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5)
- 2023(8232)
- 2022(7250)
- 2021(6437)
- 2020(5649)
- 2019(13197)
- 2018(12881)
- 2017(25393)
- 2016(13649)
- 2015(15656)
- 2014(16077)
- 2013(16219)
- 2012(15568)
- 2011(14562)
- 2010(14897)
- 2009(14071)
- 2008(13807)
- 2007(12738)
- 2006(11316)
- 2005(10251)
- 学科
- 济(85466)
- 经济(85412)
- 管理(34771)
- 业(31693)
- 方法(31256)
- 数学(27054)
- 数学方法(26866)
- 企(23870)
- 企业(23870)
- 地方(21867)
- 农(18035)
- 中国(16510)
- 学(15815)
- 业经(14594)
- 地方经济(13901)
- 财(13252)
- 农业(12576)
- 贸(12019)
- 贸易(12012)
- 易(11492)
- 制(11362)
- 环境(10669)
- 和(10276)
- 融(9560)
- 金融(9558)
- 理论(9358)
- 体(9231)
- 银(8893)
- 银行(8871)
- 行(8524)
- 机构
- 学院(214494)
- 大学(212410)
- 济(98210)
- 经济(96219)
- 管理(78265)
- 研究(78200)
- 理学(66434)
- 理学院(65588)
- 管理学(64523)
- 管理学院(64096)
- 中国(57560)
- 科学(47889)
- 京(44564)
- 财(41327)
- 所(40781)
- 农(37470)
- 研究所(37035)
- 中心(34838)
- 财经(33110)
- 江(33101)
- 经济学(31201)
- 业大(30932)
- 经(29698)
- 范(29354)
- 农业(29245)
- 师范(29111)
- 北京(28581)
- 经济学院(27933)
- 院(27377)
- 州(26236)
- 基金
- 项目(134885)
- 科学(104972)
- 研究(97425)
- 基金(96802)
- 家(84518)
- 国家(83849)
- 科学基金(70313)
- 社会(62619)
- 社会科(59337)
- 社会科学(59317)
- 省(53274)
- 基金项目(51789)
- 划(44335)
- 自然(44279)
- 教育(43617)
- 自然科(43084)
- 自然科学(43070)
- 自然科学基金(42276)
- 资助(40716)
- 编号(38963)
- 发(31861)
- 成果(31404)
- 重点(30738)
- 部(29652)
- 课题(27349)
- 创(26872)
- 国家社会(25900)
- 发展(25774)
- 科研(25689)
- 展(25426)
- 期刊
- 济(117509)
- 经济(117509)
- 研究(63570)
- 中国(38185)
- 农(34091)
- 学报(32208)
- 财(31278)
- 科学(30762)
- 管理(26545)
- 大学(23598)
- 农业(22686)
- 学学(22568)
- 经济研究(18966)
- 融(18343)
- 金融(18343)
- 技术(18338)
- 业经(17615)
- 财经(16928)
- 教育(16244)
- 问题(15777)
- 经(14744)
- 技术经济(12573)
- 贸(12045)
- 业(12023)
- 统计(11435)
- 商业(10705)
- 资源(10700)
- 世界(10676)
- 国际(10566)
- 经济问题(10298)
共检索到323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浩 邓琳
文章对淮海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现状、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选择适合于淮海经济区旅游合作发展的模式,为淮海经济区提供合作发展的目标与路径、合作发展的内容,希望能为淮海经济区旅游合作的发展作出有益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淮海经济区 合作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钱智 张豪禧
从淮海经济区旅游资源开发评价入手,分析了全区旅游资源的数量和品位,气候、交通与社会经济条件,初步划分了11个旅游区,提出了全区旅游网络的构建思路和区域旅游路线的设计与组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泓,顾朝林
从共生概念和内涵入手,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在此基础上,以淮海经济区为例,分析了淮海经济区区域背景和旅游竞合条件,对跨行政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娟 马晓冬 朱传耿 钱程
运用重力模型和综合客运模型,对淮海经济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势能及经济联系流强度进行测度,据此分析该区的城市经济辐射与经济隶属情况。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势能结构表现为以徐州、商丘、临沂、淮安为重要节点呈放射状分布。经济联系流强度的空间分异格局以徐州为中枢,形成徐州、济宁、临沂、阜阳、蚌埠五大网络结点,构成"开"字型架构。经济联系势能和经济联系流强度在徐州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最终将淮海经济区划分为核心、汴商、莱泰、临照、盐淮5个城市经济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郁 曾军
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的角度,将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借助于中国旅游网(www.cnta.com)、《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等资料,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标准差(St)和变异系数(Vt)两个主要指标,来测算我国国际旅游区域经济差异情况。
关键词:
八大经济区 入境旅游 区域经济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永广 朱尧 何月美
文章以海西经济区2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网络,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量2006、2009、2012和2015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分析了海西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逐渐密切,各市的旅游经济联系量整体上呈现递增的趋势;(2)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在发展中不断成熟,旅游经济联系一体化进程加速;(3)区域内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心性存在差异。整体而言,海西经济区内福建省各城市的网络中心性相对较强,而广东省各城市的网络中心性相对较弱。研究认为,海西经济区内各城市旅游合作空间应布局为:西北生态与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东北滨海与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南部"海丝"与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和西南生态和红色旅游产业集群,且认为需发展壮大各城市旅游业、加强海西城市间旅游业互动、完善和提升旅游合作机制、加大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力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婧伶
发展旅游业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要内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具有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政策扶持优厚和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但长期以来"小、散、弱、差"的局面未根本改变,制约了进一步发展。在当前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推进的趋势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发展应选择消除合作壁垒、加快资源整合速度、加大宣传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打造精品旅游路线的合作发展新途径。
关键词:
北部湾经济区 旅游 合作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平 吴健生 黄秀兰 乔娜 刘洪萌
本文以4A级景区(点)为例,基于GIS技术,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分布椭圆、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厦门是旅游景区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旅游景区总体上在市际尺度呈集中分布趋势,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和客家景点是主要景点类型和特色景点类型,其分布范围与区域自然地貌特征、历史文化渊源相符;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客家景点在市际尺度上都呈集中分布趋势,在空间上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呈均匀分布,客家景点呈聚集分布。本文认为自然地貌特征与历史文化渊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参与是影响海峡西岸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一些优化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丽萍 欧向军 曾晨 乔沙沙
基于空间作用强度、方向与范围的三维视角,运用经济联系强度的引力模式、城市流强度及断裂点理论等方法,对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作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在空间作用强度、作用方向、作用范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徐州无疑是淮海经济区的首要经济发展核心和辐射中心。在作用强度上,徐州的经济联系强度和城市流强度稳居第一位,成为该区的首要经济发展核心;在作用方向上,该区主要城市的空间作用均表现为明显的中心城市指向性和相邻地域指向性;在作用范围上,主要城市的空间作用范围不一,空间层次明显,徐州成为该区辐射中心,且呈圈层状对其他城市进行辐射。对于空间作用处于不同层次的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以分类引导,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加强经济区内城市联系,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淮海经济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翠丽 梁留科 刘晓静 王文静
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城市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潜力、旅游环境支持3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9.0中的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依据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将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划分为强旅游竞争力城市、较强旅游竞争力城市、较弱旅游竞争力城市、弱旅游竞争力城市4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的旅游竞争力城市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旅游竞争力 因子分析 中原经济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剑波 尹庆玲
生态农业旅游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高度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形式,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通过展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近年来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成果,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其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对策,以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英恒
以京津高速铁路经济区的旅游业为分析背景,分析了高速铁路运营对其区内旅游业劳务需求的影响方式,估算了高速铁路经济区内旅游业劳务需求对地区就业率的变化。
关键词:
高速铁路经济区 旅游业 劳务需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海燕
中原经济区立足于我国中部传统农区的发展基础,探索建设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从而确立了不同于全国其他主体功能区的独特发展定位。农业旅游近农非农、承农启工、以商带农,是促进"三化"互动协调发展的重要关联性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发展路径可重点选择建设沿黄河滩涂地都市农业产业带、开发中原地域文化风情乡村旅游、加快农业旅游产业链中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等。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农业旅游 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敬霄
[目的]通过查找城镇化率数据及构建驱动力指标体系,试图分析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时空格局并辨识其驱动力。[方法]基于淮海经济区各市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化率,利用变异系数法监测2005~2015年淮海经济区域城镇化时空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GIS-Logistic耦合回归模型识别主要驱动力,以获取淮海经济区近10年来城镇化发展健康情况。[结果]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城镇化率由中心城市向周边辐射型增长,表明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较强。同时,不同时期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力有所不同,2005年,主要驱动力为人均GDP、人口密度、距中心城市距离;2010年,人均GDP被非农人口比重代替;2015年,主要驱动力变为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发展趋势,且在不同城镇化发展时期主要动力有所不同,中高城镇化率地区分布已从零星式的点状分布发展为连片式的条带状分布,发展形势良好。[结论]2005~2015年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可通过提高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化、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性建设、吸引国内外资本等方式提高淮海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善信,李武武
中国的脐部:淮海经济区何去何从中国矿业大学张善信李武武一、中国柔软的“脐部”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有一个长期被忽视而现在有望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脐部”区域———它就是苏、鲁、豫、皖四省之交的淮海地区,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黄淮海地区”。众所周知,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