚至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直到近年才有所缓解。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今天,是我们认真检视和总结深化改革效果的重要历史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灿明
南开大学陈宗胜教授的新著《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由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与经验》(简称《通论》)基于改革开放至今40年的数据,从理论与实践、发展与改革、轨迹与格局、城镇与乡村、行业与地区、总体与家庭、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分配与贫困、现状与趋势、政策与建议等角度,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的变动进行了综合性、全局性的研究和探索,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通论》试图从收入分配体制和激励制度改革的角度,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
关键词:
中国居民收入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差别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广华 吴万宗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即著名的"先富后富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再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论断指出了经济发展中生产力这一决定因素,也为中国坚持并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指明了方向。正是在上述重大时代背景下,陈宗胜教授提出"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倒U理论",继而细致地观察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甘犁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一书作者陈宗胜教授,是我国收入分配研究领域的长期深耕者。本书是作者集十数年带领团队的研究成果之大成。书中以"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倒U理论"为核心和主线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和总结,证实了"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差别倒U曲线"的客观性,证明中国居民收入差别总体及各主要组成部分已基本上越过最高点并开始进入下降阶段。全书体系完整,逻辑统一,结构严谨,创新点突出,实证规范,是研究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必读著作。我自己团队的研究亦支持陈教授书中的结论。相信该书对政商学界和社会各方面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并具有参考价值,能够推动和引导更多学者在研究我国收入分配方面做出更多有益探索。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逸飞 王盈斐
基于CHIP2018数据,测算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和潜在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结构、财产结构,研究发现,当前劳动性工资收入是其收入组成的最重要部分,财产性收入占比普遍较低;房产价值和金融资产是主要的财产来源;城镇和东部地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比相对更高,主要优势在于房产价值而非金融资产;体制内工作者的工资收入比重更高,但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相对较低,以上基本特征均存在于中等收入群体和潜在中等收入群体中。建议相关部门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证居民收入增长;优化居民收入和财产结构,健全金融、土地和房产等要素市场,拓宽中等收入群体的财产收入渠道;同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逄锦聚 盛斌
文章认为,通读《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一书可以发现,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特征,全面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测度了居民收入差别的变动轨迹和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中国从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特色道路与经验,验证了作者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倒U理论",使其从假说上升为科学理论观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邓小平"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思想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证明了改革开放"中国故事"的伟大成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全书逻辑思路清晰,结论与现实紧密贴合,理论推导与计量证明相辅,政策主张具有可操作性,是一部值得理论界、政府部门、宣传领域深入研讨和运用的学术著作。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公有经济 共同富裕 倒U曲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主要经济学研究成就和贡献陈宗胜在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辛勤耕耘40余年,其最主要的学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关于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倒U理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既是陈宗胜学术生涯的起始点,也是他毕生经营的学术主题。在这个领域他较早使用实证分析和数量方法,在国内外学术界首次提出公有制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倒U曲线理论。
关键词:
陈宗胜 市场化测度 所有制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宗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红娜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下,本文采用我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异对消费的影响效应及其二次分配(税收)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城镇居民家庭,还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异对消费的影响效应均存在,且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消费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性。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次是低收入群体家庭,而高收入群体家庭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相对最小。二次分配(税收)在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的收入消费影响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而在高收入群体家庭的收入消费影响关系中并不存在中介效应。二次分配(税收)在低收入群体家庭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具有促进消费的作用,而在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中,二次分配的中介效应表现为抑制消费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谷书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增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灭贫困的斗争史。建党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反贫困的终极目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凝聚型扶贫"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恢复生产保障生存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区域扶贫综合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国已实现从普遍贫困到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建党100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反贫困制度体系创新,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改变了世界贫困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站在新的起点,要不断贯彻"三新"理念,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增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灭贫困的斗争史。建党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反贫困的终极目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凝聚型扶贫"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恢复生产保障生存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区域扶贫综合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国已实现从普遍贫困到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建党100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反贫困制度体系创新,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改变了世界贫困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站在新的起点,要不断贯彻"三新"理念,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斯丽娟 郭海霞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城乡相对贫困与弱相对贫困指数并进行分解,明确影响城乡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研究方法:将2002~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组数据还原为观察值与GQ模型拟合洛伦茨曲线结合测度城乡相对贫困指数,并将测得指数分解为四种效应。研究发现:农村相对贫困指数与弱相对贫困指数均高于城镇,且城乡相对贫困指数有上升趋势,城乡弱相对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分解结果表明,增长效应对城乡相对贫困指数和弱相对贫困指数变动起负向作用,贫困标准效应对城乡两种指数变动起正向作用。分配效应与城乡两种指数的变动一致,人口效应对城镇两种指数变动的作用为正,对农村两种指数变动的作用为负。研究创新:将影响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扩展至人口效应和贫困标准效应,认为影响相对贫困与弱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有增长效应、贫困标准效应、分配效应和人口效应四种。研究价值:为城乡相对贫困的测算与分解提供新的思路,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行发 徐虹
乡村共同富裕作为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备受关注。以山东省中郝峪村为典型案例,运用半结构化访谈、观察法等质性研究方法,从新内源性发展理论视角切入探索当地乡村旅游发展驱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并推动共同富裕过程经历了不同阶段并产生了不同发展效果。在地乡村精英催生了乡村旅游的萌芽,但其在知识、见识和能力上的局限性无法更高效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而返乡创业者回嵌乡土并引入外部资源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动力,乡村旅游地得以迈进高质量发展并推动乡村迈向共同富裕道路,全体村民参与和公平利益分配机制成为乡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乡村精英的交替和协作成为乡村共同富裕的关键。内外资源联动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保障了地方发展自主权,维护了居民主体地位,推动了居民参与和认同提升,有效推动全体村民物质与精神的共富。研究建议:资源禀赋优良的乡村可将乡村旅游作为增收致富路径选择,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和在地精英群体的引领作用,共同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十三五"期间,近1000万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扎实做好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事关千万搬迁群众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小康的质量和成色。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系列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安排,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