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
- 2023(895)
- 2022(742)
- 2021(627)
- 2020(528)
- 2019(1038)
- 2018(960)
- 2017(1734)
- 2016(808)
- 2015(855)
- 2014(827)
- 2013(862)
- 2012(761)
- 2011(605)
- 2010(677)
- 2009(593)
- 2008(541)
- 2007(491)
- 2006(439)
- 2005(343)
- 学科
- 济(3852)
- 经济(3851)
- 管理(2669)
- 业(2650)
- 技术(2096)
- 企(2066)
- 企业(2066)
- 地方(2033)
- 中国(1561)
- 技术管理(1217)
- 融(1184)
- 金融(1183)
- 地方经济(1169)
- 银(1055)
- 银行(1055)
- 行(1041)
- 农(1027)
- 农业(861)
- 业经(814)
- 方法(772)
- 制(706)
- 数学(681)
- 数学方法(678)
- 财(629)
- 环境(619)
- 新技术(594)
- 高新(594)
- 高新技术(594)
- 产业(549)
- 发(521)
- 机构
- 学院(10701)
- 大学(10462)
- 济(4745)
- 经济(4651)
- 管理(4530)
- 研究(4208)
- 理学(3891)
- 理学院(3843)
- 管理学(3807)
- 管理学院(3780)
- 中国(3272)
- 科学(2617)
- 京(2107)
- 中心(2012)
- 财(1953)
- 所(1894)
- 研究所(1731)
- 院(1705)
- 江(1703)
- 科技(1470)
- 技术(1448)
- 省(1445)
- 范(1437)
- 师范(1427)
- 发(1420)
- 农(1396)
- 经济学(1387)
- 北京(1383)
- 财经(1379)
- 业大(1376)
共检索到17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近年来,广东省财政厅在围绕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调研,优化制度设计,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坚定不移地把创新发展理念和举措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助力广东省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许明辉
2019年深圳市宝安区位列"中国创新百强区"第二名,仅次于南山区,成功展示了科技创新的魅力。宝安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已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宝安正处于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创新裂变方式覆盖全域所有科技企业、产业园区、新兴产业,逐步形成创新发展生态模式。近三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宝安区科创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力推进宝安科技强区建设。近三年来,宝安区国高企业数量以38. 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由1 493家增长至2018年底的3941家,连续两年总量位居全省区县第一;组建院士工作站10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科技园区总数达到64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7个,占全市国家级孵化器总数的三分之一:连续五届宝创赛报名人数全市第一。深圳市十大基础创新平台之一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成功落户宝安。宝安的科创事业正成为深圳城市创新能级跃升的关键支撑力量,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基础和创新动能。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宝安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岳鹄 周子灼 谭月彤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落脚点大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打造科技强国的重要抓手。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三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脉络,接着从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其建设经验,最后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后得出相应的对策启示,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决策参考和经验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明 林正静
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一个既能反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动力来源、又能协调创新要素与创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四链"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这是一种跨组织共生式协同创新发展新范式。其核心是由科技导向型产业链、科技创新链、科技资金链、科技服务链构成的"四链",通过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协同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于这个理论框架,在对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行客观研判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均平 周倩 袁有雄 赵相安
当前知识服务能力建设已成为科技信息机构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内容。本文立足国防科技领域的实际,分析了国内外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做法,对我国国防科技领域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现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下一步国防科技领域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方向与重点。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任晓亚 张志强
科技强国是科技领域知识发现与创新能力强的国家,而科技领域国际权威奖项无疑是衡量国家间科技领域知识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为对主要科技领域国际权威奖项全貌有一个客观、系统的认识,本研究选取主要科技领域权威的、具有影响力的22项国际性科技奖项,以学科领域、获奖年度、获奖成就、获奖者国籍与机构、获奖者家谱及出版物等作为研究维度,重点分析获奖者国别与获奖领域的横向分布,发现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稳居获奖量高位且领域分布均衡,而我国与之相比差距显著。进而,为对其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纵向对比主要科技奖项获奖国家在其他典型科技指标上的表现,虽然我国进步趋势显著,但主要获奖国家呈现明显领先优势。最后,结合科技奖项奖励制度及定量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我国加强相关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研究的科学决策和战略布局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端武 白敬毅 李晨晨 江蕊
[目的/意义]开展科技领域技术演进多路径识别及其创新特性分析,可为技术起源探究和技术价值评估提供有效帮助。[方法/过程]构建科技领域专利引证网络,通过Louvain社团检测和SPC主路径提取进行技术演进多路径识别。在此基础上,利用技术—功效共词矩阵来探究各技术演进路径的核心技术演化,利用结构洞约束度指标和技术邻近度指标来识别各技术路径节点专利的创新类型。[结果/结论]利用德温特专利索引数据库中1963—2018年柔性显示领域的9121条专利记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地识别科技领域技术演进的多个路径方向及其核心技术,通过结构洞约束度和技术邻近度指标能够有效检测技术演进过程中的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技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建成 黎婉玉 黄丹蕾 张莉
当科技进步的组织方式向基于知识创新联合生产的模式演进时,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考察了中央基于审批权限的土地“放管服”改革如何导致地区间企业合作创新效率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企业合作伙伴所属区位的政府获取土地审批权限后,显著促进了本地与不同地区间的企业合作创新专利总量、合作企业数量增加以及平均合作创新效率提升。机制上,土地审批改革通过降低土地制度性交易成本、扩大技术比较优势行业规模等直接渠道为本地企业赢得合作优势。间接渠道上,一方面,土地审批改革加强了本地在技术空间中的知识溢出,强化了企业通过合作将知识溢出内部化的动机;另一方面,在土地审批改革前地区间比较优势行业的差异下,改革推动了地区间相同或相异产业结构发展趋势,进而产生差异化的技术需求。最后,本文讨论了在合作关系空间联动下实现地区间共同繁荣的可能,发现两个地区均能从因土地审批权改革引致的合作增长中获益,获益程度因伙伴区位土地审批权限变化及其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不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胜利
科技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其规律和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政府必须对科技创新进行宏观治理,但这种治理的前提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必须实现"放管服"改革,通过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方面不断创新宏观治理机制。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政府宏观治理 “放管服”改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艳辉 伊彤 陈海燕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本文对区域创新、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通过定量分析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表现,明确了三地各自的相对优势和不足,从释放创新潜力、提升整体效能、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对三地提出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培源 吴贵华
城市群创新网络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web of science科研合作研究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结构空间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紧密程度日益提高,稳定性逐步增强;(2)广州、香港处于知识创新网络中心位置,但深圳已经成长为知识创新网络的新中心;(3)知识创新网络从"广州-香港"双核结构演化成为"广州-深圳-香港"三角结构,并出现"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大湾区东岸创新集聚带趋势,整体呈现"多中心、多节点、多子群"格局;(4)QAP分析表明地理邻近、技术结构邻近、经济邻近、制度邻近、语言邻近对城市间创新合作形成有显著影响。总体上,深圳将成为粤港澳乃至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湾区,应着力强化深圳的创新网络中心地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6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改革之举,对近几年扩大就业、壮大新动能、经济稳中向好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当前国际环境深刻变化,要办好自己的事、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必
关键词:
“放管服”改革 李克强 法治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力 刘笑 陈强
公私合作已成为科技创新管理的新趋势。本文通过考察国外科技创新领域公私合作的典型案例,聚焦我国公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战略规划不细化、利益分配不完善、权属制度不清晰等问题,从战略规划、利益分配、制度保障环节提出了加强我国社会资本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重大公共科技基础设施 公私合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力 刘笑 陈强
公私合作已成为科技创新管理的新趋势。本文通过考察国外科技创新领域公私合作的典型案例,聚焦我国公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战略规划不细化、利益分配不完善、权属制度不清晰等问题,从战略规划、利益分配、制度保障环节提出了加强我国社会资本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重大公共科技基础设施 公私合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群慧 王健
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来探究如何将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认为企业应构建创新生态链,打造"母工厂";政府应奋发有为,破除政策性束缚,着力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文化;高校要注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大湾区要借力和助力"一带一路",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并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资源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