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0)
- 2023(10786)
- 2022(9039)
- 2021(8071)
- 2020(6499)
- 2019(14879)
- 2018(14412)
- 2017(26655)
- 2016(14220)
- 2015(15643)
- 2014(15664)
- 2013(15611)
- 2012(14917)
- 2011(13986)
- 2010(14356)
- 2009(13311)
- 2008(12853)
- 2007(11625)
- 2006(10850)
- 2005(10208)
- 学科
- 济(84613)
- 经济(84550)
- 管理(38017)
- 业(33351)
- 地方(26596)
- 企(24982)
- 企业(24982)
- 中国(23416)
- 方法(23116)
- 数学(19733)
- 数学方法(19516)
- 农(19177)
- 业经(17701)
- 学(16361)
- 地方经济(16132)
- 环境(15323)
- 农业(13725)
- 发(13221)
- 财(12360)
- 融(11988)
- 金融(11988)
- 制(11721)
- 银(11246)
- 银行(11229)
- 和(11007)
- 行(11004)
- 贸(10802)
- 贸易(10788)
- 易(10280)
- 理论(9835)
- 机构
- 学院(210918)
- 大学(207745)
- 济(95014)
- 经济(93053)
- 研究(84031)
- 管理(74819)
- 中国(63200)
- 理学(62466)
- 理学院(61637)
- 管理学(60638)
- 管理学院(60245)
- 科学(50855)
- 京(46306)
- 所(43749)
- 财(41125)
- 研究所(39479)
- 中心(36583)
- 农(35425)
- 江(33173)
- 财经(31394)
- 北京(30671)
- 院(30648)
- 范(30446)
- 师范(30164)
- 业大(29382)
- 经济学(29237)
- 经(28171)
- 州(27159)
- 农业(27127)
- 省(26272)
- 基金
- 项目(134204)
- 科学(105042)
- 研究(99863)
- 基金(93743)
- 家(82142)
- 国家(81456)
- 科学基金(68551)
- 社会(63847)
- 社会科(60593)
- 社会科学(60576)
- 省(54955)
- 基金项目(49012)
- 划(45311)
- 教育(44069)
- 自然(41550)
- 自然科(40383)
- 自然科学(40375)
- 编号(39719)
- 自然科学基金(39562)
- 资助(38047)
- 发(36452)
- 成果(32155)
- 重点(31542)
- 课题(29830)
- 发展(29638)
- 展(29148)
- 部(28253)
- 创(27287)
- 国家社会(26538)
- 创新(25645)
- 期刊
- 济(122074)
- 经济(122074)
- 研究(70322)
- 中国(50191)
- 农(33066)
- 学报(30728)
- 管理(29935)
- 财(29882)
- 科学(29693)
- 教育(25343)
- 大学(23095)
- 农业(23091)
- 学学(21725)
- 融(21253)
- 金融(21253)
- 技术(20540)
- 经济研究(20098)
- 业经(19319)
- 财经(15560)
- 问题(15043)
- 经(13662)
- 业(12587)
- 资源(12359)
- 技术经济(12165)
- 统计(11359)
- 贸(11178)
- 世界(11050)
- 策(10368)
- 商业(10352)
- 国际(10160)
共检索到345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李沂泓 孙臻瑶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并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淮河下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淮河中游地区次之,淮河上游地区最低;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划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一般地区、较低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小娥 马黄龙 王晓芳
文章从经济发展基本面和五大发展理念两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综合评价1997—2019年省域和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系统聚类算法和马尔科夫链矩阵对各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全国及四大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和五大发展理念指数呈现阶梯状攀升态势,而经济发展基本面指数呈现波折中向上爬升的态势;聚类结果表明浙江等东部地区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宁夏等西部地区省份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各省份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久文 易淑昶
通过深入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内部经济发展情况与外部发展环境,结合区域自身禀赋和发展优势,研究发现:淮河生态经济带整体经济实力弱,内部发展差距大,产业升级空间大;外部有多个省会城市及经济强市环绕,是区域经济的洼地。在区域特征方面,淮河生态经济带地理区位优越,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但也存在行政分割严重的问题。未来,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转变区域发展导向,从经济主导转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推进;转变区域发展动力,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核心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转变区域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区域空间格局,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杰 刘治彦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基于区域发展结构视角,制定科学的测度体系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本文从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建设、对外开放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TOPSIS模型测算了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状况。结果显示:时间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并保持稳定,具有"东强西弱,中部角逐"的特征;空间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呈现"东高西低"的阶梯状特征,且中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小;各维度分析上,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建设和对外开放水平均呈现明显的"阶梯式"分布且下游地区与中上游地区发展差距分异较大,而生态环境保护呈现"波浪式"布局且上中下游差距相对较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胜武 黄超群 李小胜 刘海猛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保障,开展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收敛性研究有助于水生态文明的全面协同建设。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对象,考虑其区域发展特色,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水监管、水文化和水设施等7个维度构建水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测度其2006~2020年间的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模型框架,从时空交互视角分析水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及时空依赖动态演化。比选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剖析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淮河生态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尤其2013年之后发展水平成倍提升,但水生态、水文化、水监管仍是水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短板。空间分布特征从2006年“高—低—中”哑铃式演化为2020年的“高—中—低”阶梯式分布,空间路径锁定与跃迁共存;(2)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LISA时间路径相对长度东部大于西部,84%的城市LISA时间路径弯曲度水平低,在移动方向上缺乏协同整合,存在跃迁惰性,局部空间关联格局稳定性较强;(3)淮河生态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不存在σ收敛,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条件β收敛速度更快;(4)本地城市水生态文明发展的收敛性显著受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因素影响,也显著受到邻域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叶蕾
文章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上、中、下游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在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中,仅有19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因子得分大于0,并且黄河上游地区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因子得分相对较低,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相对较高,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将黄河流域各地区划分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高、一般、较低三类。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小芳 张向前
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经济体系是解决我国环境资源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文章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省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下游、中游、上游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总体综合得分区间分别为1.7506~1.8999、0.7122~0.8880和1.0093~1.2286,表明该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等条件存在差异性。(2)五大维度中的绿色经济开放发展差异性显著,共享发展差异性最小。(3)各省市的开放发展指标权重均低于0.20,开放发展是长江经济带省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短板。(4)五大维度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省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时间和空间异质性。文章将评价研究聚焦于五大发展理念维度,弥补了现有文献对于五大发展理念在绿色经济发展评价研究方面的不足,丰富和完善了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强化林业监管和执法;建立绿色经济合作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共享绿色产业园区,推动绿色技术融合共享,从而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省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叶立生
建设淮河经济带,需要将防洪、灌溉、航运三者结合起来,治理淮河建设公、铁、水、空、管等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并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发展战略 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晓玲 王军 张江洋
本文通过构建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省域高质量发展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基于松弛的模型(SBM)和曼奎斯特-卢恩伯格(ML)指数,测算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趋势来看,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多数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为稳定,仅有个别省份波动较大;从区域差异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的省域为东部地区,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从驱动因素来看,造成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同时降低或生产技术的单一下降。因此,各省份要充分认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难度,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统筹经济增速与经济质量,更加注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持续改善技术效率,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洲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与先导性产业,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一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从依靠规模扩张转变为依靠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程度等要素;二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格局,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随着时间跨度的延伸,两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最后本文从加强流通业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扩大内需 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特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王倩 张桐
采用2013—2021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与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中游地区和上游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持续减小,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之间农业高质量发展差异最为明显,地区间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基于研究结论,今后需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农业产业联动,畅通要素流通渠道,以此而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彩霞 贺小荣 彭坤杰
文章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运用泰尔指数、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揭示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规律,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诊断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时序演变上,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保持领先,上游省份仍显落后,区域创新、共享发展虽有一定效果,但程度仍需加深,开放性存在不足;空间分异上,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结构显著,省际差异依然存在;演进趋势上,高质量区域集中在苏浙沪,其他省份质量跃迁波动较小,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负向反应高于正向反应;障碍因子上,创新、协调、开放方面的发展不平衡限制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梓童
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和强省,是长三角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的主要成员省份,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江苏省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强富美高”新篇章,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二,人均GDP位列全国前列,但江苏省内部经济长期存在发展不协调问题,尤其是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失衡,显然不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要求,这也是江苏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选取江苏省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13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绩效测度与评价,从整体上把握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部分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辉 徐辉
文章通过构建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相对发展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面板VAR模型对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及交互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保护水平,二者交互促进机制不明显,甚至存在胁迫。因此,长江经济带应通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提高内外经济联动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省际合作机制缩小区域内差距、整合生态资源促进生态产业化等途径更好地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灵慧 徐紫腾 袁丰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探究创新发展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从创新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涵盖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环境4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评估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发展总体及分维度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等方法探究城市群创新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性、演化梯度性特征。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绩效逐年优化,但创新环境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2)总体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从上游到中游到下游阶梯式递增特征;(3)总体创新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市群间的差异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