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6)
- 2023(8890)
- 2022(7685)
- 2021(6810)
- 2020(5825)
- 2019(13773)
- 2018(13392)
- 2017(26056)
- 2016(14071)
- 2015(16223)
- 2014(16635)
- 2013(16851)
- 2012(16146)
- 2011(15098)
- 2010(15464)
- 2009(14632)
- 2008(14418)
- 2007(13214)
- 2006(11760)
- 2005(10756)
- 学科
- 济(88271)
- 经济(88211)
- 管理(38442)
- 业(34515)
- 方法(32410)
- 数学(28666)
- 数学方法(28483)
- 企(27080)
- 企业(27080)
- 地方(23449)
- 中国(20645)
- 农(17247)
- 学(16953)
- 业经(15063)
- 财(14460)
- 地方经济(14402)
- 贸(12888)
- 贸易(12880)
- 易(12344)
- 制(11991)
- 环境(11927)
- 农业(11684)
- 和(11323)
- 融(9817)
- 金融(9815)
- 银(9398)
- 银行(9376)
- 理论(9342)
- 发(9309)
- 行(8975)
- 机构
- 大学(223866)
- 学院(223225)
- 济(104520)
- 经济(102328)
- 研究(82562)
- 管理(82476)
- 理学(70319)
- 理学院(69412)
- 管理学(68310)
- 管理学院(67875)
- 中国(60580)
- 科学(50193)
- 京(47797)
- 财(43572)
- 所(42880)
- 研究所(38910)
- 农(37758)
- 中心(36510)
- 财经(35031)
- 江(34205)
- 经济学(33826)
- 业大(32320)
- 经(31556)
- 北京(30335)
- 经济学院(30289)
- 农业(29664)
- 院(29258)
- 范(29246)
- 师范(29018)
- 州(26888)
- 基金
- 项目(142870)
- 科学(111943)
- 基金(103814)
- 研究(101680)
- 家(90798)
- 国家(90117)
- 科学基金(76233)
- 社会(66442)
- 社会科(63024)
- 社会科学(63002)
- 基金项目(55201)
- 省(54833)
- 自然(48447)
- 自然科(47234)
- 自然科学(47219)
- 划(46568)
- 自然科学基金(46324)
- 教育(45136)
- 资助(42541)
- 编号(39947)
- 发(32787)
- 重点(32557)
- 成果(32119)
- 部(31526)
- 创(28377)
- 课题(27986)
- 国家社会(27853)
- 科研(26978)
- 教育部(26759)
- 创新(26735)
- 期刊
- 济(121903)
- 经济(121903)
- 研究(69664)
- 中国(39999)
- 学报(33897)
- 财(33428)
- 农(33237)
- 科学(32295)
- 管理(29165)
- 大学(24890)
- 学学(23835)
- 农业(21908)
- 经济研究(20174)
- 融(19001)
- 金融(19001)
- 技术(18883)
- 财经(18382)
- 问题(17865)
- 业经(17094)
- 经(16021)
- 教育(15631)
- 技术经济(13466)
- 贸(12450)
- 统计(12313)
- 业(12167)
- 资源(11365)
- 商业(11018)
- 世界(10952)
- 现代(10817)
- 策(10744)
共检索到337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翟仁祥 沈正平 马晓冬
文章首先构建用来测度淮海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接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淮海经济区17个样本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计算,求出各城市的竞争力综合得分;然后通过聚类分析将17个样本城市的竞争力划分为强、较强、较弱、弱4类并相应地做出评价。其主要结论为:(1)大多数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值偏低;(2)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得分有较大差距,徐州城市竞争力得分最高,排名前5位的徐州、临沂、枣庄、济宁、泰安与其后诸城市差距甚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德群,樊群,钟卫东
文章提出了基于系统概念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框架,从城市对稀缺资源的吸引力、对输入的处理和转换效率、产品(或服务)输出能力三方面对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这些城市的竞争力排序,对排序结果进行了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荣增 李蕾蕾
文章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求得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权重值,然后以2010年各城市的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并进行了分析与等级划分。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层次分析法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在检验通过的基础上对中原经济区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孙植华
通过构建城市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中原经济区城市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观音 左泽平
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5年和2010年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物流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西城市物流竞争力总体较弱,城市间呈现"洋葱头"型的不平衡结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并没得到根本扭转,但具有后发优势;不同层级的城市在挖掘物流潜力和提高物流产业效率上具有差异性;提升城市物流竞争力函需大力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业和第三产业;海西物流人力资源匮乏,已不能适应城市物流发展的需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璞 高鹏 吕跃聪
城市竞争力的强弱是决定城市未来发展兴衰的重要因素,全面科学地评价城市竞争力是制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基础。从基础设施、综合经济、社会开放、科教、环境5大方面建立了呼包银榆经济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呼包银榆经济区内10个地级城市做出定量分析,进一步用聚类分析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分类,对城市竞争力排序和分类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地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陈永春 许加义 曾小江
通过对中部经济区城市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实证分析,建立现实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回归方程,比较出各指标对现实竞争力影响力的相对大小,从而通过对经营和管理进行改革和完善,不断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现实竞争力 多元回归 检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米红 曹晖 庞兰芳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与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应对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培育东南沿海经济增长极。文章在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涵义作了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的合理确定、区域竞争力(包括城市综合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引力及中心城市定位进行了科学的建模分析与预测,在总结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翠丽 梁留科 刘晓静 王文静
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城市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潜力、旅游环境支持3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9.0中的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依据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将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划分为强旅游竞争力城市、较强旅游竞争力城市、较弱旅游竞争力城市、弱旅游竞争力城市4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的旅游竞争力城市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旅游竞争力 因子分析 中原经济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林喜庆 郑琳琳
创建有竞争力的区域人才环境是区域人才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在人才的经济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不足和弱点;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福建的人才环境既有重大的机遇,也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的挑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春松
文章通过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并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客观地比较了海西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差距。文章认为,海西经济区的城市竞争力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服务、社会事业与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力均远远落后于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为了加快发展,海西经济区应该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深化海峡两岸的交流,拓宽对外开放广度深度;加大社会事业的投入,提升科技教育竞争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梦筱
本文在研究中国六大综合经济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数学模型对六大经济区竞争力进行测定评价。六大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从强到弱排名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中原经济区、海西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江苏沿海地区;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子从强到弱排名为珠三角、长三角、海西、江苏沿海、成渝、中原经济区;六大经济区经济规模因子从强到弱排名为长三角、中原、成渝、珠三角、海西、江苏沿海地区。深圳、上海、广州排城市竞争力前三,资阳、阜阳、亳州排后三名,总体上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竞争力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竞争力较弱。文章最后根据概况和竞争力提出各经济区的发展定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培培 熊国保
旅游产业是一个分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其受到来自经济、自然、社会及产业自身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自鄱阳湖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然而对其定量评价的研究方法尚为少见。本文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科学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所涉及的城市进行客观评价,为找出竞争优劣势提供了一个具有现实操作性的框架,同时也将为各区域城市旅游管理部门进行相关决策,提供较为客观和科学的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曾春水 蔺雪芹 王开泳 柳坤 王婷
本文构建了中国地级市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中国286个地级市工业竞争力水平,研究了中国经济区的工业竞争力水平和空间格局特征。并尝试将集聚和外部联系作为空间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模型,探讨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下,综合技术、资本、劳动力和空间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①经济区工业竞争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西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各经济区各具独特的空间格局特征。②把空间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模型是可行的,并验证了空间要素对产出具有重要影响,但对于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的贡献强度存在差异。③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要素贡献程度的趋势分别是:综合技术先增大后减小,劳动力持续减弱,资本稳步增大,空间要素则先减小后增大。④在现有工业投入结构下,强和弱等级城市具有明显的投入规模报酬递增,而较强和较弱等级没有明显的投入规模报酬递增。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安增军 郑国泽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区")是以福建为主,包括闽粤浙赣四省部分区域在内的新经济增长区域板块。该区域的发展面临着风险,因为该区域处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受到这两大板块的牵引,两大板块既可以拉动海西区发展,也可能挤压海西区,引起"累积性因果循环",产生马太效应。所以,建立海西区将是一个复杂和充满曲折的过程,历史上福建及周边地区的形势是:交通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腹地狭小,产业结构滞后。应在大力发展跨省际交通,扩大经济腹地的基础上,建立跨省联动机制;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提升产业结构;加强两岸经贸关系,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从海西区建设发展到海峡两岸共同参与的"海峡经济区"建设,最终实现两岸政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