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4)
- 2023(13712)
- 2022(12015)
- 2021(11224)
- 2020(9542)
- 2019(21785)
- 2018(21605)
- 2017(41183)
- 2016(22876)
- 2015(25319)
- 2014(25072)
- 2013(24792)
- 2012(22467)
- 2011(20165)
- 2010(19674)
- 2009(17877)
- 2008(17083)
- 2007(14542)
- 2006(12481)
- 2005(10404)
- 学科
- 济(85043)
- 经济(84955)
- 管理(63281)
- 业(58616)
- 企(48050)
- 企业(48050)
- 方法(40851)
- 数学(35713)
- 数学方法(35296)
- 农(24331)
- 学(21068)
- 中国(20844)
- 财(20495)
- 地方(19691)
- 业经(19234)
- 环境(17375)
- 农业(16606)
- 贸(15493)
- 贸易(15487)
- 易(14990)
- 和(14552)
- 技术(13983)
- 理论(13839)
- 务(13233)
- 财务(13171)
- 制(13150)
- 财务管理(13150)
- 划(13093)
- 企业财务(12350)
- 银(10891)
- 机构
- 大学(314259)
- 学院(313249)
- 管理(125027)
- 济(115593)
- 经济(112949)
- 理学(109772)
- 理学院(108486)
- 管理学(106447)
- 管理学院(105932)
- 研究(104862)
- 中国(74769)
- 科学(71696)
- 京(67218)
- 农(59731)
- 业大(55036)
- 所(53521)
- 研究所(49904)
- 财(49628)
- 中心(47491)
- 农业(47369)
- 江(43700)
- 范(42084)
- 北京(41926)
- 师范(41566)
- 财经(40904)
- 院(38579)
- 经(37215)
- 州(36345)
- 技术(33922)
- 师范大学(33773)
- 基金
- 项目(229972)
- 科学(178204)
- 基金(164402)
- 研究(161065)
- 家(146478)
- 国家(145273)
- 科学基金(123124)
- 社会(99093)
- 社会科(93740)
- 社会科学(93710)
- 省(91982)
- 基金项目(89422)
- 自然(83803)
- 自然科(81722)
- 自然科学(81695)
- 自然科学基金(80170)
- 划(77857)
- 教育(73018)
- 资助(66766)
- 编号(65333)
- 重点(51824)
- 成果(50451)
- 发(48994)
- 部(48745)
- 创(47653)
- 课题(44841)
- 计划(44768)
- 科研(44685)
- 创新(44435)
- 大学(41448)
- 期刊
- 济(120169)
- 经济(120169)
- 研究(83760)
- 学报(58947)
- 中国(54795)
- 农(52763)
- 科学(51270)
- 大学(42842)
- 管理(41246)
- 学学(40504)
- 农业(36819)
- 财(36007)
- 教育(32494)
- 技术(25511)
- 业经(21551)
- 融(20336)
- 金融(20336)
- 业(19346)
- 经济研究(18593)
- 财经(18018)
- 科技(17828)
- 资源(17364)
- 图书(16653)
- 版(16475)
- 业大(16096)
- 问题(15974)
- 经(15238)
- 技术经济(14468)
- 理论(14339)
- 林业(14211)
共检索到431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军 赵长森 刘敏 王纲胜 张永勇 刘玉
论文以历史时期淮河干流水生态调查与2006年全流域重点闸坝水生态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水生态指标与同期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淮河水文-水质-生态耦合模型,提出了一种水利闸坝工程对水生态影响的评价方法。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淮河中下游重点闸——蚌埠闸对其下游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蚌埠闸对下游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影响最大,浮游动物次之,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最小;②与历史时期水生态状况对比发现,蚌埠闸下游的水生态质量比历史时期有所降低;水利工程闸坝修建后对其下游水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③通过加强闸坝的调度,增加下泄水量,满足生态需水,可以缓解对下游水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淮河 闸坝 环境影响 河流生态 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长森 刘昌明 夏军 王纲胜 刘玉 孙常磊 王蕊 嵇晓燕
提出了一种估算闸坝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的方法——改进的生态水力半径法(AdaptedEcological Hydraulic Radius Approach,AEHRA),该法能够同时计算输出相应河段的生态水位,方便对闸坝进行调度。将其应用到淮河,以鱼类作为生态保护目标,估算了上、中、下游共4个典型闸坝下游河段的生态需水和生态水位,结果表明:①鱼类产卵期内需要较大的生态流量,其顺序为:蚌埠>周口>颍上>白龟山,下游大于上游,中游居中,受断面影响显著;非产卵期则为:周口>颍上>蚌埠>白龟山,中游大于上下游,受河流鱼种影响较大。周口闸下河段全年各月生态需水量相同,需加强上游闸坝的联合调度满足冬季12...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纲 阮甜 陈财 高超 李鹏 马松根 李贺丽 王欢
基于淮河蚌埠闸以上地区60个站点1961—2015年气象数据,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与相对湿润度指数(Relative Moisture Index,M),以冬小麦干旱作为农业干旱的代表,分析生育期内冬小麦干旱与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并通过游程理论识别30场主要干旱事件的历时、烈度及重现期频率,展开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冬小麦生育期内农业干旱旱情年占比均高于气象干旱,年际差最多年份均发生在冬前生长期;(2)空间上,全生育期和各个生育期内的冬小麦干旱和气象干旱呈纬向分布,由南至北旱情逐渐加重,冬小麦干旱75%以上中旱占比发生在越冬期至灌浆成熟期,气象干旱仅在越冬期出现;(3)冬小麦干旱相较气象干旱存在延时,且烈度大于气象干旱,平均历时分别为18.8旬和17.3旬,平均烈度分别为12.2和9.9;(4)气象干旱历时达到1.28旬或干旱烈度达到3.35时,便会引发冬小麦干旱,且冬小麦干旱历时、烈度重现期频率大于气象干旱,农业干旱较气象干旱持续周期更长、频率及强度更大,气象干旱加剧农业干旱旱情。
关键词:
农业干旱 气象干旱 游程理论 重现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勇 陈军锋 夏军 孟德娟
流域闸坝群对河流水文水环境的影响是目前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论文从流域尺度上探讨了温榆河流域闸坝群对水文循环和污染物运移的作用,分析了闸坝群对温榆河干流水量和水质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闸坝群调蓄降低了温榆河的径流量,削减洪峰,调节非汛期径流,源头的水库对径流调蓄强,削峰显著,而中下游地区的闸坝对径流调蓄较弱,对汛期洪峰有削减作用,但增加了非汛期径流量;②对于河流水环境影响,源头水库库容大,纳污能力强,有助于降低坝上水质浓度,但在水库坝下以及中下游地区水闸,闸坝切断河流,降低河流流通性,水质浓度提高。研究将为认识温榆河流域水污染成因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流域水污染整治和水资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左其亭 高洋洋 刘子辉
在人口密度较大、生产生活相对集中、水质污染较严重的流域(如淮河),如果闸坝(或水库)调度不当,常常会导致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目前,国内在典型闸坝的水质水量作用规律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本文以作者在淮河流域沙颍河槐店闸的前期工作为基础,发现河道实际水质变化情况与先前认识的闸坝作用规律并不完全一致。综合分析其原因,认为以前很少考虑底泥因素。因此,本文预测了考虑底泥之后闸坝对重污染河流的水质水量作用规律,把COD、氨氮浓度变化沿河流位置分别划分为Ⅶ段、Ⅳ段;并提出了在实验结果基础上构建水质模型,进行闸坝扰动河流底泥的模拟研究,重新全面分析闸坝的作用规律;并对闸坝作用规律研究的4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这...
关键词:
闸坝 重污染河流 水质 水量 底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长森 夏军 李召良 刘玉 唐伯惠 唐荣林 严子奇 欧阳晓莹
论文提出了一个基于高时间分辨率静止卫星的陆面区域蒸散模型(a Land Regional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 based on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Data,LREMHT),该模型基于对地表温度日过程的傅立叶拟合计算感热通量,进而计算蒸散发日过程,模型时间分辨率高、需要参数少、不依赖地面数据,是一个全遥感经验模型。利用地面实测潜在蒸发的日总量及其空间分布对模型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模型计算合理,可用于区域耗水模拟。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春旱季节(2005年4月份)淮河流域蚌埠以上农业区的区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涛 渠晓东 蔡庆华 刘建康
香溪河是三峡水库湖北库区最大的支流,其健康与否对三峡水库水质有直接影响,因此开展香溪河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河流生态系统管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如何开展相关研究值得探讨。简要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重点结合香溪河主要受水电站建设、流域土地不合理开发、工业污染等因素影响的事实,认为应该以保证水量、水质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和各种管理措施的出发点,并以维持健康的水生态系统,保证河流各项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最终管理目标。以该思路为基础,就香溪河而言,可以着重从流域土地利用的生态学规划、香溪河水电站的生态学管理、香溪河流域水质污染源控制、香溪河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的监测及评价...
关键词:
河流 生态系统管理 香溪河
[期刊] 征信
[作者]
邵娜 沈文娟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有利于建立有序的经济金融关系。安徽省蚌埠市信用生态环境在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信用立法滞后、部门合作领域小、联合惩戒范围较窄等问题。运用DEA明,信用生态环境对蚌埠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不断增大。因此,应健全信用法律框架,完善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加大社会信用生态环境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粤 陈曦 钱静 王伟胜 包安明
随着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干扰范围不断扩大,闸、堰及堤防等水利工程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调控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生态放水是塔里木河特有的一种水资源调配和生态恢复手段,其运行机制需要以生态控制区域水资源运移及空间分布为依据。论文选取塔里木河中游灿木里克生态闸为研究区,利用区域气象、水文及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实现了生态洪水漫溢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拟,并通过统计回归分析得到淹没时间与淹没面积、生态放水量与淹没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将GIS与现代水文学相结合,建立塔里木河干流小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生态闸的洪水漫溢过程是可行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淹没范围在空间分布和面积上都实现了较好的拟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丹
通过综合评价不同时期流域水利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影响流域水利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对推动流域水利建设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剖析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利发展之间的互动机理,分析影响流域水利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从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以及水灾害防治四个维度,明确流域水利发展目标体系,设计流域水利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理想解模型和协调度评价法,构建流域水利发展水平动态评价模型,动态评价流域内各地区之间的水利发展水平与协同发展效度。之后,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淮河流域及沿淮各省水利发展指数动态变化趋势,确定了各维度指标对水利发展指数的平均贡献度,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小涛 王楠楠 许家炜 罗金梅 李冬晴 季怀耀 朱梦娜 陈伟 卢建雨 柯森繁
我国低水头闸坝过鱼需求巨大,在不施工的条件下迫切需要修建低成本便携式鱼道。鉴于此,本研究自主设计了一种管式鱼道辅助鱼类过坝,分析了在3种角度、2种流量工况下鲢通过管式鱼道的过鱼效果,获取了管式鱼道过鱼效果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尝试率、通过率和最大上溯距离的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识别了影响管式鱼道过鱼效果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①最优尝试率模型发现,流量是影响鲢尝试进入鱼道的关键因素;流量与管式鱼道中鲢的上溯尝试率呈显著负相关。②管式鱼道通过率最高可达90.5%,通过最优通过率模型发现,管道角度、水温和尝试次数是影响鲢通过鱼道的关键因素;管道角度为90°时通过率最低;尝试次数和鲢的上溯通过率呈显著负相关;上溯通过率在管道角度为30°和45°工况下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90°。③最优最大上溯距离模型发现,水温和管道角度是影响鲢可通过最大上溯距离概率的关键因素;水温与鲢可通过的最大上溯距离概率呈显著正相关;鲢可通过的最大上溯距离概率在管道角度为30°和45°工况下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90°。研究表明,45度管道角度工况鱼类上溯效果最好,管道角度、水温和尝试次数是影响管式鱼道过鱼效果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揭示我国特有鱼种在管式鱼道中的上溯行为规律及评估其过鱼效果,为我国野外低水头闸坝鱼道设计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永勇 夏军 翟晓燕
如何正确处理流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客观评价闸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我国流域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从河流的自然特性入手,剖析了闸坝修建和调控引起的水文水环境效应,探讨了闸坝对河流水量水质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关键内容和技术手段等,提出了基于流域水循环过程认识和模拟的闸坝效应量化体系和分析方法;并以我国水利工程最密集、污染最严重的淮河流域为例,初步探索了流域闸坝的水文水环境效应。研究可为多闸坝调控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为实现流域综合管理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云 李升峰 李沛泽
本文选择南京江北滨江绿水湾湿地作为河流湿地典型研究区,构建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绿水湾湿地总体处于一般健康水平,内部存在差异。针对湿地健康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作者对湿地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定并提出相应的生态管控与生态修复基本要求,同时提出了涉及水环境改善、沼泽地恢复等方面的11项具体生态工程,并预评价工程实施后绿水湾湿地的生态健康水平等级有望达到健康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群
湖南湘、资、沅、澧四水及其支流小河,水力资源丰富,用水设施众多。这些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对促进湖南省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解决电力不足,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全省一万余公里的航道被一座座闸坝(堵口)拦河截流,四水干流及其支流小河“遍河鳞伤”,其中伤因令人深思。伤因——重水轻航过去由于在兴修水利时只注重发电或农田排灌,全省农村小型水电的发展,从支流小河发展到四水干流。据1991年统计,全省通航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邢华 赵景华
水利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优化区域发展质量的调控手段。水利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阀、推进器、调节钮、稳定器等四个方面。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利发展的目标是兼顾流域水系活动规律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促进流域与区域水利协调发展。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分别从安全保障、推进发展、经济调节、稳定生态等四个方面,对淮河流域整体、流域内综合规划区和重点功能区的水利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认为,淮河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基本协调。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调控力度不足等。认为应进一步加大治淮工作力度,加快淮河流域...
关键词:
水利 协调性评价 淮河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